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寧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河南南陽 473001
淺析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療與護理配合
吳寧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河南南陽473001
目的分析有護理配合時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療效果。方法將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共115例作為本項研究的樣本,隨機將樣本分為兩組,分別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57例,對照組58例。對照組患者采用臨床常規治療和護理,實驗組患者在接受常規的臨床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根據臨床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護理干預。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并對護理干預進行評價。結果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與護理,實驗組患者的血糖控制和并發癥控制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從該項研究結果分析,在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療中配合合理的護理干預可以達到很好的對疾病的控制,促進患者更快康復的目的。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護理干預;糖尿病
近些年,我國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提高,從過去1%升高到3%[1],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已經增加到三千萬人。糖尿病可以引發的并發癥有多種,心臟病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并發癥,也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顯示,成人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是未患糖尿病人群的2~4倍[2]。該院對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給予了高度重視,并對其展開了關于護理配合時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療效果的專項研究,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將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共115例作為該項研究的樣本,所有選中的患者均為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確診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52例,患者年齡在43~8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3.2±4.76)歲,糖尿病病史為1.2~19.8年,平均為(6.1±6.6)年。隨機將115例患者分為兩組,分別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57例,對照組58例。對照組患者采用臨床常規治療和護理,實驗組患者在接受常規的臨床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根據臨床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護理干預。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臨床常規治療和護理,實驗組患者在接受常規的臨床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根據臨床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護理干預。
1.3糖尿病的臨床常規治療
糖尿病的臨床常規治療主要是胰島素治療,每天記錄血糖情況,并根據記錄的數值調整胰島素的使用劑量。胰島素的每日用量按下面的公式計算:每日胰島素用量(U)=[空腹血糖(mg/dL)-100]×10×體重(kg)×0.6÷ 1000÷2,一般每日早上注射一次。如果患者病情很輕,可以先嘗試通過飲食和運動進行調節,如果血糖仍然無法控制在理想值,需要通過口服降糖藥的方式治療,一般為格列齊特緩釋片60 mg聯合阿卡波糖片50 mg,3次/d。患者不管采取何種治療方案,都需要定期去醫院復查血糖和各項相關生化指標,并根據情況適當調節治療方案,每3個月檢測一次糖化血紅蛋白。
1.4護理干預
1.4.1對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護理對于糖尿病患者飲食護理是最重要的護理,無論是采取口服胰島素治療還是注射胰島素,都應該注意飲食。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要注意保證足夠的熱量,以大米、小麥、粗糧玉米等淀粉類食物為主食,碳水化合物提供占總熱量的40%-60%[3];飲食中注意保證優質蛋白的攝入,雞蛋、牛奶、瘦肉、豆制品等是常見的優質蛋白質,每日保證蛋白質攝入量為0.8~1.0 g/kg,且應以動物蛋白為主;剩余熱量由脂肪補充;注意保證維生素、鈣、鐵的攝入量。醫護人員在患者剛入院時應告知患者及家屬飲食調節的重要性,教會患者計算食物的熱量,將可食用的食物列成食物單,醫護人員配合患者根據個人喜好合理搭配飲食。為避免過量飲食給身體造成負擔,防止低血糖的發生,糖尿病患者要做到控制飲食,制定好飲食計劃,合理分配每餐用量,少食多餐。除控制飲食外,還要經常測空腹血糖和餐后1 h血糖,保證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正常空腹血糖為4.44 mmol/L,正常餐后1 h血糖小于8.33 mmol/L。
1.4.2合理的運動指導糖尿病患者根據自身病情選擇適合自身的體育運動,運動強度應適量,不宜過于強烈,尤其是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運動強度不要太強,最好選擇輕微的運動,心臟癥狀減輕后,在醫生的指導下適量加大活動量。
1.4.3給予患者相關的健康教育給患者講解包括糖尿病病情發展、治療和預后等相關知識,讓患者有信心戰勝疾病,減少不良情緒,加強自身管理,有效配合治療,對于疾病的恢復有很多的幫助,并可減少并發癥。
1.4.4做好心理護理,糾正不良習慣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在必要時給予患者心理疏導和安撫,減少患者的不良情緒,引導患者積極面對疾病。幫助患者改掉不良生活習慣,例如戒煙、戒酒和不良飲食習慣。
1.5治療后的相關指標
對115例樣本治療前后的血糖控制和心血管并發癥的控制情況按時檢查并記錄,一直隨訪到出院后一年,詳見表1、表2所示。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比較[(±s),mmol/L]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比較[(±s),mmol/L]
組別時間平均空腹血糖餐后1h平均血糖實驗組(n=57)對照組(n=58)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15.2±1.6 6.2±1.2 15.3±1.7 6.4±1.6 17.4±5.3 7.0±0.9 17.6±5.1 7.9±1.4

表2 兩組患者心血管癥狀的控制效果(例)
依據該項研究數據表明,空腹血糖和餐后1 h血糖的控制情況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治療前實驗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共計57例,經過治療和護理干預后,合并心血管病的患者為12例,占總病例的21.05%;對照組治療前總病例58例,經過治療后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33例,占總病例的56.90%。對于并發心血管疾病的控制實驗組優于對照組。
糖尿病是一類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病因和發病機制還不明確[4]。糖尿病容易合并并發癥,心血管疾病是常見的一種并發癥,雖然二者似乎沒什么關聯,但是卻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5]。糖尿病對血管的損傷比較常見的是冠心病,即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是糖尿病大血管病變累及到冠狀動脈引起的并發癥,本身的發生與糖尿病病程無關[6],甚至有些病例在糖尿病前期的糖耐量受損階段就開始了。但是患者一般沒有明顯的疼痛反應,主要是因為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經發生病變,影響了痛覺神經[7]。糖尿病合并冠狀動脈病變的患者,血管呈彌漫性病變,嚴重狹窄[8]。另外,糖尿病并發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現不穩定斑塊,容易發生血栓,出現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糖尿病發生并發癥的概率非常高,有統計數據表明,3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現并發癥的概率為46%,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現并發癥的概率升高為61%,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現并發癥的概率升高為98%[9]。
該研究顯示,經過護理干預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患者血糖和心血管病癥狀都得到有效的控制,歸納原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影響治療效果,適量的運動有利于減輕體重,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有利于改善血糖控制狀況[10]。因此,對糖尿病患者在常規降糖的基礎上,給予適當的護理干預能夠幫助患者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疾病治療進展。
[1]徐瑜,畢宇芳,王衛慶,等.中國成人糖尿病流行與控制現狀——2010年中國慢病監測暨糖尿病專題調查報告解讀[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4,30(3):184-186.
[2]魏彬.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療與護理配合的療效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4(7):105-106.
[3]李明子,喻穎杰,張明霞.門診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現狀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1):11-14.
[4]于云水,徐赤坤.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研究進展[J].特別健康:下,2014(10):155-156.
[5]吳麗英.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療與護理配合療效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4(4):110-112.
[6]王明星,張軍.益氣養陰活血中藥對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損傷的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3(17):1953-1955.
[7]王國鳳,尹冬,徐寧,等.血糖波動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相關性[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22(2):115-117.
[8]李韜,方朝暉(指導).糖尿病血管內皮損傷機制研究進展[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0,22(3):275-277.
[9]畢艷.中國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流行病學研究現況[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5(8):467-469.
[10]王湘,朱熊兆.抑郁情緒及負性態度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響[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0(1):32-33.
R587.1
A
1672-4062(2016)09(b)-0154-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8.154
2016-06-22)
吳寧(1984.11-),女,河南鄧州人,本科,護師,研究方向:護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