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銘+高遠+李霞
高校的轉型發展是一系列工程,涉及到學校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學科專業建設定位、人才培養模式定位、學校管理機制定位等一系列的改革。如何把大學生由“我是精英”的傳統思維模式轉向“我是高級勞動者”,是地方高校轉型發展過程中必須考慮的一個問題。
一、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轉型發展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自1999年以來,我國共建成647所地方本科院校,約占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總數的55.3%。這些學校自升格為本科院校以來,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探索本科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過渡,地方本科院校在辦學過程中逐漸暴露出一些普遍性的問題,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轉型發展教育。
1.學校本身辦學經驗不足,辦學定位模糊
地方本科院校大多由原地方專科學校和高職高專合并升格而成,隨著辦學層次的提升和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地方本科院校面臨辦學定位的重新界定。而許多地方本科院校對學校的定位不夠準確,導致許多新建本科院校丟棄了原來的優勢專業,盲目“千校一面”,難以辦出特色;地方本科院校培養的大學生在學術上不如研究型大學精湛,在實踐技術上不如高職院校熟練。
2.與地方經濟發展脫節,服務地方能力較弱
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對當地的產業政策和發展狀況缺乏充分的了解,對地方經濟發展緊缺的崗位需求缺乏準確的調研,造成學院發展與地方經濟發展脫節。這對于地方本科院校的順利轉型,建設應用技術型、具有鮮明地域特征院校是個巨大的障礙。
3.實踐實訓環境差,輕實踐能力培養
地方本科院校與老牌綜合性大學相比,實踐實訓環境存在國家、政府資金投入不足,資金投入滯后,實驗實訓教師配備不足等問題,導致實驗室建設不完備,不能保證每個學生每個實驗都能親自動手操作,嚴重影響著應用型實踐技術人才培養目標的順利完成。
4.師資實力偏弱,實踐經驗不足
地方本科院校缺少具有應用實踐型背景的學科專業領軍人物,其師資隊伍絕大多數是從校門到校門,缺少行業企業實踐經驗。
5.辦學經費緊張,政策扶持不足
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受制于地方的管理體制,再加上辦學經費主要由省(或地市)級政府提供,特別是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實力相對薄弱,來自政府的生均事業經費投入遠低于重點、名牌和老牌等辦學歷史悠久的高校,無法滿足地方本科院校的建設需求,這些因素使地方本科院校的轉型發展受到很大的制約。
二、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轉型發展教育的內容
1.教育學生認清教育形勢
應指導學生認清我國目前高等教育的形勢,正在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地方本科院校不再是培養社會精英的場所,積極引導大學生思維模式的轉變。
2.準確定位應用型人才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學生應轉變以往傳統的思想觀念,積極響應和貫徹國家關于“引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的戰略,主動探索符合經濟社會需求和適合大學生自身發展需要的轉型路徑和方法,爭取主動轉型早日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3.重視課外引導和實踐訓練與應用
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學生要順應學校發展需求,積極主動以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和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轉變觀念,積極、主動、認真對待每一次的專業實習、野外見習、社會實踐等,努力使自己成為學校轉型發展的新型人才。
4.強化實驗動手能力培養
在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環境下,應加強對大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從實驗的儀器、試劑到實驗結果的分析、實驗室的打掃都應主動參與,甚至可以嘗試自己設計實驗方案,選擇儀器,然后獨立完成實驗,提高大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轉型發展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地方本科院校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找準定位,針對目前教育階段存在的人才質量問題、社會需求問題以及大學生就業問題等,實現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轉型發展。
1.轉變思想觀念,主動實現轉型
地方本科高校應改變以往慣性思維定式,轉變傳統思想觀念,積極響應和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引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的戰略,主動探索符合經濟社會和適合學院自身發展需要的轉型路徑和方法,爭取國家轉型發展改革試點項目,實現主動轉型。
2.建立應用性人才考核指標體系,引導學生轉型
首先應充分結合地方本科院校的實際,積極引進、借鑒國外相對成熟評價指標體系和國內專家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構建適合于我國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轉型發展教育考核指標體系。其次要在校內加大對實踐教學環節的投入,盡快完善實踐教學的考核體系,改變以往實踐教學環節只要滿勤考核成績無差的現象,采用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設施。最后,應用型人才考核指標體系不應僅限于校內考核,而應該面向社會和專業領域跟蹤評價培養對象的人文素質、職業技能、社會適應性、社會認知度等。
3.優化學科專業設置,建立應用技術性特色專業
地方本科高校應主動邀請企業資深技術專家參與學科專業設置、專業培養計劃、目標的制定,以地方企業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為導向,建設一批與地方經濟結構匹配度較高的,有一定辦學優勢和特色的,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應用技術型特色專業,著力培養一區一品牌的特色專業群,實現專業設置與地方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的對接。
4.強化實踐基地建設,搭建應用能力培養平臺
地方本科院校一方面必須加強與企業單位的合作,充分利用一切資源共建實訓基地,推進產學研深度合作,甚至可以嘗試“2加2”“3加1”的培養模式,形成資源共享、人才共培、過程共管的人才聯合培養機制;另一方面改善教學基礎硬件設施建設,加強實驗室、實習實訓基地、實踐教學共享平臺建設。
5.加強應用型師資隊伍建設,更好的培養應用型人才
首先,積極鼓勵和推動在職中青年教師向應用型教師轉型,如與企業合作建立穩定的教師校外實習、培訓基地,定期選派中青年教師到相關企業掛職鍛煉、頂崗工作,提升教師的實踐工作經驗和實踐教學能力,努力建成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相適應的應用型教師隊伍。其次,引進應用型專業建設急需的高層次專業領軍人物和教學骨干,帶動學校轉型發展。
6.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引導學生積極創業
高校通過完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搭建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強化創業教育師資建設,組織開展各種創業競賽等途徑也是培養應用型大學生的途徑。
7.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論研究
應加強開展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和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方面的理論研究,更好地發揮理論基于實踐并服務指導實踐的作用,為順利做好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轉型發展教育提供理論支撐。
大學生轉型發展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做好這項工作,地方本科院校需要準確定位,積極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構建以實踐能力為主的課程體系和應用型人才評價體系,搭建各種實訓平臺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營造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氛圍,積極引導學生思想的轉變,從教師、學生和社會三個層次促進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澤文,劉文帆.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研究[J].研究與探索, 2015(5).
[2]李軍龍,滕劍侖.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研究[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33.
[3]孟賢軍,翟振東.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技術應用型大學轉型的思考[J]. 陜西教育(高教),2014(12).
[基金項目: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思政專項項目“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背景下大學生轉型發展教育研究”資助,項目批準號:2015SJB757;鹽城師范學院學校社科項目資助,項目批準號:14YCKF001]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