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心外科,福建福州 350001
延續護理干預對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脈搭橋術患者預后的影響
林云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心外科,福建福州350001
目的探討延續護理干預對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脈搭橋術患者預后的影響。方法選擇114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行冠脈搭橋術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先后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7例,對照組給予圍術期優質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術后隨訪3個月,比較兩組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6 min步行試驗(6-MWT)、健康調查簡表(SF-36)及并發癥。結果隨訪3個月時,觀察組LVEF、6-MWT、SF-36等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并發癥發生率36.84%,明顯低于對照組56.14%(P<0.05)。結論延續性護理干預能有效降低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脈搭橋術患者的并發癥,改善患者預后。
老年;糖尿病;冠脈搭橋術;延續性護理;預后
冠心?。╟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和糖尿?。―M)均為影響老年患者的常見慢性基礎性疾病,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狀態下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冠心病的發生;而冠心病又影響胰島素的敏感性,影響血糖的控制效果。冠心病和糖尿病常在同一個體身上發生,且相互影響,促進病情進展[1]。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C)是目前治療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但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耐受性下降,高血糖環境不僅影響切口愈合,還可導致昏迷,增加心律失常發生率,甚至影響患者預后。延續性護理干預是將住院期間的護理服務延續至患者出院后,讓患者居家期間繼續得到專業的護理,從而更好地促進疾病康復[2]。該文采用前后對象研究的方法,探討延續性護理干預對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脈搭橋術患者預后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間接受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的114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行冠脈搭橋術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7例,觀察組男35例,女22例;年齡61~86歲,平均(70.83±4.62)歲;術前心功能分級(NYHA):Ⅱ級31例,Ⅲ級20例,Ⅳ6例;糖尿病病史2~10年,平均(3.29±1.47)年。對照組男36例,女21例;年齡62~87歲,平均(70.91±4.56)歲;術前心功能分級(NYHA):Ⅱ級30例,Ⅲ級21例,Ⅳ6例;糖尿病病史1~11年,平均(3.28±1.45)年。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氣管插管全麻、體外循環下行CABC術。對照組給予圍術期優質護理:(1)維持術后生命體征穩定:注意觀察患者的意識、瞳孔對光反應及肌張力變化,防止血糖應激性升高引起的酮癥昏迷或低血糖性昏迷;持續監測呼吸、心率、脈搏、血壓,及時發現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癥狀,必要時遵醫囑使用胺碘酮糾正異位心律。術后持續泵入丙泊酚鎮痛、鎮靜,避免疼痛應激反應影響循環系統的穩定。術后早期應用正性肌力藥物,補充血容量及電解質,糾正酸中毒,預防低血鉀導致心律失常及低心排。(2)呼吸系統護理:老年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通氣障礙,行CABG術后應加強氣管插管的護理,根據血氣分析結果隨時調整呼吸機參數,把握脫機指征,盡早拔管脫機,鼓勵患者咳嗽排痰,減少肺部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3)血糖控制與腎功能維護:術后早期持續泵入普通胰島素50 u+生理鹽水50 mL,以維持血糖穩定。24 h后可逐漸恢復術前控制血糖的方法。根據尿量、尿蛋白、尿素氮及血清鉀含量等指標綜合判斷患者的腎功能,如尿量<20 mL/h,且持續時間>2 h,應高度懷疑腎功能衰竭,及時通知醫生處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即將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CABG術患者的護理延伸至出院后。除在出院時進行常規指導外,和患者及家屬互留電話號碼,隨時就術后相關護理問題進行溝通。囑患者注意保暖,臥位時下肢抬高15~30°,以利于靜脈回流,防止深靜血栓的形成。囑患者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傷口周圍皮膚清潔,預防切口感染。鼓勵患者適量活動,但避免久站久坐。指導患者科學合理飲食,飲食宜低脂低鹽,嚴格控制總熱量,避免血糖升高影響術后恢復;鼓勵患者多食用精瘦肉等優質蛋白食物,配以蔥、姜、木耳等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冠脈循環。
1.3觀察指標
出院時隨訪3個月,比較兩組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6 min步行試驗(6-MWT)、健康調查簡表(SF-36)等,以作為預后評估指標;觀察兩組患者血糖波動、心律失常、低心排綜合癥、感染及急性腎功衰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1.4統計方法
2.1預后情況
出院時,兩組LVEF、6-MWT、SF-36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3個月時,兩組均明顯改善,觀察組LVEF、6-MWT、SF-36等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出院時、隨訪3個月LVEF等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出院時、隨訪3個月LVEF等指標比較(±s)
注:與出院時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比較,②P<0.05。
2.2并發癥
觀察組發生血糖波動5例、心律失常12例、低心排綜合癥0例、感染3例、急性腎功衰1例,并發癥發生率36.84%明顯低于對照組56.14%(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研究表明,血糖升高是影響CHD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3]。而高血糖環境可影響切口愈合,甚至誘發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或低血糖代謝性昏迷,直接影響患者預后。故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行CABC治療的患者病死率和圍手術期并發癥都遠遠高于普通冠心病人群。延續性護理干預是在圍術期優質護理的基礎上,將護理服務延伸至患者出院居家康復中。CABC治療后首先重視冠脈搭橋術后監護室護理[4],從維持血糖、血壓、心律、心率、呼吸穩定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觀察和干預,預防及減少心律失常、低心排等冠脈搭橋術后最嚴重的并發癥。由于糖尿病患者末梢循環及末梢感覺差,應指導患者注意保暖,避免低體溫增加冠脈搭橋術后并發癥[5]。出院后進一步指導患者進行切口周圍皮膚護理,減少感染的發生;同時指導患者合理運動及飲食,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及血糖波動對冠脈搭橋術后康復的危害[6]。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6 min步行試驗(6-MWT)、健康調查簡表(SF-36)是評估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預后的有效指標[7],姜延菊等[8]研究認為,康復干預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該文將延續性護理干預應用于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脈搭橋術護理中,結果表明,觀察組射血分數(LVEF)、6 min步行試驗(6-MWT)、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進一步分析表明,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延續性護理干預能改善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脈搭橋術患者的預后。而且在護理干預的過程中,患者和護理人員的聯系不斷加強,建立了良好的護患基礎,有利于護理工作的開展和健康理念的宣傳,從而為患者盡早康復創造了條件,實現護患雙贏的局面。
[1]Daisuke,Shinjo Kiyohide,Fushimi.Preoperative factors affecting cost and length of stay for isolated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 analysis[J].BMJ open,2015,5(11):e008750.
[2]張英,陳姝妮,陳思芳,等.延續性護理在帶T管出院患者中應用的研究[J].川北醫學院學報,2015,30(6):868-870.
[3]于佳,王為,劉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搭橋手術后的護理[J].天津護理,2014,22(2):140.
[4]高云,方玉,國營營,等.冠脈搭橋同期瓣膜置換術合并糖尿病術后監護室護理[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3(8):766-768.
[5]楊森,宋波,邱璇,等.低體溫對冠心病搭橋手術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的影響[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6,14(2):178-181.
[6]李學軍,張應飛,嚴志學,等.強化降糖治療對冠脈搭橋術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7):133-135.
[7]黃玉,楊健,白海鵬,等.老年冠心病再血管化患者運動康復治療療效[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6,8(4):480-482.
[8]姜延菊,陳偉,殷慧智.康復干預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狀動脈搭橋術后患者生命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7):2049-2052.
R59
A
1672-4062(2016)09(b)-0180-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8.180
2016-06-21)
林云(1979.12-),女,福建沙縣人,大專,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