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德道 王瑞煒

【摘要】目的:探討抗風濕藥物聯合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療效。方法:我院收治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13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5例。均給予觀察組患者沙利度胺、來氟米特(LEF)和甲氨喋呤(MTX)口服治療,均給予對照組患者來氟米特和甲氨喋呤治療。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后,關節腫脹數、關節壓痛數、VAS評分、ESR均較治療前有明顯的改善(P<0.05),并且觀察組患者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沙利度胺、來氟米特和甲氨喋呤聯合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并且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類風濕關節炎;抗風濕藥物;沙利度胺;來氟米特;甲氨蝶呤
沙利度胺是臨床上新的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藥物,具有抑制血管新生、抑制腫瘤壞死因子α、免疫調節以及抗炎的作用。筆者使用沙利度胺聯合LEF和MTX治療類風濕關節炎65例,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130例病例均為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診斷標準,將全部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5例。觀察組:其中男22例,女43例;年齡19~66歲,平均(47.82±8.67)歲;病程:4~12年,平均(6.56±1.34)年。觀察組:男21例,女44例;年齡18~65歲,平均(46.95±9.35)歲;病程:4~12年,平均(6.63±1.25)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和排除標準
入選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國風濕病學院(ACR)制定的類風濕關節炎診斷標準;并且DAS評分>5.1;所有患者均未使用過抗風濕藥物治療。
排除標準:排除伴有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排除伴有嚴重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排除伴有心臟病的患者;排除伴有嚴重肝腎功能異常的患者;排除伴有血液系統疾病的患者;排除伴有消化性潰瘍的患者;排除妊娠和哺乳期患者;排除有免疫抑制劑禁忌癥的患者;排除不愿參加此項研究的患者。
1.3 治療方法
1.3.1 觀察組 均給予觀察組患者沙利度胺、來氟米特和甲氨喋呤口服治療。劑量:沙利度胺的初始劑量為50mg/d,并根據患者的耐受情況將劑量增加至100mg/d;來氟米特20mg/d;甲氨喋呤10~15mg,每周一次。療程為48周。
1.3.2 對照組 均給予對照組患者來氟米特和甲氨喋呤治療。用法、用量及療程同觀察組。
1.4 觀察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以及治療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每24周、每48周對兩組患者的關節腫脹數、關節壓痛數、VAS評分、血沉(ESR)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與分析,采用t檢驗,x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
兩組患者治療后,關節腫脹數、關節壓痛數、VAS評分、ESR均較治療前有明顯的改善(P<0.05),并且觀察組患者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
2.2 不良反應
治療后,觀察組中有23例患者、對照組中有21例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癥狀、血細胞降低、頭暈嗜睡、ALT升高、月經紊亂、皮疹、呼吸道感染、口腔潰瘍等不良反應,經過對癥治療后,所有患者的不良反應均明顯減輕。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類風濕關節炎(RA)是臨床上的常見病,主要的臨床表現是慢性、進行性、對稱性的多關節炎。抗風濕藥物聯合治療,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患者關節畸形的發生率[1]。傳統的治療方法是甲氨蝶呤和來氟米特聯合治療,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藥物的起效比較慢,并且部分患者的治療效果不佳。沙利度胺是臨床上新的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藥物,具有抑制血管新生、抑制腫瘤壞死因子α、免疫調節以及抗炎的作用[2]。三種藥物聯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加快藥物的起效速度,并且不會增加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3]。
綜上所述,沙利度胺、來氟米特和甲氨喋呤聯合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并且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周瓊竦.甲氨蝶呤聯合用藥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04):430431.
[2] 楊建坤.來氟米特聯合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1,08(10):7475.
[3] 鄒晉梅,沙利度胺聯合來氟米特與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2,18(16):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