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麗
摘要:在我校的“424”教學模式中,合作學習是各教學環節中的重中之重,在兩年的教學中我發現要更有效地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教師應該關注四個問題,讓課堂變得融洽、高效、充滿活力。包括:教師要做好合作學習的觀念轉變;教師要找到合作學習的組建途徑;教師要明確課堂合作學習的內容;教師要準確預測合作學習的成效。本文對課堂合作學習做了相關探討。
關鍵詞:課堂教學;合作學習;方法;探討
小組合作學習(又稱合作學習)于70年代率先興起于美國,并且已被廣泛應用于中小學教學實踐。小組合作學習將班組授課制條件下學生個體間的學習競爭關系改變為“組內合作”、“組際競爭”的關系,將傳統教學與師生之間單向或雙向交流改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對學習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學效率,也促進了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促進了學生心理品質發展和社會技能的進步。
我個人認為要更好發揮課堂合作學習的作用,提高課堂效率,教師應該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要做好合作學習的觀念轉變
推進改革,創設自主——合作學習的氛圍與環境,最關鍵是教師要面向21世紀,更新教育觀念,努力更新基礎教育的價值觀,培養跨世紀人才的學生觀及學校新的教育教學的活動觀。教師要真正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真正相信每一個學生都具有巨大的潛能;真正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進步和發展的愿望與要求;.真正認識每個學生都具有不同的個性。此外教師要真正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創新思維。我們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創造的潛力,都有屬于自己的創新思維與創造能力,而這種潛能完全具有被開發成現實的可能性。教師要努力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與創造性個性心理品質的培養,讓他們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動手制作。
二、教師要找到合作學習的組建途徑
1、合理組建合作小組。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個體及學習小組的優勢,在組建合作小組時,我先尊重學生自己的意愿,以6~8人為一組,按學習成績優、中、差搭配,讓他們先自由組合,在這基礎上,再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能力等因素,進行適當的調配,從而將一個班級組建成若干個最優化的“同組異質,組間同質”的合作學習小組。這樣既能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優勢,有利于組內成員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又便于開展組間競賽,公平競爭,發掘小組、群體智慧,實現優勢互補。
2、用心培養合作組長。培養小組長關鍵在于培養他組織小組活動的能力,如怎樣進行預習檢查,怎樣組織討論,怎樣提問同學,怎樣指揮操作等領導小組協作互助和掌握小組的秩序等,尤其要關心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向老師匯報情況要實事求是,不弄虛作假。要樹立小組長的威信,同時教育他們在偶爾犯錯時,要勇于自我批評改過,消除同學間的意見隔閡,這樣更有利于小組合作,有效地調動團隊精神力量。我告訴小組長:小組學習就是我班課堂的縮影,你就是小組課堂的組織者。
3、合理安排合作學習的時間。教師拋出一個問題(或者該問題來自學生)后,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聲,感覺小組內每個人都發言;一兩分鐘后,教師喊“停”,請小組代表(往往是固定的)站起來發言,學生一張口就是:“我覺得‥‥‥”“我認為‥‥‥”這是合作學習的常見形式。可是這樣的合作學習學生缺少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一、兩分鐘的討論,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在課堂上要保證學生有合作學習的時間,一般情況下應給學生5—10分鐘時間讓學生合作學習,主要是釋疑,把獨立預習時不理解的問題在小組中進行討論解答后,小組長總結通過討論已經掌握的知識及存在的問題。輪流指定組員匯報結果。接著由老師精講,主要是點撥學生提出的難題,啟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尋找正確答案,最后再安排時間讓學生質疑。切記要關注學生提出的“另類”問題。
4、正確評價小組學習成果。我在班中設置了流動小紅旗,進行捆綁式評價,作為體現評價的一種表象形式,也是激勵學生團結奮進的有效方式。在評價過程中力求兩個改變:一變過去單純結果性評價為注重形成性評價、注重學習方法、學習過程的評價,實行鼓勵性評價,并引導學生自己與自己比較,從中體會進步,消除落后生的自卑感,增強自信心。二改變過去以個人成績為標準,以學生個人為獎勵對象的做法,只有當所有的小組成員都達到目標時,才能算獲得成功。
三、教師要明確課堂合作學習的內容
課堂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合作學習,也并不是所朋友的教學內容都要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組織課堂教學的有效技術,但不是必須的。再有效的教學技術也是為課程目標服務。因此教師要根據每一節課的任務確定有效恰當的合作學習內容。我在教學中覺得以下幾方面內容適合合作學習:預習作業的檢查交流;識字教學中字音、字形的記憶檢查和字義的理解交流;作文教學中的說話、寫作交流及組內批閱;課文句段的賞析朗誦、分角色讀等;對重點內容圈點勾畫的交流檢查;課文主要內容的理解,疑難問題的討論,中心主要內容的總結等。感觸最深的是“作文教學中的說話、寫作交流及組內批閱”。在交流中拓展了組員思維,提高了表達能力,積累了寫作素材,節省了課堂時間,提升了寫作水平,提高了課堂效率。
四、教師要準確預測合作學習的成效
我校活力課堂中的自主——合作學習實驗的研究,是立足于現代教學思想,立足于素質教育的高度,是面向全體,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進行的有益探索。教師要在一開始就要全方位學習,并預測合作學習的成效,明確這一教育技術的目標。通過兩年實驗,我體驗到了顯著的成效。在合作學習中的學生有了以下成長,這應該也是合作學習的初衷。
1、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中呈現出一片認真思考,踴躍發言,積極參與的熱烈氣氛。同學們的主體精神得到充分發揮,他們思維活躍,求知欲強,團結奮進。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自我展示,自我發展。進行自主——合作學習,提高了學習的參與面與參與度,由原來課堂中幾位學生展示發展到了全員展示。尤其是后進生,找到了課堂中屬于自己的舞臺。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了學習質量的提高。
2、增強自信。在學習中,我們給每個學生充分發言和表現自己的機會,他們在個人自學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在全班交流發言。每個學生都真正受到尊重,真正得到平等參與學習的機會,體會獲得成功的樂趣。特別是膽小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組內發言,便于克服畏難情緒,可以更多地得到同伴的幫助,大大增強了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獨立創新。在實驗班中同學們喜歡標新立異,善于獨立思考,總是不滿足于獲得現在的答案,他們喜歡探索新問題,能進行多向思維,喜歡從多種角度去認識一個事物。例如在造句練習中,同學們形成習慣,決不重復其他同學造的句子,因此經常冒出創新的火花。六年級學生學了《我喜歡》這篇文章,學生在課堂小練筆中由課文中喜歡生活、親情、友情創新到喜歡祖國、科學、未來等。在《生死攸關的燭光》后,學生對課文的續寫各不相同。
4、自主合作。自主——合作學習為師生間、生生間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機會。班級中,小組內成員和睦相處,互相幫助,互相鼓勵,互相支持,每個人都更大程度地感受到自尊和被接納感,使他們增強了整體互補意識,集體榮譽感和合作能力,形成了良好的人際關系。實驗班在學校組織的活動中表現出更強的積極性和整體性。
小組合作學習變教師講解這種單向式信息交流的方式為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這種雙向和多向式信息交流方式。在小組內部學生們互學互練、互查互評、互幫互助,他們互相激勵、共同探討、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充分發揮了主體作用,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只有在教學中不斷改進總結,形成適合自己和學生的合作學習,才是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