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針對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地區大豆施肥現狀,采用正交設計方法,設計了N、P、K 3要素肥料,高、中、低3個不同水平,科學分析了氮、磷、鉀3元素肥料3個不同水平對大豆產量的影響。經過試驗研究,發現對大豆產量效應最大的是磷肥、其次是鉀肥、氮肥效應最低。通過產量差異顯著性分析得出:磷肥第3水平(最高施肥量)即7.5kg/667m2,鉀肥第2個水平(中等施肥量)即3.75kg/667m2,增產效果顯著,氮肥低、中、高3個水平中,采用任何一個氮肥水平,對大豆產量的影響不顯著。本試驗研究最佳施肥組合是A1B3C2,即尿素2.0kg/667m2、二銨7.5kg/667m2、硫酸鉀3.75kg/667m2。
關鍵詞:大豆;高產施肥
中圖分類號:S56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99
1 試驗目的
探明氮、磷、鉀3元素不同施肥量對大豆產量的影響,并摸索出牡丹江市海林地區大豆最佳施肥方案。
2 試驗方法及處理
2.1 試驗設計
本試驗采用正交設計法,設定A氮肥(尿素)、B磷肥(二銨)、C鉀肥(硫酸鉀)等3因素,每個因素取3個水平,試驗因素和水平列表如下:
2.2 表頭設計及試驗方案(處理)
2.2.1 表頭設計采用L9(3)4表頭設計。
2.2.2 試驗處理
每一行各因素組合即是試驗處理,本試驗共9個處理,3次重復,共設27個小區,各區組各處理隨機排列。
3 基本情況
3.1 試驗地點次
本試驗落實海林市橫道鎮道林村。
3.2 供試品種及土壤類型
試驗田采用合豐35品種,土壤類型均為暗棕壤,土壤肥力中等。
4 試驗結果與分析
4.1 各因素各水平間的產量差異
4.2 直觀分析
從表3中的各因素水平總和T1-3可以看出,A因素(尿素)取二水平產量最高;B因素(二銨)取三水平產量最高;C因素(硫酸鉀)取二水平產量最高。因此,最優搭配組合應是A2B3C2,即尿素采用3.0kg/667m2,二銨采用7.5kg/667m2,硫酸鉀采用3.75kg/667m2。
根據表3中的R值判斷RB>Rc>RA,本試驗B因素(二銨)效應最大,其次是C因素即硫酸鉀,而A因素即尿素效應最小。
4.3 變量分析
從變量分析表(4)中的F值可以看出B因素,即二銨的增產作用達到α=0.01的極顯著水平;C因素即硫酸鉀的增產作用達到α=0.05的顯著水平,但達不到α=0.01的極顯著水平;A因素即尿素的增產作用達不到顯著水平,也就是說A因素(尿素)3個水平間產量差異不顯著,因此在實際生產中為降低成本尿素采用2.0kg/667m2較為經濟。
4.4 差異顯著性測驗
4.4.1 計算667m2產量標準誤SE:
4.4.2 q測驗最小顯著極差(LSR)值計算
4.4.3 根據表(3)中的TB、TC值分別計算B因素及C因素的667667m2產量。
4.4.4 B因素(二銨)、C因素(硫酸鉀)各水平產量的差異顯著性測驗(q測驗)。
從q測驗表(6)可見,B因素(二銨)3個水平的產量差異都達到α=0.05的顯著水平;而第3個水平與第1、第2水平的產量差異都達到α=0.01的極顯著水平;第2、第3水平的產量差異達不到α=0.01的極顯著水平。因此,B因素(二銨)采用第三水平即:7.5kg/667m2最佳。
從q測驗表(7)可見,C因素(硫酸鉀)第3水平與第1水平的產量差異達到α=0.05的顯著水平,但達不到α=0.01的的極顯著水平;第3水平與第2水平,第2水平與第3水平的產量差異都達不到顯著水平。由此可見,C因素(硫酸鉀)采用第2水平即:3.75kg/667m2較為合適。
5 考種結果分析
從各因素各水平產量構成調查表(8)可以看出,本試驗3因素不同水平對大豆產量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單株粒數和百粒重上。
6 結語
6.1 在大豆生產中
N、P、K肥不同水平對大豆產量的影響效應有所不同。其中效應最大的是磷肥(二銨),其次是鉀肥(硫酸鉀),而氮肥(尿素)的增產效應最小。
6.2 從本試驗產量差異顯著性分析結果來看
二銨采用第3水平即7.5kg/667m2增產作用最顯著,硫酸鉀采用第2水平即 3.75kg/667m2最佳,尿素取3個水平中任一水平均可,但從經濟低成本考慮,取最低水平為宜,即2.0kg/667m2。
6.3 本試驗最佳搭配組合
是A1B3C2即尿素2.0kg/667m2、二銨取7.5kg/667m2,硫酸鉀取3.75kg/667m2。
作者簡介:顧淑麗(1970-),高級農藝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