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雄心
摘要:美聲唱法是一種源自于意大利的歌唱藝術,在“五四運動”時期從意大利傳入中國。傳統民族聲樂則起源于中國,是中國典型民族文化藝術形式。在現代聲樂藝術中美聲與民族聲樂都占據著重要位置,傳統民族聲樂為了提升藝術表現力,大膽的吸取了美聲聲樂優點,這使得傳統民族音樂達到了一個新的藝術高度,加速了傳統民族聲樂發展進程。美聲唱法在我國推廣過程中不斷地與我國民族歌唱藝術相碰撞融合,進而對我國民族聲樂造成一定的影響,推動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
關鍵詞:聲樂;美聲;傳統;民族聲樂
一、美聲唱法與我國民族聲樂的不同之處
(一)在文化背景的影響下,美聲唱法與我國民族聲樂的區別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來自民間,它起源于人們日常活動時喜歡用唱歌來表達對生活的情感體驗。美聲的唱法是一種比較特殊的藝術體系,它起源于意大利歌劇,是由基督教音樂和希臘文化發展而來。 因此,美聲唱法的形式比較多元化,受歌舞劇的影響,在以詠唱為主,加入朗誦環節的同時,受基督教的限制從而使情感不能完全表達。因此,在文化背景差異很大的環境下,美聲唱法的引入彌補了我國民族聲樂的不足。
(二)在氣息的運用上,美聲唱法與我國民族聲樂的區別在對氣息的運用方面,美聲唱法與我國民族聲樂都一樣重視,然而美聲唱法認為呼吸是聲音背后的驅動力,所以唱歌的關鍵在于呼吸的連續性作用,它必須確保在唱歌時吸氣必須要深,并且實現真假音轉化時的統一。 我國民族聲樂則認為發聲的主要驅動力是氣息,我國自古便有“氣沉丹田”之說,所以我國民族聲樂的呼吸法主要以腹部式氣息調節為主。
(三)在發聲方式上,美聲唱法與我國民族聲樂的區別在發聲方式上,美聲唱法不同于民族唱法之處就在于,美聲唱法是真假音混合唱法。使之聽起來,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難分。 然而,我國的民族音樂主要通過氣息發音,所以很難呈現出真假音混合印的效果。在美聲唱法的學習借鑒中,民族唱法既要遵循美聲唱法的規律,又要保持自己的民族語言和特色,以彌補自身的缺陷。
(四)在聲帶共鳴上,美聲唱法與我國民族聲樂的區別聲音真假混合共鳴的唱法是美聲唱法與我國民族聲樂唱法的不同之處。而真假混合的共鳴可以使發出的聲音色彩更加優美動聽,尤其在演唱時,鼻咽腔和咽部在美聲唱法中用到的多,在唱到高位置時,頭腔、口腔、胸腔這三個部位會達到共鳴,使其轉換的自然、靈活、統一。而民族唱法主要是按口腔共鳴應用技術進行歌唱,音色集中明亮,頭腔相對于美聲唱法比較靠前,這是沿襲了傳統美聲學的觀念,民族聲樂對這種嗓音色彩比較偏愛。
二、美聲唱法對我國民族聲樂的影響
(一)弘揚我國民族聲樂。近幾年來我國民族唱法大膽地借鑒了美聲唱法中的精髓與靈魂,在堅持我國民族聲樂風格的基礎上借鑒了美聲唱法在呼吸、發聲、共鳴等方面的優勢。例如,我國民族聲樂通過借鑒美聲唱法改善了民族唱法在高音區域演唱的問題,強化了在放松下顎、打開頜骨等方面的訓練。這一突破可以被看作是我國民族唱法的全新突破,同時在演唱過程中更加注重胸腔、口腔、頭腔共鳴的聯合使用等。氣息的支持對抗和在高音區的運用都與美聲唱法進行了相同的要求。在這種演唱方式下所呈現的聲音圓潤、明亮,滿足中國人的音樂審美,著重強調了歌詞語言的咬字與吐音,使得歌唱更加具有生命力。經過美聲唱法優化的民歌不單單可以演唱極具民族特色的歌曲,還能夠演唱普通創作歌曲以及一些起伏較大的、富有戲劇性的歌劇和難度較高的歌曲。美聲唱法優化民族唱法是我國民族聲樂發展的需求,同時也是藝術發展的需求。
(二)更有利于突出我國民族聲樂的特色和風格。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個家,在這個大家庭里面,每個民族都有自己豐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所以方言母語演唱的民族聲樂更能展現出地域差異性的個性特征。如:東北的二人轉、鳳凰傳奇《吉祥如意》中的扎西得嘞、薩頂頂的《萬物生》,用漢語、梵語以及藏語的演唱。這些都是具有民族特色和風格的歌曲,被大家熟識和喜愛。民俗和民族交融的美聲唱法的發展,解決高音問題,同時也突出了發展的民族音樂。他們的演唱使得民族聲樂有了更加豐富的內涵意義,讓國家的民族藝術呈現出百花爭艷的局面。
(三)受美聲唱法的影響,我國民族聲樂呈多元化發展趨勢。在文化和音樂大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我國的聲樂也打破了傳統的單一模式,吸收不同風格的音樂元素,不斷豐富民族音樂的內涵,探索新的音樂文化,建立了自己的唱歌風格。周杰倫在出道初期,以快歌形成自己的風格而受到大家的熱烈追捧,以及現在流行的Rap說唱和B-box節奏口技的演唱方式。這些形式都促進了我國聲樂的多元化發展,對于與世界音樂文化的交流融合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總之,美聲唱法對于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與貢獻。民族聲樂可以反映出民族的語言特色、情感寄托以及審美品格,它不僅為觀眾帶來了視覺上的美感,而且通過音樂還展示了人民的生活情感,引起聽眾的內心共鳴。美聲唱法與我國民族音樂的不斷融合,可以更好地促進我國民族藝術的發展,從而形成更加鮮明地民族文化特色,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因此,我們要積極借鑒參考國外演唱方式,在保持我國演唱方式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民族聲樂,推動民族聲樂發展。
參考文獻:
[1]裴蓓.西方的美聲對民族聲樂藝術的影響[J].大眾文藝(理論),2009(19):226—227.
[2]龐潔.淺談美聲唱法的傳播對我國民族聲樂的影響[J].戲劇之家(上旬),2015(05).
[3]楊永剛.論美聲唱法對我國民族聲樂教學的影響[J].音樂時空,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