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近年來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企業、高校以及政府的財務管理工作都在不斷接受著沖擊與挑戰。自新會計制度實施以來,過去陳舊的財務管理模式已漸漸退出歷史的舞臺,在這一背景下,財務管理部門必須及時進行財務管理模式的更新和改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在使其能更好地滿足新會計制度需要的同時,也能更好地為企業服務、為公眾利益服務。本文旨在結合多本參考文獻和分析,對新會計制度下的財務管理模式進行深入討論,通過對現存問題的分析、新會計制度優勢的解讀以及財務管理模式改進途徑的闡述,希望能夠為廣大財務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幫助和啟發。
關鍵詞:新會計制度;財務管理模式;研究
一、當前我國的財務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分析
1.對財務管理制度的認識不夠完善
隨著近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不斷提速,各行各業之間的競爭也越發激烈起來。但是,依然存在相當一部分企業對于財務管理工作不夠重視,這一點在新會計制度頒行以來體現得尤為明顯。若企業過度地追求經濟利益卻無視會計制度的細微變動,就很有可能因無意間觸犯了某些規章制度而蒙受巨大損失。新的會計制度無疑會對企業的財務工作帶來極大影響,但很多企業對于其自身內部財務制度制定與修改的關注程度卻遠遠不足,自然也很難理解財務管理工作會對企業競爭力的提升造成怎樣的影響。當企業出現效益與利潤率下降時,往往會將其歸結為其他表面原因,卻沒有看到財務管理工作的混亂程度。實際上,財務管理工作可謂企業各項工作的絕對核心,財務管理工作是否科學、高效,將直接決定了企業發展能否健康、持續。就現階段我國企業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企業發展受限都是因為缺少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所造成的。
2.缺少足夠健全的財務預算體系
在現代企業中,一些市場競爭力較強的企業都未能成功構筑起一整套完備的財務預算體系,更不要說其他正規性較差的中小型企業了。若長期無視這一問題,將有很大幾率導致企業資金流向模糊、管理混亂。若企業無法提升對于資金運作規劃環節的重視程度,或未能協調好包括財務管理部門在內的各部門之間的關系,就有可能導致財務部門被孤立出來,難以起到監督與管理其他部門的作用。同時,財務部門必須有相應的權力來對企業資金流向進行監管,若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不高、工作態度懶散、缺乏細致、認真、嚴謹的工作作風,企業就會很容易出現財務問題。
3.缺少信息化、現代化的財務管理系統
在我國,許多企業只重視生產,卻忽視了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進而導致了企業部分基礎設施無法滿足企業發展需要的結果,而這也對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造成了間接的負面影響。財務管理工作的手段陳舊、落后、信息化程度低,必然會導致信息的落后和財務工作質量、速度、效率的下滑,最終危及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少數企業雖然意識到了這一點,但依然未能制定出操作性較強的方案來避免這一情況,也因此無法提升其財務管理工作的更新信息量??梢哉f,要想提升企業的財務管理信息化水平,就必須先實現管理設備與管理系統的現代化。在更新基礎設施的同時,企業也應通過宣講、培訓等多種途徑提升財務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的辦公信息化水平,若企業對這一點不夠重視,工作人員將很難緊跟時代腳步,也無法充分掌握現代管理制度和新會計制度,進而造成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停滯和退步,這對于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而言無疑是致命的。
二、新會計制度的優勢解讀
1.資產管理
首先,新會計制度對于固定資產有入賬要求。根據新會計制度下的規定,固定資產必須嚴格按照憑證登記的費用與金額進行入賬;若固定資產沒有憑證,就要綜合參考其市場價格與稅費進行入賬;若沒有憑證且市場價格難以獲取,則參照名義金額入賬。通過這一規定的推行,過去行政事業單位無償捐贈資產、盤盈所得資產等等固定資產的入賬問題得到了極大的解決,進而為實現賬實相符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新會計制度還規定了固定資產價值損耗的核算細則,通過增設累計攤銷、累計折舊等一系列項目,大大提升了行政單位資產管理工作的效率與準確性。
其次,新會計制度下凈資產的核算與追蹤得到了強化。通過非流動資產基金項目的設置,新會計制度進行了行政事業單位所占用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投資等非流動資產的核算,同時增設了財政補助結余與結轉這兩個科目,從而實現了科目處理流程的細化和結余資金核算的規范。
2.預算管理
會計核算的目的在新會計制度中也有了較大改變,當前階段行政事業單位的單位預算由兩部分構成,而會計核算的目的有所變動,必將從以下兩個方面直接影響到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編制:(1)使預算編制更加細化,同時預算編制的難度也大大降低。這主要是因會計科目的調整造成的,如長期投資、短期投資等科目的新設,以及過去產品、材料等科目現在直接劃為庫存等等,這都極大地減輕了預算編制的工作壓力;(2)凈資產的科目調整使預算編制信息的可信度大大提升,通過明確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占用情況,能夠為其年度預算的編制工作提供有效參考。與此同時,新的會計制度還嚴格規定了預算管理工作,強調嚴禁財政撥款的轉結參與到事業基金以及單位的結余分配中去,這對于預算執行數據可信度的提升無疑是極有幫助的,同時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行政事業單位對于預算執行數據的任意篡改。
3.收入與支出的細化
在行政事業單位的各項收入中,若包含有專項資金收入,就必須按照項目對其進行明確化核算。行政事業單位的收入涵蓋了事業收入、附屬單位上繳收入、財政補助、上級補助收入等等。同樣,若行政事業單位進行了支出,也需要在支出明細下進行細致的核算,從而確保??顚S谩V档米⒁獾氖牵聲嬛贫纫舱{整了財務報表的體系、結構等,并新設了財政補助的收入與支出統計表,并刪掉了事業支出明細與經營支出明細表,對各報表的填寫方法也進行了更加深入和透徹的說明與解釋。
三、新會計制度下財務管理模式的改良手段淺析
1.轉變管理人員的意識與觀念
對企業而言,要想推行和實施某一項具體政策,首先必須轉變管理人員的觀念和想法,并使其認識到其過去的態度與認知是陳舊的,難以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為企業制度變革起到助推作用,達到預期的改革效果。對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而言,必須正視和重視新會計制度下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調整,積極轉變和調整自己的觀念,強化資金管理模式與制度的建設工作,提升資金運作的透明度,將管理與監督的民主化變為現實。同時,在充分了解和掌握企業資金流向的前提下,還要盡可能壓縮預算、節省開支,從而推動節約型企業的建立。在處理企業所面臨的財務管理問題時,必須嚴格落實管理工作的明晰化、系統化,清掃財務管理工作的每一個死角。通過加強包括財政收入、財政支出、財政預算等問題在內的資金管理工作來實現企業資金運作效率和精細度的大幅度提升。同時,還要做到支出方面盡可能節約,并最大限度地避免財政管理引發的費用問題,最終實現企業財務精簡化。作為企業,必須建立起完備的財務管理機制,并綜合考量自身實際需要、當地居民收入水平與消費能力、價格波動等諸多因素,確保該機制有著較高的可操作性。對人力費用、成本費用以及其他非必須費用而言,必須對其進行靈活的監督與把控,從而進一步降低能源消耗,確保企業收支在正常范圍內浮動,靈活處理財務管理工作的每一個細節。作為財務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必須定期、按時對企業資產與物資儲備進行清算與核查,確保自己能對各材料的儲備與使用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爭取實現隨時、隨地監督,最終大幅提升企業資金與庫存的使用效率。
2.提升財務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
對于企業而言,無論其從屬于哪個行業,其員工素質永遠是最重要的,企業建設的核心也正是選聘和培育高素質人才。只有企業擁有了足夠多的高素質人才,企業的發展才能夠擁有活力與動力。在新會計制度下,財務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必須及時轉變工作理念,調整會計工作準則,進而磨練自身素質,提高業務水平,最終成為企業需要的高精尖人才。站在企業的角度來看,發展和培養人才決定了企業的生死存亡,只有定期對財務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進行全面、深入的綜合素養與業務能力測評,才能使企業管理層對每一位財務部門的工作人員都有深入了解,進而在分配任務和調整工作崗位時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力。同時,新會計制度的宣傳工作也十分重要,只有使每一位企業內部員工都能夠對財務管理模式革新的重要意義有著深刻、全面的認識,才能夠真正達到良好的“蓄勢”效果,為日后財務管理系統的改進和革新奠定基礎。對于企業財務工作頻繁出現的問題,必須及時組織財務部門工作人員進行針對性培訓,從而實現創造性與務實性的有機統一,在提升員工解決問題的素養的同時,將企業的發展推上新的高度。
3.改良和完善企業財務管理體系
企業的財務管理體系在新會計制度下進行了許多細微的調整,盡管并不起眼,但卻十分重要,需要每一個意在長遠發展的企業予以足夠的關注和重視。比如,會計工作的報表與賬戶結構在新會計制度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調整,這直接造成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發生了諸如減值準備、公允數值計算等許多功能性的變化,需要企業多加留意,并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持。同時,由于數據處理流程的變化,企業對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的水平也有了新的標準,只有不斷推動革新,才能得到真正滿足企業自身發展需要的財務管理新模式。若企業存在軟件或設備不達標的情況,就要及時進行更新換代,使管理系統隨時代的變化和市場的需求而不斷升級,既能夠確保財務信息的可靠與安全,也能使財務管理部門工作人員能夠在短時間內接受并正常使用財務信息,在提升其工作效率的同時也保障其工作質量,最終提升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整體水平,避免因工作人員利用財務管理漏洞來謀取私利或對企業造成不良影響的情況出現。
4.確保財務管理與監督工作的民主、和諧、平等
作為企業而言,嚴抓財務管理工作僅僅只是一個方面,同時還必須確保監督機制的合理與完善,這樣才能夠確保財務管理工作的健康、透明、公開,才能推動其不斷向前發展。只有將監督權與廣大群眾共享,才能確保監督的真實、有效,進一步體現出其民主化特征。與此同時,企業還需要引領財務管理體系與制度的發展,給財務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以緊迫感,并盡可能使所有企業員工都能切身感受到嚴抓監督和管理工作對于企業財務的好處,最終使員工普遍具有主人翁精神,肩負起對企業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阻止貪污腐敗現象的發生,使企業的財務管理體系更趨人性化、高效化。在設立財務管理目標時,應為企業的未來財務管理提供一定程度的評估。同時還要通過財務管理、財務運用、財務監督等方面的創新和提升來推動新會計制度的普及與落實。
5.推動財務管理的多元化
新會計制度下的市場競爭,無論是在設備還是在技術上,都不應落后于管理競爭,所以企業在應對市場競爭時要采取多元化競爭手段,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硬實力與綜合競爭力都得到了徹底的體現。對于企業而言,只有大力推進多元化的財務管理,才有可能為企業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資金與物質基礎。應盡可能向當地政府爭取資金扶持,這也是企業財務管理多元化的一個方面。通過對財務管理進行風險評估,政府可通過扶貧、低息或貼息的形式來為企業提供必要的流動資金,進而強化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控制。
參考文獻:
[1]王鳳巖.新會計制度背景下如何創新企業財務管理[J].價值工程,2014,(5):185-185,186.
[2]郎秉花.淺析新會計制度下如何加強企業財務管理[J].中國商貿,2014,(16):134-135.
[3]查黎媛.新會計制度背景下如何創新企業財務管理[J].時代金融(中旬),2013,(12):256,259.
作者簡介:范競文(1994- ),女,遼寧鞍山人,漢族,遼寧理工學院管理系,財務管理專業,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