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國
摘要:小學生正處在由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思維過渡的認知階段,因此,數學作為小學階段重要的基礎課程,對于陶冶學生的情操,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個性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注重合理培養與發展小學生數學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能力;新理念;興趣;綜合能力
當前在新課程改革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與能力。身為小學一線數學教師,我們如何在教學中培養與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呢?筆者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樹立教學新理念,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
傳統的教學猶如纖夫拉船,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學生學習成了被動的“灌輸式”和“填鴨式”,缺乏學習過程,這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極為不利。因此我們要樹立教學新理念,真正實現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努力挖掘每個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創造的潛能,培養學生學數學的意識,培養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會。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綜合能力
數學概念和數學規律大多是由實際問題抽象出來的,因而在進行數學概念和數學規律的教學中,我們不應當只是單純的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而應利用學生接觸較多而又親身經歷的生活體驗,使之生動和諧地與數學知識有機地融為一體,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逐步引導學生對生活的原形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識的抽象過程,了解他們的用途和使用范圍,從而使學生形成對學數學、用數學所必須遵循的途徑的認識。
?三、改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教育的改革,社會對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學生不僅要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學會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倡導學生把學習過程轉變為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并鼓勵學生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接受、探索、模仿,體驗豐富多彩的、適合個人特點的學習方法。例如在講“探索規律”一類題時,我就利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大家相互研討、互相啟發、集思廣益、思維互補、各抒己見。
四、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
為了使學生掌握豐富的知識經驗,提高學生能力,就要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的方法。這首先要求教師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堅持以學生為本,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并努力創造新的教學模式。要培養學生的觀察力,類比的思維方法,這就要求教師精心安排教材,設計教法,引導學生開展各種歸納、類比等豐富多彩的探索活動,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加強從抽象到具體,從文字到圖形的轉化訓練,多角度分析問題等。要培養科學的懷疑精神,直覺的思維方法,鼓勵學生多猜想,培養迅速、敏捷、整體、跳躍性的思維。
五、注重學生的數學筆記,培養學生養成反思的習慣
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接受能力是強的,但遺忘速度也是比較快的。如何讓他們把課堂上學的數學知識能夠牢固地理解和掌握,讓老師能夠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需要?讓學生每天寫數學筆記則能做到這一點。數學筆記的內容可以記在數學課堂上學習心得,可以記自己解答習題的體驗,可以記自己暫時還不能夠理解的知識點,可以在筆記里面對老師提建議,通過閱讀學生的數學筆記,教師能及時了解到學生的學習狀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教師通過學生的學習筆記可以了解學生的情感和價值,從而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六、學生提問題,以學定教,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美國教育家布魯巴克說過: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提出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必然要對相關知識進行通盤的考慮,經過認真的思考,而這些不正是學生主動學習、主體性的體現嗎?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情境,有意識營造讓學生敢于提出問題、樂于提出問題的教學氣氛。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為實際生活服務。
七、錯題訂正本,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拓寬學生的思維能力
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鞏固學生的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拓寬學生的思維能力,考試無疑在目前來講至少說是比較科學的。如何讓每一次考試的最佳效果發揮出來,讓學生通過每一次的測試都能夠有所收獲?學生在每一次測試中都會或多或少出現一些錯誤,這些錯誤是正常的,關鍵是:如何讓這些錯誤在今后不會出現?這就是:讓學生準備一個錯題訂正本,每次考試后,先讓他們把錯題抄到錯題訂正本上,重新進行思考,允許他們討論,力求通過他們自身的努力,把有關的知識點進行理解和鞏固;然后再讓學生提出他們存在的問題,師生共同研究解答;最后,讓有關學生說出自己訂正以后的體會,指出今后的注意方向。
八、結語
學生的求知過程應該是一個自由、幸福的過程,課堂應該是一個讓人值得留戀的地方,學校應該是一個讓人魂牽夢繞的家園,老師應該是一個讓學生深感學習是一件幸福和快樂的事情。做這樣的老師才是一個幸福和快樂的老師。所以在今后的數學教學中,我將一如既往地追求這份幸福和快樂,追求這份完善和完美,為他們的幸福人生奠定一個堅實的知識和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