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方英,羅小燕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寧德市醫院,福建寧德 352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
葉方英,羅小燕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寧德市醫院,福建寧德352100
目的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進行研究分析,從而得出體會。方法依據奇偶數分組法將收集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均分兩組,對照組(60例)采用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60例)則采用常規護理加用針對性護理措施;最后針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研究對比。結果觀察組在各項指標中均優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應用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治療過程中有不可避免的應用糖皮質激素,再次使患者的血糖增高,從而很難對血糖和支氣管炎癥的癥狀進行控制[1-2]。有研究結果顯示,對糖尿病患者以及COPD患者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可以使患者機體抵抗能力以及生活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基于此,該研究選取120例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對照研究,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后取得顯著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該研究選取120例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參與研究,均為該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間收治,所選患者對該研究均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依據患者就診序號,采用奇偶數法分組;對照組60例,女20例、男40例,年齡41~79(62.05±2.67)歲;觀察組60例,女21例、男39例,年齡46~81(63.48±2.58)歲;組間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研究。
1.2方法
依據病情給予兩組臨床常規治療,護理人員按照常規護理措施給予護理干預,此外將對觀察組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如下。
1.2.1病情監測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病情的監測,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和血糖情況的變化,對于COPD急性期以及合并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的患者,應對患者痰液的性質、痰量進行仔細的檢查,同時及時的檢查患者的血糖和血氣分析以及電解質等指標,為臨床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有效的依據。
1.2.2用藥護理護理人員應將患者服用的藥物注意事項詳細告知患者,同時將如何掌握和防范以及處理低血糖的方法詳細的告知患者,對其進行重點的預防。患者行抗生素治療期間,護理人員需加強對用藥監測,密切觀察用藥后的不良反應情況,尤其注意是否出現皮疹、胸悶、心悸等癥狀,因以上癥狀多為遲發型變態反應,故而需在用藥后2 d內加強觀測,且在用藥期間避免出現二重感染。按時查房,并于查房期間觀察口腔黏膜、大便的性狀、大便是否規律,從而防止二重感染以及菌群失調的發生。當患者應用降糖藥物治療時,應注意患者低血糖的反應,同時將如何防范和處理低血糖的方法詳細的告知患者。服用降糖藥物前,護理人員需對患者的進食狀況全面掌握,了解糖分攝入量并將結果告知主管醫師,幫助醫師調整藥物用量。若服藥期間患者出現盜汗、乏力、頭暈等低血糖癥狀時,可指導其服用糖水,嚴重者可給予葡糖糖溶液適當提升血糖濃度。如果患者合并嚴重的肺部感染首先采用胰島素進行治療,使患者的血糖在短時間得到控制,使高血糖引發的危險因素得到有效的降低。
1.2.3飲食護理掌握患者飲食結構后,為其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尤其針對肥胖患者必須從飲食上控制熱量攝入,同時制定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應占飲食總熱量的50%~60%,碳水化合物的補充應采用粗制米面與雜糧進行混合,避免使用葡萄糖以及蔗糖和蜜糖等制品;對患者蛋白質的補充應低于總熱量的15%,蛋白質的補充至少有1/3來自動物蛋白,使氨基酸的供給充足;患者的脂肪應占總熱量的30%,同時飲食中的纖維素應保證每天攝入40 g,使患者每天能攝取各種纖維素和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同時囑患者應低鹽飲食,每天食鹽量應低于10 g。控制高熱食物攝入的同時,需關注患者的營養狀況,針對存在負氮平衡的患者,可采用靜脈滴注方式給予營養液支持,增強患者抵抗力,控制肺部感染情況。最后,護理人員還需囑患者戒煙、戒酒,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1.2.4心理護理因為患者的病程較長,因此難免會產生急躁、焦慮和恐懼的心理,這時護理人員需要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消除其不良心理因素。同時護理人員需要對其進行鼓勵,樹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得到提高。
1.2.5健康教育護理人員需要將疾病的病因、發展以及兩種疾病的相互影響詳細的告知患者,使患者養成良好的習慣,加深對本病的認識。同時可以通過一對一的講課和示范,使患者能夠正確的進行運動、飲食、服藥以及血糖的監測。同時使患者能夠自行調節情緒,對呼吸道進行防護。護理人員還需囑患者戒煙戒酒,避免受涼和過度勞累,同時預防感冒。可鼓勵患者進行有氧運動和體能鍛煉,使自身的免疫功能得到提高。
1.3統計方法
選取統計學軟件SPSS18.0,對臨床數據資料加以處理;計量資料以(±s)形式、計數資料以n(%)形式,分別行t檢驗、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給予兩組同等的基礎治療與不同的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以及膽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各項生化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的各項生化指標對比(±s)
組別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血糖(mmol/L)糖化血紅蛋白(%)總膽固醇(mmol/L)甘油三酯(mmol/L)觀察組(n=60)對照組(n=60)t值P值5.02±0.05 9.66±2.13 4.678<0.05 6.08±1.26 12.08±2.21 5.786<0.05 4.90±1.10 13.90±2.10 5.998<0.05 3.06±2.0 4.06±1.02 3.237<0.05 1.19±0.23 4.11±1.33 3.128<0.05
如今,臨床中COPD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并不少見,并且該病具有一定的死亡率,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均造成了一定的威脅[3]。由于COPD屬全身性慢性炎癥,機體受到炎性反應的影響,極易出現氧化應激,造成生長激素、內源性胰高血糖素、糖皮質激素等含量增多,而以上激素均參與血糖的代謝反應,其含量出現較大波動后易出現糖代謝紊亂,致使糖尿病病情難以控制。與此同時,糖尿病患者存在的持續高血糖癥狀,降低了淋巴細胞與粒細胞的吞噬作用,機體抗菌能力較弱,難以有效的抵抗感染,使患者出現感染或者加重患者自身原有的慢性炎癥[4]。因此,COPD與糖尿病之間行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兩種疾病具有較長的治療過程,同時具有較大的難度,因此臨床中兩種疾病的主要治療重點是對患者的血糖進行控制,并從飲食上給予指導,改善機體營養狀況,通過改善血糖水平提升機體免疫力。此外,針對存在的肺部感染情況要合理的給予抗感染治療,逐漸滅菌消炎,改善肺部功能。然而,COPD與糖尿病均為慢性疾病,短期內疾病難以根治,基于此患者仍需忍受長期的病痛折磨,同時治療期間具有較為復雜的治療環節和較為繁多的注意事項,使患者極容易產生負面心理因素,使其治療依從性大大降低。針對患者情緒變動,治療期間需加以心理護理,一方面要積極疏導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緒,給予患者寬容與安慰;另一方面,要做好患者家屬工作,將患者病痛感受告知家屬,引導家屬給予患者神經支持;只有幫助患者調整心態,才能有效提高其治療的依從性,保證治療效果。經過該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各項生化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看出,針對COPD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治療的同時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可以使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使其血糖等生化指標得到有效的控制,有效的延緩病情發展,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降低病死率。因此,該方法值得廣泛的應用于臨床當中并且大力的推廣。
[1]王倩倩,彭暉,王成,等.非糖尿病腎臟病患者胰島素抵抗和頸動脈內膜增厚的關系[J].中華腎臟病雜志,2014,30(11):825-832.
[2]黃鋒先,唐盛,楊瓊瓊,等.2型糖尿病合并腎臟損害的病理與臨床分析[J].中華腎臟病雜志,2005,21(11):677-680.
[3]左繼君.人性化護理干預在糖尿病患者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0):229-230.
[4]苗壽芹.60例糖尿病并發癥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23):135-136.
R587
A
1672-4062(2016)09(b)-0152-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8.152
2016-06-27)
葉方英(1988.11-),女,福建寧德人,本科,護師,研究方向:臨床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