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主要污染物減排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的必由之路。近年來,沅江市立足“生態立市、綠色興市、富民強市”發展戰略,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全面貫徹落實益陽市第七次環保工作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突出轉方式、調結構、保民生、促發展,嚴格項目環境準入,認真執行“三同時”制度,大力整治污染企業,加快減排重點工程建設,形成了市委決策,人大、政協監督,政府負責,部門齊抓共管的減排格局,取得良好實效。
關鍵詞:主要污染物;減排;分析與對策
沅江市政府根據今年益陽市節能減排會議精神,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把污染減排作為頭等大事。2015年全市完成減排項目14個,削減化學需氧量1540噸,削減氨氮41噸,分別完成“十二五”削減任務的59.6%、17.4%。
1 2016年污染減排目標任務
根據益陽市下達我市的四項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控制計劃,我市 2016年靜態減排任務為減排化學需氧量1200噸,氨氮120噸,二氧化硫1000噸,氮氧化物300噸。2016年預計新增化學需氧量40噸,氨氮10噸,二氧化硫90噸,氮氧化物6噸。動態減排任務為化學需氧量1160噸,氨氮110噸,二氧化硫910噸,氮氧化物294噸。
2 2015年主要污染物減排形勢
2.1 在環境管理上實行“三個對接”
一是污染減排指標與具體承載項目對接。把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削減任務分解落實到每一個排污單位的具體減排項目,逐個落實,督促完成減排任務。二是新上項目的排放增量與老項目的減排量對接。凡不符合環保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不符合生態功能區要求、達不到排放標準和總量控制目標的項目,一律不予批準建設,不予批準用地。通過“以新帶老”,加快治污工程建設,提高污染處理能力。做到增產不增污,增產減污。三是地域經濟發展與地域經濟環境容量指標對接。把總量控制落實到區域和行業發展規劃中,所有新建項目必須取得總量控制指標,方可批準辦理審批手續,優先保障國家產業政策鼓勵類和沅江市優先培育和發展的產業,優化和支撐沅江經濟發展。
2.2 在優化經濟結構上做到“三個堅決”
一是堅決落實減量。今年我市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化工等行業實行關閉。二是堅決優化存量。在造紙、苧麻脫膠、化工、食品等傳統產業中推廣應用節能減排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和新裝備,鼓勵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督促麻紡、造紙企業整合資源;進行停產、限產整治,淘汰落后工藝設備;強化麻紡企業采用生物脫膠等清潔生產工藝;推動造紙企業采用廢水深度處理設施;加快燃煤鍋爐的脫硫設施的建設與運行。提高企業資源能源綜合利用效率,減少污染排放。三是堅決降低增量。引進和做強包括中聯重科等一批低能耗、低污染的高新技術產業,促進我市資源依托型工業向科技型、清潔型、節能型工業轉變。
2.3 在環境監管上抓住“三個重點”
一是抓重點行業。造紙、苧麻紡織行業是我市兩個結構性污染重點行業,污染總量占全市工業污染總量的80%以上。為切實落實減排計劃,我們加強了對沅江污水處理廠、造紙、麻紡行業等列入我省全口徑核查核算的重點企業的現場監察和督查,確保了污染治理設施正常運行,廢水穩定達標排放。二是抓重點企業。著重抓好了沅江紙業、林源紙業、金太陽紙業煙氣脫硫設施的建設與運行監管等。三是抓重點監控。所有重點工程項目實現網上在線監控,做到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嚴防污染反彈,發現問題立即整改,確保企業的穩定達標。全市有16臺(套)在線監控系統對11家國控企業重點污染源進行遠程視頻監控。
2.4 拓展領域,發揮減排效益
持強化結構減排、細化工程減排、統籌推進工業、生活、農業、交通運輸等各個領域的減排工作,不斷拓寬減排的廣度,挖掘減排的深度。完善落后產能退出機制,為好項目、大項目騰出環境空間,嚴格建設項目總量指標前置審核,從源頭上減少污染排放。加大了畜禽養殖減排,推廣清潔養殖技術,不斷提高污染治理水平。
3 當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3.1 對污染物減排的認識還需進一步加強
有的人對主要污染物減排的重要性和艱巨性認識不夠到位,依然存在被動應付、畏難發愁情緒。尤其是少數企業的負責人受利益驅動,對污染物減排的積極性不高,只顧經濟利益、當前利益,不顧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長遠利益的問題比較突出。
3.2 核算污染物新增量大,擴大了減排指標,增加了減排壓力
目前我市排污量大的造紙、麻紡行業通過整治已取得很大成績,污染物排放強度顯著降低。但因污染減排新核算方法以統計部門上報的年產量,工業增加值數據為準,導致新增污染排放量增大。
3.3 部分企業工程減排項目進展緩慢,影響減排計劃完成
在“十二五”列入的工程減排項目中,部分減排責任企業因各種因素,導致工程進展緩慢,沒有在計劃要求的期限內形成可以認定的減排能力,可能影響年度減排任務完成。
3.4 已形成減排能力的部分企業在線監控設施運行和減排設施運轉中存在多種因素,導致在線監控數據不穩定或者個別超標,影響減排監察系數的確定和減排量的認定。
4 對策及建議
4.1 加大宣傳力度,努力提高全民環保意識
要充分發揮各種媒體的作用,采取多種形式,廣泛、深入、持久地宣傳環保法律法規,宣傳我市污染物減排的重要意義及取得的成效,進一步提高全民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堅決反對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經濟發展的做法。轉變思路,下大氣力搞好污染物減排工作,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4.2 嚴格環境準入,有效控制排污增量
針對主要污染物新增量較大的狀況,要嚴格執行環境準入的規定,把污染物總量指標作為審批項目環評的前置條件,強化對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環境管理,對不符合產業發展政策、市場準入標準、環保法律法規、選址布局要求,以及無法通過區域平衡等替代措施削減污染總量的項目一律不予審批,通過嚴格的環境準入制度,控制排污增量,推動污染減排任務的落實。
4.3 強化三大減排措施,實現減排目標
加大對造紙、苧麻等污染企業以及落后生產工藝、設備、能力和產品的淘汰力度。積極推進科技進步,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兩高兩低”產業,推行清潔生產,鼓勵廢物資源化利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與交通、能源、公安部門聯系銜接,開展機動車輛尾氣監測和標志論證工作,推動機動車輛尾氣減排工作。抓好全市8個重點減排工程,把城鎮生活污水、造紙、畜禽養殖廢水作為工程減排的重要領域,確保形成減排效益。以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為目標,加強對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工業廢水處理設施以及鍋爐煙氣脫硫設施運行監管。
4.4 強化污染減排“三大體系”建設
加強總量減排的統計和核算,加大污染減排項目的監測力度,加快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建設,建立污染減排臺帳,強化現場核查考核和環境統計分析,確保各項污染減排指標的科學性、真實性和嚴肅性。
作者簡介:曾莉(1978-),女,籍貫:湖南沅江人,職稱:工程師,學歷: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環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