楊媛
摘 要:新課程改革之后,創新思維是一個熱門話題。而個性化又是創新的基礎和前提,所以如果我們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必須在教學中實行個性化教學。而在當前這個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已經由原來的可能可無的地位上升到必不可少的重要地位。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應用個性化教學,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生素質。
關鍵字:個性化教學 信息技術教學 創新 應用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以計算機應用為基礎的信息技術教學已經走上了小學課堂,而新課程改革之后傳統的照本宣科的講課模式已經滿足不了當前學生的需要,因而,我們必須提出創新思維,形成屬于自己的個性化教學,做為一名小學的信息技術教師,在這個復雜的計算機世界里如何實行個性化教學呢?
一、個性化的理念
顧名思義個性化即非一般化,需要我們根據學生的需求、社會的需要,把自己的想法變得與眾不同,把一些生動死板的東西變得多姿多彩,本文主要講述了如何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個性化。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個性化,我們根據不同的學生的不同特點定制不同的教學方法,根據其興趣愛好定制不同的發展方向,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興趣,把學生從以前的被動學習或者說集體學習轉換為自主學習或者說個人學習,學生會在學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剖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了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素質。
二、個性化教學的特點
1、靈活性
信息技術不同于其他的學科,而是一門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科,是當前信息化時代的領導學科,所以作為信息技術教師不能像其他學科的教師一樣照本宣科,而是要根據當前社會的需要,結合學生自己的理解能力和特點,充分調動其積極性,發揮他們的才能,去開創一片屬于他們自己的天地。所以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開展個性化教學,靈活性是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也是打開學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
2、針對性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開展個性化教學,首先需要轉換教師與學生的角色,教師只是學生的引導者,主動探索者永遠是學生自己,也就是我們教師主要以引導、輔導為主,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為主的一種學習方式。這樣可以讓學生很好的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去發展自己的空間,所以在這樣的過程中對學生的針對性很強。
3、探究性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開展個性化教學方案,需要同學們主動去動手、動腦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他們需要分析問題之所在,需要探究其中之奧妙,進而增強學習過程中的探究性,增多教學過程的探究問題,增強同學們的探究能力。
三、個性化的培養
信息技術教學作為各個學科的領導者,尤其現在計算機更新換代的速度又如此之快,所以需要我們不斷的去學習去挖掘。要想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首先應該結合小學生具有的好奇心和好勝心的的心理特點,這樣才能掌控學生,為后續教學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然后就是設計一些小任務小模塊讓學生獨立完成,滿足學生的好勝心,增強他們的成就感。
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討論教學,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的個性化完全的展現。尊重學生的意見,支持學生的想法,俗話說“想法就是火花”,所以我們要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臺,讓學生證明自己的想法,點燃綻放屬于自己的火花,教師給予指導性意見,不要輕意的否定學生的想法或者給出一些否定的評價。
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一些同學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害怕失敗而不敢表達或者不敢嘗試,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多鼓勵學生勇于創新、不斷嘗試,在失敗中總結教訓、尋找答案,只要這樣才有機會有向成功。
四、個性化教學的應用
信息技術教學不僅僅是教學學生如何進行簡單的操作,這些已經不是信息技術教學的目標。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教會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素質。
1、 培養學生自己學習和閱讀能力
作為一名信息技術的使用者,我們已經發現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適應當前的信息技術一直不斷的發展形式,所以要有目的地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閱讀理解資料的能力,通過自己的學習尋找答案。
2、 分層次教學
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不同,所以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效率也不同,我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特點實行了分層教學,即把學生分成潛力層、提高層、創新層三個層次,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分配不同的任務,對于潛力層的學生以模仿為主,對于提高層的學生明確學習任務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完成這一學習任務的方法,對于創新層的學生給予升華式的訓練,這樣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每一個學生提供了適合自己的發展空間,有效的解決了“差等生吃不了,優等生吃不了”的問題。比如,在講“編輯排版”這一節內容時,教師講解完字體段落格式的設置之后,布置任務讓學生自己設計一份板報,讓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版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可以自由發揮想象力,制作出不同的作品。
3、小組合作教學
現代企業對人們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要求較高,我們可以從小學開始培養學生的這種意識,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所以我打破了常規教學中的“一言堂”模式,引入了小組合作教學法,把一股股單一的力量集中到一起形成一種強大的勢力,那么怎樣進行分組教學呢?
第一步,分好組,根據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的不同進行搭配,以6-8人為一組,每組確定一名組長,進行組內協調與組間溝通;第二步確定分組教學的內容。因為不是每一堂課都適合進行小組合作教學法,我們要以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小組能力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選擇。
4、靈活的教學評價
信息技術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所以也不適合采用傳統的考核方法對學生進行評價,教師評價是師生交流的主要途徑,也是對學生進行定位的主要指標。好的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恰的評價則會打消學生的積極性,總之,靈活的教學評價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和良好信息素養。
① 不要“全面否定”
不論學生的回答是否正確,都是其認真思考的結果,我們應該給予適當的評價,對于正確的回答可以給予肯定,對于不全面甚至錯誤的回答,也不要全面否定。尤其是對于那些內向或者成績不好的同學,他們更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和肯定。我們可以用一些基本正確,或者表揚其他方面的方法去激勵他們
② 不要“過于夸張”
正確的回答需要我們給予肯定,但切忌夸大其辭,尤其把那些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習捧上天的做法更不恰當。這樣做只會損傷那些敏感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③不要“只評不點”
課堂教學不僅要注意點評客觀、準確,還要注意點撥。教師要找到合適的切入點,調動學生的思維,循循善誘,層層點撥,幫助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如講在講編輯排版時,保存作品應該怎么操作時,有同學就問,“是不是一定要存成WORD格式?”我會告訴他們提的問題很好,還有其他的格式可以選擇,最后總結了一下他們的區別。
④“講究原則”
對同一問題,由于學生的思維方式、思維角度、理解的層次不同,答案也會五花八門。這時,教師應有一定的原則,不能對學生的所有回答都用一個“好”字來肯定,更不能對學生放任自流,否則,課上完了,學生還不知自己的看法是對是錯。比如在上利用EXCLE進行圖表加工時,情景創設的是假如一名同學面臨分科,如何根據他的平時考試成績來選擇科目。很多同學根據設計的圖表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見解。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確哪一種選擇是最明確和適合那為學生的。
信息技術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機會,又可以給學生提供協作的學習機會。作為新時代的信息技術教師我們不斷更新觀念,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