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法霖
當前農村信用社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已成改革趨勢,如何適應合作制到股份制的轉軌,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質、智慧型、專業化的農村商業銀行隊伍,如何成為具有競爭力的現代金融企業,將是農村商業銀行的管理者需要深入探討的難點問題,必須進行內容創新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
一、改制初期農村商業銀行員工思想行為特征
農村商業銀行脫胎于農村信用社,治理結構及組織形式雖然已完成改革與整合,但人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的轉變絕非一蹴而就,員工思想與行為仍保留有深深的農村信用社烙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認識上存在偏差
少數干部職工缺乏正確的理想信念,信心不足。由于機構龐雜,冗員過多,需要大刀闊斧地減人增效,提高農村商業銀行的人均創利水平和綜合競爭力,減人和增人矛盾突出,加大了新時期員工思想教育工作難度。
(二)隊伍素質亟待提高
主要表現為員工年齡老化,高學歷人才少,觀念更新不強,缺乏一大批高素質的管理人才、營銷人才、清收人才、科技人才、法律人才、復合型人才與創新人才。組織培訓受訓面不廣,培訓的內容缺乏前瞻性和文化性。
(三)自律意識不強
在社會上形形色色不健康的思想和行為的影響、侵蝕下,原農村信用社員工長期以來形成的吃苦耐勞、勤儉樸實的光榮傳統也在逐漸的淡化、削弱。有的同志一天到晚只顧琢磨個人利益,將手中的權力視為為自己謀利益的工具;有的認為給客戶辦點事就覺得是對他人的恩賜,借機吃、拿、卡、要;有的利用自己工作之便,冒名自借貸款、參與社會經商、做生意、入股辦企業等違規行為。這些行為都違反了農村金融紀檢監察有關規定,都是相當危險的。
(四)文化氛圍不濃重
部分單位和領導對員工思想以及職業道德教育缺乏足夠的思想認識,有人認為業務工作求實,文化建設務虛,抓業務有經濟效益,搞文化建設浪費錢。目前,農村商業銀行沒有建立企業文化交流網絡系統,缺乏相應的群體文化建設的參與意識,缺乏相應的群眾基礎。先進的典型也未能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各類檢查、稽核的重點主要放在業務經營、制度執行上,忽視了對文化要素的考核、審計。
上述問題產生的原因,深究起來是多方面的,除了員工自身原因之外,與我們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對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和工作力度上的薄弱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加強員工思想政治工作對農村信用社而言不僅具有極端重要性,還具有相當的緊迫性。面對農村商業銀行改制力度不斷加大、業務發展處于關鍵時期的新形勢,加強和改進農村信用社員工思想政治工作,充分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有效防范道德風險,不斷提高企業執行力業已刻不容緩、迫在眉睫。
二、改制后的農村商業銀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
在新的形勢下,要充分認識到金融行業的特殊性,員工思想的活躍性,社會環境的復雜性,以及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思想政治工作要從戰略的高度來認識。要緊密結合農村信用社工作實際,切實加強員工思想道德教育,積極弘揚企業文化,充分發揮黨、婦、工、團的作用,形成齊抓共管、全員覆蓋的工作局面,不斷提高員工思想素質,培養良好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努力造就一支“勤奮、忠誠、嚴謹、開拓”的員工隊伍。具體而言,應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創建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涵
在當前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結合時代特點注入新內容,只有這樣,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與時俱進,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對于改制后的農村商業銀行來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結合企業改制的特點進一步豐富其內涵。一是人生觀教育。通過科學的人生觀教育,積極倡導員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分析、思考問題,正確處理好事業與家庭、工作與生活、個人與集體、榮譽與貢獻的關系,爭取事業成功、家庭幸福、人際和諧。二是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問題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解決的核心問題。對農村商業銀行廣大員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就要解決廣大員工的理想信念問題,要圍繞建設現代先進商業銀行、一流銀行的企業愿景,大膽創新,勇于實踐,努力拓展業務,拼搶客戶,搶占市場制高點,用業績成就自我,用業績提升銀行的競爭力。三是職業道德教育。要求員工堅持“一切為了客戶”的理念,以客戶為中心,圍繞客戶的服務需求,想辦法、出主意,切實為客戶解決實際問題,為客戶辦實事、辦好事,時時處處為客戶著想,真心實意為客戶服務。四是法規政策教育。在廣大員工中加強法規政策教育非常必要。對員工進行法規政策教育,就是要認真貫徹執行《商業銀行法》、《擔保法》、《票據法》、《員工行為守則》等金融法律法規,依法經營,依法辦事,切實維護客戶、銀行和員工自身的權益。五是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將員工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其中,關注、關心員工的心理問題。同時要秉承“用心、真誠、堅持”為員工服務的理念,深入辦公場所和員工家庭,普及談心交心活動,幫助他們緩解心理壓力,有效為員工釋疑解惑、疏導情緒,使員工始終保持健康愉悅的心態。
(二)創建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
一是要建立員工思想動態預測與分析機制。農村商業銀行在改革與發展過程中將面臨各種思想和觀念的沖突,要對這種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如果反應慢、處理遲,甚至對一些突發事件的醞釀爆發缺乏警覺,就會陷于被動境地。所以,要建立起嗅覺靈敏、反應快捷、運轉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預測分析機制,及時把握員工思想動向和心理動態,及時發現帶有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超前預測,及時分析、反饋,從而做到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針對性。
二是要發展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收集員工思想動態信息,了解員工心底呼聲的手段越來越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緊跟發展趨勢,采用先進的科技手段,發展網絡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要充分挖掘網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巨大潛能,創造新穎、有效、適應現代人信息交流特點的工作形式,利用電子郵件、即時通訊工具、博客等信息交流手段,發展新型的信息采集、思想交流、信息反饋工作形式。
(三)創建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
一是要緊密圍繞農村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創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更新。相較于原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產權結構更加清晰,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更加合理,產品與服務品種更加多樣,農村商業銀行既要扎實立足于農村金融市場,做好服務“三農”、支持“三農”的工作,也要勇于開拓城區市場,滿足城鄉居民與小微企業的現代化金融服務需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準確把握這種革新,突出農村商業銀行兼顧城鄉的發展特色,充分利用多種有效載體,統一全員思想認識,充分發揮和調動廣大員工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努力提高農村商業銀行市場競爭能力和經營管理發展水平。
二是要注重農村商業銀行企業文化建設。農村商業銀行的前身農村信用社,從掛靠農業銀行到分門獨立辦公,再到改革成立縣級聯社,屢經組織形式改制與革新。但是,長期以來,農村信用社缺乏對于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視,尤其是組織形式和管理模式多次改革,農信社的企業文化建設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農村商業銀行可以通過組織文化理念征集、開展特色文化活動、編制企業文化宣傳品、舉辦企業文化宣講會等形式,努力挖掘、梳理、提煉、總結本行企業文化內容,加大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力度,使員工時刻受到農商行企業文化的熏陶,于潛移默化之間培養廣大員工對農村商業銀行核心企業精神情感上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