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北京市通州區梨園鎮龍鼎園社區衛生服務站全科,北京 100022
糖尿病飲食知識教育與飲食治療依從性相關性分析
王欣
北京市通州區梨園鎮龍鼎園社區衛生服務站全科,北京100022
目的探究針對糖尿病患者行飲食知識教育對其飲食治療依從性的影響效果。方法擇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該社區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為該次研究對象,運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等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每組各50例,參照組患者在遵照常規診療規程實施飲食控制和適當運動干預基礎上,配合行以科學系統的藥物治療干預,研究組患者在參照組患者基礎上,行個性化飲食知識教育,比較兩組患者的飲食知識認知評分和飲食依從性評分。結果針對參照組患者行常規干預,以及針對研究組患者實施飲食知識教育后,兩組患者的飲食認知評分和飲食依從性評分均發生顯著提升,前后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針對參照組患者行常規干預,以及針對研究組患者實施飲食知識教育后,研究組患者的飲食認知評分和飲食依從性評分顯著高于參照組,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糖尿病患者行飲食健康教育,能夠顯著改善和提升患者對飲食健康知識的學習掌握水平,提升患者對健康飲食干預治療指導的心理依從性,提升患者的整體生活質量和臨床治療效果表現狀態,值得在臨床實踐過程中予以推廣運用。
糖尿?。伙嬍辰】到逃?;飲食治療依從性;相關性;影響效果
糖尿病是人體內分泌生理組織系統中極其常見的代謝失衡性疾病,是因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引致的系統化代謝異常性疾病,其臨床癥狀的代表性指征,是持續性高血糖[1]?,F階段,臨床醫學實踐中應用的主要糖尿病治療方法主要包含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支持治療,血糖水平監測,以及健康教育等,其中導致治療方法在控制糖尿病人的生理代謝機制,避免患者出現后續臨床并發癥方面具有顯著效果[2]。飲食治療是其他治療方法的基礎,在減輕胰腺β細胞生理負荷基礎上,能夠為血糖水平的最佳控制提供基本支持條件[3]。2013年6月—2015年6月該社區在部分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治療實踐中運用了飲食知識教育手段,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擇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該社區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為該次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滿足糖尿病臨床診斷標準,并經相關性臨床常規檢查手段確診為糖尿病患者。其中包含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6例,患者年齡介于33~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1±3.1)歲,病程介于1.4~20.2年之間,平均病程為(11.4±2.8)年。從合并癥角度分析,共計包含高血壓患者43例,高血脂癥患者21例,缺血性心臟疾病患者17例,腦卒中患者8例,周圍性神經組織病變患者4例。所有參與該次研究患者的神志狀態和基礎觀念認知能力均正常,能夠與飲食教育人員順利開展科學有效的知識觀念溝通行為,在此基礎上,排除合并發生心臟、肝臟,以及腎臟嚴重慢性疾病患者,以及無法經口腔渠道常規進食患者。運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等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每組各5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以及并發疾病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該次研究中,參照組患者在遵照常規診療規程實施飲食控制和適當運動干預基礎上,配合行以科學系統的藥物治療干預,研究組患者在參照組患者基礎上,行個性化飲食知識教育,結合患者的疾病臨床癥狀表現,并發癥發生狀況,已經實施的治療干預手段具體取得的效果,患者的基本生活習慣特征等因素,以飲食健康教育基本指導原則為基礎,為患者實施針對性的飲食健康教育干預和護理支持。飲食知識教育通過定期授課方式實施,每周安排一個課時。
1.3臨床評價指標
該次研究中,在針對全部患者實施持續半年的飲食知識教育基礎上,系統評估兩組糖尿病患者的飲食知識認知程度,以及飲食依從性,飲食知識認知評價運用該院自制的《糖尿病依從性測量問卷》,其中共計涉及15個具體問題,評分采用6分制,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飲食知識認知水平越好。飲食依從性評價按照“飲食結構控制、定時定量、運用食物交換量表安排飲食、戒煙戒酒、規律性體育運動,以及定期復查”六項指標加以評價,采用8分制評分方法,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飲食依從性就越好。
表1 兩組患者的飲食依從度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飲食依從度評分比較(±s)
注:*與教育前相比P<0.05,#與參照組相比P<0.05。
組別飲食結構控制定時定量運用食物交換量表安排飲食戒煙戒酒規律性體育運動定期復查總分參照組研究組教育前教育后教育前教育后1.15±0.50(2.14±0.53)*1.14±0.52(3.30±0.57)*#2.09±0.53(2.96±0.47)*2.06±0.46(3.49±0.56)*#1.25±0.29(2.26±0.32)*1.23±0.26(3.24±0.37)*#1.28±0.60(2.85±0.30)*1.27±0.57(3.97±0.58)*#1.83±0.61(2.46±0.48)*1.81±0.58(3.50±0.43)*#2.02±0.38(2.96±0.47)*2.01±0.40(3.99±0.55)*#9.62±1.34(15.63±1.23)*9.52±1.52(21.49±1.31)*#
1.4統計方法
針對該次研究中涉及的數據選擇統計學軟件包SPSS 19.0進行處理,對計量資料選擇(±s)來進行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針對參照組患者行常規干預,以及針對研究組患者實施飲食知識教育后,研究組患者的飲食認知評分和飲食依從性評分顯著高于參照組,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糖尿病屬于具備終身性特征的嚴重慢性疾病,通常需要患者經歷長時間持續性的用藥治療,才能確保該疾病的臨床癥狀發展狀態得到穩定有序控制,而從糖尿病的臨床規范性治療實現手段角度展開系統分析,主要應當涉及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支持治療,血糖水平監測,以及健康教育等五個具體方面[4]。在糖尿病患者的常規治療路徑和日?;A性行為習慣未能獲取到穩定高效的控制和干預條件下,患者的血糖水平動態監測將會呈現顯著的失控狀態,直接導致患者的神經系統、心血管循環系統,腎臟,以及皮膚器官等生理性系統結構出現顯著的并發疾病,導致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殘率呈現顯著提升趨勢[5]。
根據國際知名糖尿病教育專家提供的觀點,高質量的糖尿病及其并發癥臨床治療效果的取得,其關鍵環節在于實現針對糖尿病患者科學而系統的行為干預教育[6]。治療依從性是描述糖尿病患者基本行為狀態的重要概念,其考量的重點,在于比照患者的服藥行為,定期接受門診檢查,以及在改變不良行為習慣方面與醫囑之間的吻合程度[7]。針對糖尿病患者實施飲食行為干預,客觀上要求患者能夠實現對膳食行為和飲食結構的科學合理控制,保持每天攝入熱量水平的科學穩定狀態,按照科學化比例結構攝入適當種類和數量的食材對象,在保證定時定量進食行為習慣的基礎上,根據患者的實際需要實施非定時性加餐行為[8]。
該次研究中,針對參照組患者行常規干預,以及針對研究組患者實施飲食知識教育后,兩組患者的飲食認知評分和飲食依從性評分均發生顯著提升,前后數據差異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針對參照組患者行常規干預,以及針對研究組患者實施飲食知識教育后,研究組患者的飲食認知評分和飲食依從性評分顯著高于參照組,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針對糖尿病患者行飲食健康教育,能夠顯著改善和提升患者對飲食健康知識的學習掌握水平,提升患者對健康飲食干預治療指導的心理依從性,提高患者的整體生活質量和臨床治療效果表現狀態,值得在臨床實踐過程中予以推廣運用。
[1]陶靜,王玉萍,楊柳,等.糖尿病病人飲食現狀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護理研究,2014,28(4):426-429.
[2]楊小平,李翔,許樟榮,等.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治療依從性與代謝控制關系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7):624-626.
[3]張萍,于寶柱,李欣欣,等.糖尿病患者飲食治療依從性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0,26(12):1563-1564.
[4]馮秀麗.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治療依從性及影響因素的調查[J].中國病案,2012,13(1):66-68.
[5]閻霞,劉曉燕,張俊瑕.應用糖尿病飲食治療卡進行個體化教育對護患雙方營養知識、態度及行為影響的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1):119-121.
[6]朱青.飲食教育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飲食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32):107-109.
[7]鄭淑君,葉曉青,成守珍,等.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治療依從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7,22(5):1-3.
[8]崔穎.糖尿病患者飲食治療依從性及健康教育效果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1(24):172-174.
R473
A
1672-4062(2016)09(b)-0094-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8.094
2016-06-26)
王欣(1973.11-),女,遼寧遼陽人,本科,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全科醫學診療、社區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