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網絡購物在我國發展迅速,現已成為人們常用的購物方式,但在繁榮的網購市場背后卻隱藏著商業誠信缺失的問題。網絡商家為了牟取暴利,以制造虛假好評的方式進行不正當競爭。商家的這種行為不僅欺騙了消費者,還損害整個電商行業的信用。因而,對電商虛假好評進行法律規制,保護商業誠信成為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電商虛假好評行為;商業誠信;法律規制
由于網絡購物具有方便、快捷、廉價等特點,所以使得網購逐漸成為公眾最常用的購物方式。但是,網絡的虛擬性和開放性,導致網絡購物過程中呈現出眾多法律問題。本文擬探討對電商購物虛假好評的法律規制,以維護網絡商品交易市場秩序,保護商業誠信。
一、電商虛假好評的現狀
1.部分法條在司法實務中執行性低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0條雖然規定了經營者的行政責任,但該條的處罰金額較經營者所獲得利益來說微乎其微,這對電商虛假好評行為難以起到威懾的作用;《廣告法》第38條規定了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應承擔的民事責任和廣告代言人(僅指社會組織)的連帶責任,但對個人在網上發布好評所進行的廣告代言行為并沒有規定。而且該條僅僅調整社會團體或其他組織進行廣告代言的行為,并沒有對個人進行廣告代言的行為作出規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8條對消費者的知情權作了規定,但就如何保證消費者獲取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沒有作明確規定。這些規定明顯降低了法律的執行可能性。
2.電商虛假好評取證難、事實認定難
電子證據通常是以“電子形式”表示出來,它具有無形、快速、量大、易復制的特點,而正是由于這些特點,使得其取證十分困難。電商虛假好評行為主要表現為刷好評、虛構交易以及返現好評,這些呈現出來的虛假交易似乎有其真實的一面,但事實非如此。怎樣認定消費者的好評行為是真實的商品評價,還是只是并無實際交易而虛構的評價呢?這在實踐中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確定,畢竟,這涉及到商家、快遞公司以及刷手消費者三者的串通,必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能確定。更何況商家還可以與消費這協商刪除記錄,因而使得網絡監測系統無法準確作出監測,導致對電商虛假好評這一類行為取證和事實認定都十分困難。
3.在行業自律方面,信用評價體系比較松散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信用體系建設管理中心于2015年4月先后發布了《中國電子商務行業企業信用等級評價實施辦法(試行)》以及《中國電子商務企業信用信息管理辦法(試行)》,這兩部文件從行業自律組織自身能力的角度對虛假好評行為進行了規制。但這兩文件規定較松散,不能完全解決電子商務誠信危機。針對電商虛假好評行為,我國網絡交易平臺設有信用評價措施,但這些措施設置簡單并不合理。
二、電商虛假好評行為的法律危害
1.損害電商的信譽
虛假好評行為表面上看是電商希冀通過獲得好評提高自己的商譽,達到推銷自己商品的廣告行為,但實則是一種嚴重背信行為。由于網絡世界是一個隱名、完全陌生人而且跨域遙遠的世界,因此它比傳統的面對面商品交易社會更需要具備誠信經營的經營理念。網絡商家以不正當的方式獲取客戶的好評,其行為違背了民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是對電商誠信經營理念的嚴重踐踏。
2.誘使消費者錯誤購買
電商以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為目的,利用網絡水軍、電子軟件、好評返利、協商修改等方式虛構良好信譽,掩蓋商家的服務和產品質量,以此作虛假宣傳。其行為符合虛假宣傳行為的構成要件,電商實施虛假好評行為的主觀目的,是使消費者對產品的基本要素和商家的信用狀況產生錯誤認識并作出購買決定,電商從中獲取經濟利益。電商的這種行為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勢必會導致消費者對該電商的不信任,最終造成商家商業信用的缺失。
3.擾亂市場競爭秩序
經營者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快速占據市場份額,獲得更多消費者的認可,從而提升銷量,賺取利潤,以不正當的方式炮制虛假好評,導致消費者產生錯誤認識并作出錯誤的購買決定,其行為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和知情權,也損害了商家自身的信譽,其行為不但侵害了其他正當經營者的合法利益,還擾亂了市場秩序,是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
三、加強對電商虛假好評行為的治理
1.強化行業自律,完善網絡監管
目前,我國有《網絡交易平臺服務規范》、《中國互動網絡廣告行業自律守則》等法律法規。電子商務行業也成立了數個行業自律組織,如電子商務協會、中國行業協商會等。但在實務中,還有很多問題尚未得到解決,如部分商家不遵守行業自律規則、不遵守誠信經營的理念,監管主體無層次劃分;信用評價系統不完善;執行現狀中監管難等問題。因此,筆者認為可采取如下措施強化行業自律:第一,發展第三方信用評價機構。由于獨立的第三方與電子商務交易的雙方都沒有利害關系,使得其信用評價時能保證客觀、公正。第二,實行實名交易制度。主要包括注冊登記實名制;消費者網購實名制;消費者評價實名制等。第三,實行網絡分級監管制。工商局、質監局、消費者保護協會等部門聯合對電子商務平臺的監管為第一級;電子商務平臺對商家進行的監管是第二級;第三級則是網絡商家的自我監管,是最基礎的一級。第四,建立失信懲罰管理機制。主要是對擅自修改買家評價和協商修改好評行為的電商加以警告;對雇傭網絡水軍刷好評、刷信譽的電商予以封店懲罰,并禁止其再次參與網絡市場經營等。
2.強化個人權利,加強電商制約
公民個體由于力量薄弱,在交易中常常處于不利的地位,而且很容易受小恩小惠的影響,使得消費者不愿意投訴、舉報商家。但公民個人又是網絡交易最直接的一方,其直接與電商相接觸,消費者更能夠發現電商的虛假行為。如何,筆者認為可采取如下兩個措施加強公民個人權利對電商的制約:第一,對于電商的侵權行為,消費者可以《侵權責任法》第36條為法律依據對電商虛假好評向法院提起訴訟,或者提起仲裁。第二,公民可依《廣告法》有關規定向相關部門或者網絡平臺投訴或舉報。
3.強化行政管控,規范電商責任
我國現行體制下,政府對網絡交易的監管仍然是實行多頭管理。這種多頭管理方式由于電子商務主管部門不夠明確,帶來了很多問題。一方面,多頭管理使得部門管理懈怠,積極性不高,監管不到位的現象大量出現。另一方面,各個部門爭相管理,增加被管理者的經濟負擔。因此,要強化行政管控,就需要成立一個牽頭部門,由牽頭部門規定或指定其他部門管理。這樣就可以避免出現部門之間互相推攘逃避行為的發生。最后,《反壟斷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還可用來規范電商行政責任。
4.完善刑事處罰,保護商業信譽
我國電商虛假好評行為泛濫,導致商業信用嚴重缺失,為保護商業信用,筆者建議把電商虛假好評行為納入刑法的規制范疇,以破壞生產經營罪來定罪處罰。理由在于:第一,電商虛假好評行為侵犯的客體為復雜客體。嚴重的電商虛假好評行為,不僅侵犯了公私財產權利,也侵犯了國家、集體和個人生產經營的正常秩序,尤其嚴重破壞了電子商務市場的正常經營秩序。第二,電商虛假好評行為客觀方面表現為用“其他方法”破壞生產經營。實際上,“其他方法”可以解釋為以破壞行業商業信譽的方法。因此,本罪實際上是以毀壞行業商業信譽的方法破壞他人的生產經營。本罪是財產性犯罪,而商業信譽是每個商家都必須具備的無形財產,因此,可以從行為性質的角度對“其他方法”作出解釋。第三,“電商虛假好評”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第四,虛假好評與危害后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主要表現在:當虛假好評行為泛濫的時候,會導致整個電商行業商業信譽的缺失。對于入罪標準,筆者認為可以根據《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第34條之規定。即如果電商虛假好評造成公私財產損失達5000元以上或者破壞生產經營三次(受過兩次行政處罰后又進行進行破壞生產經營的)以上的,則電商虛假好評行為構成破壞生產經營罪。
綜上所述,電子商務的發展仍重而道遠,對電商虛假好評行為的治理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筆者希望以上研究可以為國家法治建設提供參考意見。
參考文獻:
[1]李發展.從《反不正當競爭法》之修改看我國競爭法體系的完善[J].甘肅社會科學,2012(6).
[2]白旭.我國虛假廣告的法律規制[D].云南財經大學,2015.
[3]李懷勝.“惡意好評”引發的刑法問題及其思索[J].中國檢察官,2015(6).
作者簡介:付祖珍(1990- ),女,漢族,貴州金沙人,法學研究生,單位:貴州師范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學專業,研究方向:宏觀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