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敏
(太原市文化藝術學校,山西 太原 030012)
“慢”練的方法和要求
——探討學生課后如何練琴的問題
姚 敏
(太原市文化藝術學校,山西 太原 030012)
文章主要分析了學習鋼琴中普遍遇到的問題,在練琴過程中“慢”練的目的及作用,并論述了如何進行慢練。
方法;慢練;要求;態度
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孩子加入了學習鋼琴的行列,在縱多的琴童中或多或少會遇到鋼琴學習的困擾,無論是技術技巧的練習、作品的處理、作品風格的把握,以及課后該如何練琴的問題等等。有些孩子在上課時狀態很好,認為老師講的都聽懂了但課后真正練習時沒有方法,越彈越急,越急越彈不好,于是惡性循環開始產生厭煩和抵觸情緒。導致家長和孩子之間在練琴的問題上產生許多矛盾,漸漸地孩子對學習鋼琴失去了興趣,即便能每天坐在鋼琴前也不會用心去彈,只是表面完成任務。而對于大多數家長而言是不會輕易放棄,便形成每天催促孩子練琴,長此以來,學習鋼琴變成了家長一廂情愿的事情,而對孩子來說卻多了一個負擔。
其實,學習鋼琴和學習其他功課一樣,沒有那個孩子天生就喜歡或厭煩某些課程,只要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就會輕松而又有成效,有了成績就有了成就感,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當然鋼琴學習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無論孩子還是家長,要有毅力才能堅持下去,但凡堅持下來的孩子將會受益終身,這也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學習鋼琴的重要原因。今天我作為一名鋼琴教師很想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孩子課后該如何練琴的問題。
針對課后如何練琴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練習方法,但每天的練習過程和要求,相信老師對學生都會有所交代,關鍵是孩子們課后能否做到老師的要求。我認為每一個練習都離不開“慢練”兩個字。
首先,我們從手指練習開始,無論是初學者或是高級別的學生都離不開手指的訓練,對于課上老師的要求做到仔細推敲,尤其是老師課上反復強調過的,要慢慢練習,多多訓練。例如,指尖站立問題,每一個手指的觸鍵,指關節掌關節的站立,學生在練習時必須邊彈邊想,考慮老師上課講的要點,認真體會觸鍵的位置,同時,注意手腕手臂以及肩膀的放松,不能一味的數拍子,彈完了事,這樣的后果會讓孩子走很多彎路,還會留下很多毛病,只有慢慢練習,認真體會才能打好堅實的基礎,更好地為作品服務。例如:貝多芬奏鳴曲op31.No2(暴風雨)第一樂章的第十九小節,這個半音階要彈得十分穩健,堅定,這時學生在練習時,需要單獨訓練這一塊,注意半音階的訓練要求,指法,先要慢練,把每個音扎實穩健的彈下去,同時,注意重音的轉移,以保證快速跑動的平穩與放松;第143小節,雙手八度的間隔齊奏要非常連貫,減弱音力(dim)這一段的練習,要仔細體會,手腕的帶動,在清晰的八度彈奏中,還要保持連貫,這一點需要慢練來解決。
其次,在練習曲和作品的彈奏中,對樂曲的處理上,也應該學會慢練,一首好的樂曲,要達到完美的演奏,是需要上千次的反復練習,但并不是說,要從頭到尾一遍一遍地練習,要根據自己地彈奏,解決問題的所在,分局分段練習,對于作品中音色、強弱、句法、奏法等等都需要很細細地體會,把音樂真正融進自己地情感里,以情感帶動技術技巧,把握作品的風格,仔細推敲,使演奏更加完美、細膩,而這一切都需要“慢”練來完成,否則,一味地反復練習,不但起不到作用,還會讓錯誤一遍遍鞏固,想改都困難了,最后只能是功虧一簣。
慢練不僅僅是把速度放慢了,是要通過慢練來解決問題,比如:音階彈奏,很多學生開始還好,到后面調號多地時候,就無法完整流暢地彈奏,而此時,應靜下心來,先看清調號,再看指法,從一個八度練起,由慢到快,逐步解決,當熟練程度提高了,可進行到兩個八度,三個八度再到四個八度,并把節奏從慢到快提速,(這里的提速,一定是保證前一個速度能夠流暢熟練的彈奏)
所以,學習鋼琴并不是盲目地“刻苦”,我們追求正確和好的學習方法,學習的目的是讓孩子通過學習獲得獨立運用地能力,學的是方法,而不是死學,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建立良好的學琴態度,才能進行有效地練習,而不是疲勞戰術,音樂最重要地是感受,扎實地技能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需要演奏者良好的音樂素養,技術技巧結合音樂情感,才能有更完美的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