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梅
大慶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婦產科,黑龍江大慶 163515
優質護理措施對預防妊娠期糖尿病孕產婦并發癥的效果分析
張雪梅
大慶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婦產科,黑龍江大慶163515
目的探討優質護理措施對預防妊娠期糖尿病孕產婦并發癥的效果。方法選取該院2013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產婦共4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1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優質護理,對比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經優質護理后,血糖控制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孕產婦及圍生兒妊娠期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9.5%,23.8%,對照組為42.9%,76.8%,觀察組孕產婦及圍生兒并發癥發生率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結論妊娠期糖尿病孕產婦于護理時行優質護理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孕產婦及圍產兒妊娠期糖尿病并發癥,護理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優質護理;妊娠期糖尿病;并發癥;效果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常見妊娠合并癥,指女性于懷孕后現血糖代謝異常,可致孕產婦及胎兒現早期流產、妊娠高血壓、胎兒巨大及胎兒宮內發育不良等并發癥,嚴重可威脅孕婦及胎兒健康。目前,臨床于血糖控制時多以胰島素注射及合理控制飲食方式為主,此類治療方法雖具一定效果,但患者的情緒及壓力等波動均會導致血糖大幅波動,故有效的醫療護理對患者而言也尤為重要。該文選取該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產婦共42例為該次研究對象,探討優質護理措施對預防妊娠期糖尿病孕產婦并發癥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產婦共42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1例,觀察組年齡23~35歲,均齡(31.5±2.1)歲,體重58~72 kg,平均(63.2±2.3)kg,孕周26~38周,平均(32.4±3.1)周,初產婦14例,經產婦7例。對照組年齡24~37歲,平均(32.7±2.0)歲,體重57~70 kg,平均(63.7±2.2)kg,孕周27~37周,平均(33.1±3.0)周,初產婦13例,經產婦8例。兩組年齡、體重、孕周、孕次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
1.2入選及排除標準
入選標準:①均符合《婦產科學》中有關妊娠期糖尿病的相關診斷標準;②均經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確診;③臨床資料完整;④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嚴重器質類疾病;②精神障礙性疾病;③造血系統病變;④合并其他妊娠期疾病者。
1.3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如體征監測、胰島素治療、血糖控制等。觀察組:優質護理。①心理護理:詳細告知患者有關妊娠期糖尿病的相關診療知識,心理疏導或舉例說明緩解患者心理負擔,講解心理波動、血糖過高對患兒的不良影響,積極配合治療;多與患者交流溝通、排憂解難;②身體護理:定期檢查身體狀況,孕周>27周,則需每周體檢1次,若現異常及時對癥治療;密切監測血糖、血壓、尿常規等指標,指導患者計算胎動次數(3次/d,1 h/次,后將3次胎動數據之和×4)若結果<30,則胎動次數異常,孕婦宮內缺氧,需及時檢查;③飲食護理:體檢或剖宮產術后禁食含糖、蛋類及奶制品,多吃蔬菜豆類、纖維飲食,飲食清淡;④運動護理:鼓勵適當運動,制定個性化運動計劃,避免運動過于激烈,單次運動<18 min,術后7 h內,每隔1 h予以翻身運動,術后1 d鼓勵床上活動,運動后溫水泡腳,30 min/次,2~3次/d,刺激穴位,促進腸胃蠕動;⑤健康教育:入院后行健康宣傳,告知妊娠、保健及營養等的重要性,了解疾病常規需注意的事項;⑥胰島素應用:及時測量孕婦血糖,合理運用胰島素,避免低血糖及并發癥,密切關注病情,若現異常,立即報告醫生。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統計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取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取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2 兩組孕產婦及圍產兒并發癥對比[n(%)]
2.1兩組護理前后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對比分析
護理前,孕產婦FPG、2 hPG血糖指標均較高且無明顯差異(P>0.05),而經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血糖控制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對比(±s)

表1 兩組護理前后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對比(±s)
組別例數FPG護理前護理后2hPG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對照組21 21 t值P值7.62±2.94 7.58±3.02 0.1829>0.05 4.40±2.01 6.78±2.55 4.2319<0.05 11.48±0.17 11.52±0.19 0.2543>0.05 8.53±0.42 9.75±0.57 4.2364<0.05
2.2兩組孕產婦及圍產兒并發癥對比分析
經護理后,觀察組孕產婦及圍生兒妊娠期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9.5%,23.8%,對照組為42.9%,76.8%,觀察組孕產婦及圍產兒妊娠期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2。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中晚期常見并發癥,多因人體內分泌失調所致,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及飲食結構的不斷改變,過量飲食、運動量少等不良生活方式逐漸使妊娠期糖尿病病發率逐漸增長,若未及時合理實現血糖控制,則會導致妊娠期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現象產生,嚴重還可致胎兒畸形、死亡等并發癥產生,嚴重影響母嬰健康[1]。故早期診斷及合理治療對降低母嬰并發癥發生率尤為重要[2]。現階段,醫學臨床對于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療多以嚴格控制血糖,避免因血糖所引起的并發癥產生,一般情況下,飲食控制及胰島素等應用可實現血糖的有效控制,但僅靠飲食控制及合理用藥其治療效果仍較為有限[3]。有研究表明[4],孕產婦僅單依靠藥物及膳食控制雖可控制血糖水平,但血糖值穩定與孕產婦心理應激能力呈重要相關性,同時,孕婦在患病期間還承擔家庭、社會、對胎兒的擔心的眾多因素,故導致精神多緊張,情緒波動較大,血糖控制極為有限,因此于疾病治療期間加以合理護理干預則尤為重要。
目前,臨床于護理期間多采用常規護理予以疾病病情控制,常規護理是臨床常用護理方法之一,其于臨床應用時多以疾病監測、合理用藥等為主要護理方式,此類護理方法雖可起一定的護理效果,但其護理效果仍極為有限[5]。優質護理是臨床護理學新型護理方式,此類護理方式多以患者為中心,以患者需求為護理核心,采用系統性、全面性、針對性的護理方法予以完善性護理,從而最大化滿足患者護理需求,強化基礎性護理工作,提升護理效率,改善護理效果[6]。該研究中,觀察組經優質護理后,患者FPG、2 hPG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且經護理后,觀察組孕產婦及圍產兒妊娠期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各護理指標對比具統計差異,故結合以上可知,觀察組患者采用心理護理、飲食護理、運動護理、身體護理、健康教育及胰島素護理后可有效實現血糖控制,改善疾病癥狀[7]。
綜上所述,妊娠期糖尿病孕產婦于護理時行優質護理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孕產婦及圍產兒妊娠期糖尿病并發癥,護理效果顯著,值得推廣[8]。
[1]史慧芳.優質護理在預防妊娠期糖尿病孕產婦并發癥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14(13):2019-2021.
[2]韓靜艷.優質護理在預防妊娠期糖尿病孕產婦并發癥中的應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5(7):167.
[3]朱紅梅.優質護理措施預防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并發癥的效果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5(23):168-170.
[4]張智鑫.優質護理在預防妊娠期糖尿病孕產婦并發癥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飲食保健,2015,2(16):113.
[5]李曉燕,陳小麗,呂曉莉.探討優質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產婦血糖控制的影響[J].醫藥前沿,2016,6(12):156.
[6]韋迪霞.優質護理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壓產婦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6):98-100.
[7]吳丹,莫海燕,洪普,等.優質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病人血糖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5(8):729-731.
[8]徐玲.優質護理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響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2):124-125.
R25
A
1672-4062(2016)09(b)-0182-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8.182
2016-06-26)
張雪梅(1972-),女,黑龍江拜泉人,本科,副主任護師,研究方向:婦產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