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怡虹
福建省立醫院腎內科,福建福州 350001
分階段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行為及并發癥的影響
林怡虹
福建省立醫院腎內科,福建福州350001
目的探究分階段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行為及并發癥的影響。方法抽取于2014年5月—2015年11月該院收治的80例腹膜透析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將所有患者劃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而觀察組結合患者病情及高危病患進行無意圖期、意圖期及準備期等分階段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經護理干預,觀察組自我護理能力總評分為(16.46±2.31)分,顯著高于對照組(14.12±3.13)分(P<0.05);兩組患者CAPD 2月后并發腹膜炎的發生率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CAPD4、6、8月后,觀察組患者并發腹膜炎患者的發生相比對照組明顯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分階段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能夠有效的降低患者并發腹膜炎的發生率。
分階段護理干預;健康教育;腹膜透析;并發腹膜炎;糖尿病腎病
腹膜透析是治療終末期腎病的首選方法,然而,腹膜透析以高濃度葡萄糖溶液作為滲透液,極易引起容量超負荷,同時透析過程中,患者常出現焦慮、抑郁等心理應激,這些不良心理影響著患者的治療積極性以及自我效能,將嚴重影響治療效果[1]。科學、系統的健康教育對增強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控制患者容量負荷、增強患者治療依從性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對腹膜透析患者的護理工作展開了探討,分析分階段護理干預對腹膜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行為及并發癥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2014年5月—2015年11月應用隨機數字表將該院糖尿病腎病(DN)腹膜透析患者,結合納入標準:符合《實用糖尿病學》中DN診斷標準[2];接受腹膜透析治療時間不少于3個月;認知及溝通正常,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肝、心等重要臟器疾病者;合并惡性腫瘤者;合并精神、神經系統疾病者。共納入患者80例,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n=40)。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43~76歲,平均(53.9± 6.4)歲;糖尿病病史7~19年,平均(12.3±2.7)年;文化程度:6例小學,8例初中,11例高中,15例大專及以上。觀察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41~78歲,平均(55.1± 6.7)歲;糖尿病病史7~18年,平均(12.4±2.6)年;文化程度:7例小學,6例初中,10例高中,17例大專及以上。組間文化程度、糖尿病病史、年齡以及性別等基線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腹膜透析的常規護理干預,包括疾病知識與護理技能指導、飲食優質護理、病情監測及心理護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分階段護理干預:①成立針分階段護理干預小組。小組共包括5人,其中,主管護師2人,護師2人,護士1人;由該院心理咨詢師、我科護士長及主任醫師提供技術指導及咨詢。入組后,組織小組成員進行3次強化培訓(分別以行為轉變理論的應用、實施及技術要點,糖尿腎病腹膜透析患者健康教育的重點,醫學文獻檢索為主題),60 min/次。培訓后,小組成員通過檢索文獻、專家咨詢、頭腦風暴等環節討論制定分階段護理對策。②無意圖期護理。此期患者尚未意識到控制血糖及容量負荷的意義,且尚未出現積極的自我護理行為。干預方法:護士應介紹患者干預前自我護理能力評分情況及容量負荷指標情況,說明容量負荷改變的危害(如可增加高血壓、腦水腫、心力衰竭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可減低患者殘余腎功能等),介紹自我護理與容量負荷的關系(如水鈉攝入過多可增加容量負荷等),以激發患者自我護理意識。③意圖期及準備期的護理。此期患者已經出現控制血糖及容量負荷的意愿,但是尚無明確計劃。干預方法:護士應密切監測患者血糖值及容量狀態,耐心解答患者疑問,詳細介紹腹膜透析的治療效果、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指導患者如何進行容量負荷控制(如每天記錄體重、尿量、超濾量等)及觀察水腫程度等;與患者一同分析目前容量控制及血糖控制存在的問題(如飲食不合理、攝水量過多等),明確短期行為轉變目標。④行為護理。制定行為轉變計劃,第1周:每天監測體重、尿量、血壓及血糖等,并進行記錄;第2周:水鹽控制,指導患者通過嚼口香糖、含檸檬汁冰塊、觸手可及之處不放水、應用定量水瓶裝水等小竅門減少攝入水量;確保每日攝入鹽量應小于3 g;第3周:合理飲食,指導患者及其家屬使用熱量查詢APP,幫助患者制定個體化飲食計劃,確保全天熱卡=1000+年齡×(80~100),其中,碳水化合物占55%~60%,蛋白質占15%~20%,脂肪占25%~30%[3];第4周:合理運動,鼓勵患者堅持進行散步、慢跑、太極拳等低強度有氧運動,以促進患者血糖平穩。⑤行為改變策略。通過簽署行為改變承諾書、共享成功經驗、設置獎懲制度等方法,保證目標及計劃的落實。⑥維持期護理。護士應通過規律的電話隨訪、家庭隨訪及門診隨訪了解患者計劃實施情況;護士應充分肯定患者積極的行為,以增強患者自我管理信心;此外,護士應加強與患者家屬的交流,鼓勵家屬安慰患者、支持患者、關心患者,以鞏固及維持患者行為。
1.3觀察指標
干預3個月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采用糖尿病自護行為測評表評價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該量表共包括11個條目,6個維度,即具體飲食、總體飲食、血糖監測、運動、吸煙及足部護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越強[4])及隨訪8個月觀察兩組患者腹膜炎發生率。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計量數據采用均值±標準差(±s)表示,應用t檢驗,P<0.05提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比較兩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
干預前,兩組自我護理能力總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自我護理能力總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自我護理能力評分±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自我護理能力評分±s,分)
組別干預前干預后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14.23±2.41 13.21±2.37 0.124 0.355 16.46±2.31 14.12±3.13 3.356 0.012
2.2比較兩組腹膜炎發生率
2月后,觀察組并發腹膜炎10例(25.0%),對照組并發腹膜炎11例(27.5%),腹膜炎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4、6、8月后,觀察組患者并發腹膜炎患者的發生率分別為12例(30.0%)、13例(32.5%)、13例(32.5%)相比對照組14例(35.0%)、17例(42.5%)、19例(47.5)明顯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腹膜透析的危險性較低,操作比較簡單,因此它在臨床中的應用較為廣泛,但是很多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會出現各種狀況,導致治療效果受到影響。如何提高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改善患者容量負荷是臨床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該研究中,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自我護理能力總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隨訪2個月后,觀察組在4、6、8月后,觀察組患者并發腹膜炎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該文所用分階段護理干預,以Prochaska提出行為分階段轉變理論(trans theoretical model and stages ofchange,TTM)為基礎,該理論關注人的行為變化過程及需求,將行為變化分為無意圖期、意圖期、準備期、行動期、維持期5個不同的階段,通過不同過程和階段變化相匹配來改善人們的不健康行為,該文結合該理論及腹膜透析患者的特點進行分階段護理干預,將患者劃分為無意圖期、意圖期及準備期、行動期(行為護理及行為改變策略)及維持期進行對應護理干預,護理相關分期及對策則結合對應參考文獻及護理小組討論所得[5],其中無意圖期健康教育可增強患者血糖及容量管理意識,意圖期及準備期健康教育可明確自我護理目標,行動期健康教育可通過科學系統的計劃逐漸改善、優化患者行為,維持期健康教育可增強患者行為持久性及穩定性。
綜上所述,采用分階段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腹膜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能夠有效的降低患者并發腹膜炎的發生率。
[1]李琴,劉凌云.優質護理干預在慢性腎衰竭腹膜透析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16(4):154-155.
[2]張蕙芬,遲家敏,王瑞萍.實用糖尿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79-191.
[3]李饒,袁麗,郭曉蕙,等.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護理知識和足部自我護理行為現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8):909-913.
[4]溫蕾.護理干預在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醫藥,2013,8(32):208-209.
[5]賁洪玲,宋璐璐,任彤.行為分階段轉變理論在老年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5,22(4):62-65.
R471
A
1672-4062(2016)09(b)-0124-02
2016-05-18)
林怡虹(1983.10-),女,福建福州人,本科,護師,研究方向: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的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