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曉怡



盡人周知,我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跟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和我國當局對經濟政策舉行適度的調劑,不但使我國的經濟實力得到了很大的進步,也使我國的綜合實力也更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攀升和增長速度的持續提高,我國逐漸成為了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與此同時,各種各樣的經濟問題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產能過剩這一嚴峻的問題一直是我國有待解決的一大嚴重問題。據數據統計表明我國產能多余較為嚴重的三大行業:鋼鐵、煤炭、水泥。
產能過剩是一種市場經濟常態,它通常是指某一企業能夠提供的產能大于市場需求。產能多余這一嚴峻的問題對我國經濟的成長是一大重創。
首先是微觀上的影響:第一,一些行業產品的價格如鋼鐵、煤炭等由于產能過剩而大幅下跌,導致了行業發展不景氣,同時效益也大幅的滑坡。第二,由于產銷率下降導致庫存大量的堆積從而導致成本大幅上升,對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生產壓力。第三,產能多余致使虧損的企業的虧損額也在不斷地上升。第四,因為產能的多余導致動工不敷,從而大量的資源閑置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不僅僅是微觀上的影響,宏觀上由于產能過剩導致物價總體水平的不斷下跌,于是對市面上就形成了通貨緊縮的壓力,宏觀經濟更加難以預測。不僅如此還會導致一些企業的投資預期下降,從而使得經濟面臨巨大的壓力,減緩了經濟增長的速度。
由此可見,產能過剩是我國一大嚴峻的問題不可忽視,在過去的一個階段內,由于處于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導致我國出現持續的、普遍的產能過剩問題,傳統體制的弊端的集中體現在政府主導資源配置,妨礙了市場機制有效出清過剩產能。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的步入新常態,化解產能過剩是眼前必須要解決的一大問題。
鋼鐵行業的產能多余的事實,不僅僅只呈現在中國,縱觀全部鋼鐵行業現狀來看,全球都面臨著鋼鐵產能過剩這一大嚴峻問題,2015年鋼鐵行業出現了近六年來從未出現的大幅下跌,此中我國的跌幅是最為緊張的。2015年,各國大量的鋼鐵供應商都被迫減少,這一年鋼鐵行業嚴重虧損,由數據統計來看,2015年我國鋼鐵的產能在12億左右然而數據顯示卻表明鋼鐵的市場需求量卻僅僅只有7億左右,產能利用率竟然不達67%。2015年僅僅兩個月的時間所有國家重點培育的鋼鐵企業的虧損額竟然翻了一番,達到了531.32億元,不僅如此,虧損還在不斷增加,輻射到了整個鋼鐵行業的62家企業,這個數據是令人難以置信的。
下圖是中國2005年-2016年鋼鐵行業的產量以及進出口量,如下圖所示,2015年生鐵累計產量69141萬噸,同比下降3.5%,粗鋼累計系統為80383萬噸,同比下落2.3%,鋼材累計產量為112350萬噸,同比增加0.6%。生鐵、粗鋼、鋼材的累計產量明顯下降,負增長的象征自1981年以來首次呈現。可見鋼鐵行業的近況很是不樂觀。
我國第二大產能多余的行業是煤炭行業。
下圖所示的是煤炭產銷量的對照和煤炭進出口狀況表。
由于全面改革的加速,我國對節能環保的要求也越來越明白,將節能環保作為成長的重點之一。因而隨經濟的發展,市場對煤炭的需求量將會不斷地降低。如下圖所示,煤炭的總體銷售量遠遠不及煤炭的年產量,據數據統計,2015年煤炭的總銷量在29.14億噸,同比下降了4.45個百分點,銷量同比下降了1.38億噸。與此同時,煤炭的產量也在下降,2015年累計生產量為15.48億噸,同比下降了5.4個百分點,8914萬噸。在產量與銷量同時下降的形勢下,從圖中可知,煤炭產量下降的速度遠遠不及銷量下滑的速度快,從而導致了煤炭企業存有大量的積壓庫存。截止到15年10月,煤炭庫存多達1億噸,同比上升了12.4個百分點。因為庫存的積存,海內的煤炭企業不吝支出高額的本錢價格促銷煤炭,所以煤炭的進口額也在不斷地下降,2015年統計煤炭進口17031萬噸,同比降低了了29.9個百分點,這對于煤炭行業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壓力。因為煤炭的促銷致使煤炭的價錢延續的走低,動力煤期貨市場團體的期貨價錢較著的低于現貨價錢,這也就預示著煤炭價錢將延續下跌,跌幅也遠遠超過去年。雖然這對環境的改善以及環保能源的發展無疑是個巨大的機會,但煤炭的產能過剩以及價格的持續走低對于經濟的發展以及企業的前景來說是不容樂觀的。
再來看產能過剩的另一大巨頭,水泥生產過剩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巨大的壓力。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水泥的產量在逐年增加從一開始十以上個百分點增加的幅度逐漸降低到十以下個百分點的增長速度。水泥產量增長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一是房地產等使用水泥的行業發展現狀較為良好,二是出于正常的水泥銷售旺季。但緊接著看到下圖中水泥的銷售價格卻在不斷地下調。水泥的產能利用率僅僅只達到了67%。如圖所示,水泥的價格在2011年有所回升但總體來說幅度不大,2011年以后水泥的整體價格仍然出于走低狀態,整體的價格仍然低于去年同期價格。價錢上漲的緣由多是因為往期價錢跌幅過大,價錢上漲屬于正常的回升,另有的可能性是國度對基礎設施的投資推動水泥的需求,從而帶起水泥的價錢上漲。但總體來看水泥的價格仍然保持在低位并且預期以后年度水泥的價格仍然會下調,水泥價格的下調以及產量增加導致的產能剩余使得各大水泥企業的業績不容樂觀。2015年,20家上市的水泥公司表示整體的總收入比去年同期收入下降了15個百分點,利潤同比下降了65個百分點,2016年業務收入同比下降了7個百分點,這使得水泥行業板塊整體嚴重虧損。
從現階段來看,我國部分產能過剩的問題已經超出了正常市場經濟范圍了,如果按照這種形式發展下去將會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很大的風險。現如今來看產能過剩尤為嚴重的三大產業即為鋼鐵行業、煤炭行業、水泥行業。那么產能多余的原因是我們必須重視的一大題目。分析來看原因不僅包括了市場因素還有體制、管理方式等深層及的原因。
首先要說的是投資的題目,因為投資過分致使了產能多余。大家都知道在過去的30年里中國的經濟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理所應當的投資成為了拉動GDP增長的第一驅動力,2009年的GDP在達到9.2個百分點的增長速度的同時,其中投資貢獻率達到了86%。逐步的大部分的投資流入了大型國有企業。就拿鋼鐵企業來說,鋼鐵企業屬于資金密集型企業,企業想要發展起來前期必須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由于這種資金密集型企業的規模一般都比較大,所以即使出現了虧損企業也沒有辦法立刻進行轉型,如果在這個時候企業停止生產,那么將會造成更大的損失,所以為了彌補損失將會加大投資,2008年在金融危機后,政府投資了4億元的資金來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這使得行業發展較快加速了行業產能的增加,然而在金融危機后,企業卻盲目擴大產能,加大投資力度,但市場的需求持續低迷,從而導致了投資過度,產能過剩。除此之外,一些領域的體制不完善也會導致投資不合理,扭曲投資行為,投資約束機制不完善從而不能強有力的約束投資行為從而導致投資過剩。
其次,導致產能過剩的一大外部因素是國外需求的變化,許多國內的產品過剩是由于國外需求不足而導致的。由于國內的需求不足,所以國內的市場需要由國外的市場來彌補,如果一旦國外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動則國內許多行業的產品將會面臨嚴重過剩。
第三導致產能過剩的另一大外部因素就是經濟周期的波動,一段時期內經濟的快速增長將會導致對產能需求的增加幅度大大提高然而到了經濟低迷時期,產能過剩這一大問題就凸顯出來了。
出去外部經濟因素,政府的調控、管理方式以及我國體制問題也對產能過剩造成了很大一部分影響。首先是當局大力的支持。對于許多制造業來說一般都會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來進行投資,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很多民營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來運轉整個行業,由于進行盲目地投資,許多產業的重復投資現象極為嚴重,從而也就導致了產能過剩的現象。再者,很多時候,由于信息的不對稱也會導致產能大于市場需求的現象。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則有可能導致政府對企業的投資無法做出科學的判斷,進而無法進行理性的投資,從而加大了盲目投資的風險。第三,因為產業結構不合理致使的產能多余。由于高速發展的經濟拉動各個產業的發展,然而企業卻無暇顧及發展新的產品,提高產品質量,加強產品管理,從而只顧及一些基礎建設,致使行業發展沒有主導的發展格局,整個行業自律能力較差,從而導致產能過剩。
產能多余所帶來的影響也是龐大的,第一它可能會致使企業的紅利本領下降,由于產能的多余供然而市場的需求量卻又不足,企業為了可以或許在市場中安身只好減少銷售價錢,在龐大的價錢壓力之下會致使企業的謀劃愈來愈堅苦從而致使愈來愈大的吃虧。第二,產能過剩會阻攔政策施展其正常作用。由于產能過剩會消耗大量的資金,導致資金大量的流失從而稀釋了資金的流動性,進一步則會影響貨幣政策的實施。第三,產能過剩對企業帶來的壓力將有可能導致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而將會引致金融風險。
產能過剩帶來的問題是不可忽視的,想要解決產能過剩導致的這一系列的問題,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討論:首先最大的問題是要先遏制住企業盲目擴張,盲目擴大產能的勢頭,各地區必須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加強管理,對企業的擴張嚴格把關,加強領導人對企業的監督與檢測。其次要做的便是下降當局對企業投資的行動。消除政府對投資的不當干預,加強信息的合理性與對稱性,充分反映企業的發展狀況,合理分配政府投資,遏制盲目投資。第三,對緊張的產能多余的企業舉行吞并整合或重組,調劑財產結構,鼓動勉勵企業不竭舉行研發,不竭舉行技術創新,增強進步各個企業的焦點競爭力,鞭策新興財產成長,促使財產的轉型和進級,調劑財產結構的合理性。第四,對投資體制進行改革。此刻大多數企業仍然因此當局投資為主,但這類情勢將極大地干涉干與到企業的自立成長,對市場上的自立競爭帶來晦氣影響,當局的大量干涉干與會帶來過渡的投資從而致使產能聚積,以是削減當局干涉干與,增強企業的自立模式,進步企業的自立性,讓企業自立決議計劃與謀劃,強化企業方針與謀劃利潤。最后一點則是應當增強管理軌制,產能多余的一大原因是因為管理體系不嚴,市場機制不夠健全,軌制不合理而致使的,很多產能多余行業都是高污染的行業,他們的成長是建立在捐軀住民生活情況的基礎上的,如許可以下降他們的本錢從而進步收益,若是增強管束,進步對情況排放的尺度使這一類企業承當更多的責任,將會合理化對其的投資,范例投資行動從而下降投資多余致使的產能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