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撰稿人 仲 實
蘭州七里河區:“百合之都”百合香
本刊特約撰稿人仲實
百合綻放時,最美七里河,做強特色產業,打造百合品牌,蘭州市七里河區以百合產業為依托,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這里山俊林茂、景致優美,百合聞名、桃李飄香;這里民族匯聚、風情各異,歷史悠久、文化厚重;這里是居中四聯、承東啟西的通衢之城,這里是大唐盛世茶馬互市的商貿中心,這里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這就是被譽為“絲路明珠”、“百合之都”的蘭州市七里河區。
百合綻放時,最美七里河。今年7月至8月,七里河區圓滿舉辦了第五屆蘭州百合文化旅游節(以下簡稱“百合節”)。本屆百合節科學定位,創新思路,品牌謀劃,整合旅游資源,挖掘文化資源,創新宣傳平臺,精細化管理,通過經濟、文化、旅游等十項主題活動傾力打造了具有七里河區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全方位展示了七里河區資源特色優勢,擴大了“中國百合之都”對外影響力和美譽度,為建設經濟實力強、城市建設美、人文環境好、文明程度高、共享幸福多的新七里河注入了新活力。
翻開歷史的畫卷,蘭州栽培百合始于清咸豐年間,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蘭州百合對生態環境條件要求較高,適宜于旱作栽培,一般要求海拔達到1800~2400米,土層深厚,質地松軟,有一定坡度,排水良好,有機質豐富,氣候要求冷涼濕潤,晝夜溫差大等種植條件,且生長期長達6年,而且這些綜合性條件缺一不可。七里河區后山地區正好適合蘭州百合的喜溫涼、喜光照、好濕潤、忌酷熱的生理特征,憑借獨特地理資源優勢,成為蘭州百合的核心生產區。2015年全區百合留床面積達到5.3萬畝、產量達2840萬公斤。
近年來,七里河區按照甘肅省地方標準《蘭州市無公害百合生產技術規程》,突出抓好蘭州百合產前環境質量控制、產中物質投入和栽培關鍵技術管理,推廣百合鱗片繁育栽培,平衡施肥,以有機肥源為主,應用生物制劑防治病蟲害等多項綜合農藝技術體系,規范無公害化生產技術規程,擴大社會性宣傳,推動全社會重視和支持無公害蘭州百合的生產和發展。目前,建立了省、市級無公害標準化示范基地1182畝,標準化示范區3.2萬畝,無公害認證面積達到3.7萬畝;綠色食品企業達到31家,認證產品達到34個。全區蘭州百合的示范鄉鎮達到4個,種植戶有10954戶59007人。在西果園鎮、黃峪鄉建成蘭州百合鱗片繁育母籽試驗示范基地6個,示范面積達到557畝,通過試驗,制定出了“蘭州百合鱗片繁育母籽技術規程”,為蘭州百合鱗片繁育母籽提供了技術支撐。
為了維護蘭州百合的品牌形象,突出蘭州百合的地域特色并使其原產地得以保護,004年9月獲得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準的“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志”。 2016年1月全國百合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專家組驗收。目前已有31家企業生產的蘭州真空包裝鮮百合、無硫百合干、百合花、百合花蕾獲得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的綠色食品使用標志,15家企業獲得無公害產地、產品認證。

海拔1800至2200米左右的七里河區百合種植園

帶根、帶土、還會呼吸活著的百合
7月6日,在景色怡人的黃河之濱、花團錦簇的百合公園內,由七里河區委區政府主辦的第五屆蘭州百合文化旅游節盛大開幕。此次節會以百合綻放時、最美七里河”為主題,圓滿舉辦了第二十二屆蘭洽會七里河區項目簽約儀式、百合產業發展論壇、石佛溝花兒會、“百合王”大賽、黃河風情”萬人健步行、走進紅色地標等十余項活動,讓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百合了解了蘭州,也讓蘭州百合走向了世界。
在百合節開幕式暨第二十二屆蘭洽會七里河區項目簽約儀式上,七里河區相關部門現場簽約了蘭石豪布斯卡綜合樓、汽車主題公園等16個項目,總投資達26.3億元。開幕式文藝演出以“中國夢百合情”為主題,精心編排演出了2個精彩紛呈的文藝節目。同時,七里河區還在百合公園舉辦了五場“百合之聲”群眾演唱會,打造了豐富多彩的盛大文化節會平臺。
百合節期間,百合、高原夏菜、種子等上百種蘭州特色農副產品受到市民的追捧。同時,充分利用微信關注、網店收藏等形式,宣傳推介七里河區電商企業電子商務平臺,進一步推動了以百合產業為核心的全區農業產業發展。
為打造“特色生態旅游休閑區”,七里河區還在石佛溝國家森林公園舉辦了“生態旅游,文化繁榮,彰顯地域文化資源、助推經濟跨越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十一屆石佛溝花兒會,吸引了近2萬名花兒愛好者前來觀看,擴大“北國南地石佛溝”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此外,今年百合節期間,七里河區還舉辦了“百合味道”美食大賽、“百合王”大賽等群眾性賽事,“百合味道”美食大賽不僅吸引了12家餐廳酒店的專業廚師前來參賽,更有眾多家庭主婦、美食達人通過媒體報名希望一展廚藝,短時間內形成了不小的輿論熱點,擴大了活動的社會影響力。百合王評選活動不僅是交流百合種植技術,展示蘭州百合產業發展成果的大舞臺,更是提升蘭州百合形象,促進百合產業全面發展的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