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黑龍江省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農業也是黑龍江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發展農業是需要具備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但是近年來,黑龍江省的農業生態環境出現種種問題,例如地力下降、水土流失等,都對農業生產發展有一定的影響。需要針對存在的問題,制定積極的應對措施,從而有效的控制和治理黑龍江農業生態環境中存在的問題,構建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體系,促進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業生態環境;環境污染;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X32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04
1 黑龍江省農業生態環境基本概況與現狀
1.1 黑龍江省農業生態環境基本概況
黑龍江省在我國的東北部,全省土地面積達到了45.38萬km2,是我國面積較為廣闊的地域。從其地貌特征來看,在其東部有三江平原,西部有松嫩平原, 在其北部有大小興安嶺山地,南臨長白山。黑龍江省的整體森林覆蓋率可達到43.6%,且具有廣闊的平原面積,適合發展農業經濟,其耕地總面積可以達到1183.8萬hm2,約占我國耕地總面積的9.7%。黑龍江省為典型的大陸季風性氣候,其年平均氣溫為4.8℃,年降水量在400~800mm,適合發展農業經濟。
1.2 黑龍江省農業生態環境現狀
在當前的黑龍江省的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對黑龍江省的農業生態環境有一定的破壞,但是在其發展的過程中,由于不合理的開發造成黑龍江省生態環境破壞現象嚴重。在其農業生產中,對地下水開采量不斷上升,導致農業水資源造成嚴重的污染與浪費。出現嚴重的干旱現象,為了環節這一問題,需要重視水資源的使用情況;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應用大量的化肥等化工原料,對土壤的肥力造成嚴重的影響,導致肥力流失與水土流失,土地嚴重沙化;由于在農業生產中的工業性投入較多,對資源進行掠奪性經營,導致農業生態問題越來越嚴重,農業生態環境質量迅速下降。
2 改善黑龍江省農業生態環境的具體措施
2.1 興修水利、抗擊旱澇災害
近年來黑龍江省的水域面積有逐漸縮小的趨勢。黑龍江水源主要來自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和綏芬河四個水系以及興凱湖、鏡泊湖和五大連池的湖泊水源,其年降雨量為400~800mm。黑龍江省的整體旱情比較嚴重,尤其容易出春旱,但是夏季降雨量驟增,這就使得在其農業發展中面臨著春季抗旱、夏季抗澇的局面,為了改變這一局面,就需要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在實際的農業生產管理中,可以將大力推廣節水農業,并積極地引進噴灌、滴灌、滲灌等現代化的水利設施,從而能夠有效的應對旱情。同時還要加強對水源的管理,做好對松花江、嫩江等主要水利資源的防洪工作,要建立起能夠覆蓋全省區域面積的防洪指揮系統,一旦出現洪澇災害能夠組織搶險、搶收等工作。
2.2 擴大樹草種植面積,加強沙漠化治理
在黑龍江省有嚴重的沙化趨勢,尤其是在泰來縣、大慶市與齊齊哈爾市的沙化現象尤為嚴重,在嫩江下游和三江平原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沙化問題,并且以每年3000hm2的速度逐漸遞增。這就需要在其農業生產中能夠認識到加強沙漠化治理的重要性,并能采取積極的措施。要實行退耕還草還林,要對黑龍江省境內的濕地沼澤進行保護,對其生態系統進行保護,從而能夠有效地提高土地的涵養水分標準,進一步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還需要栽植大量的防護林,并能夠種植固沙林,擴大植被面積,從而能夠有效的控制沙化現象。也可以在沙地進行大面積的還草種植,也可以有效的控制沙土擴展現象。
2.3 加強生態農業、循環經濟建設,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在農業生產中使用的化肥、農藥等化工農業產品對土壤會造成一定的侵蝕與破壞,使土地的整體肥力逐漸下降,土壤本身的有機質也逐漸變薄、減弱。在近年來黑龍江省優質黑土與黑鈣土的面積已經逐漸減弱到土地總面積的15%。受到世界的化工農業發展的影響,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在農業生產中應用大量的化肥、農藥、除草劑等化工產品,使得田間管理更加便利,使農業生產的強度不斷下降,減少了農民的總體工作量,但是對土地有較強的侵蝕性,對水源也會造成較強的污染,對整體農業生態環境造成影響與破壞。因此,在農業生產中需要加強對生態農業、循環經濟的建設。需要改變傳統管理中破壞——管理——再破壞——再管理的管理模式,應該建立起以保為主,先保后治的管理方法。
3 結束語
黑龍江省其本身具備稀少的黑土地,且其為立體氣候,并擁有多樣性的生物資源,是大力發展綠色、也是農業經濟的有力地區。但是在近年中逐漸出現的農業生態環境問題,對其發展有一定的影響,這就需要在其生產發展中能夠合理應用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從而使其生態環境得到有效的改善,進一步促進黑龍省的經濟整體發展。
作者簡介:李瑜(1966-),女,黑龍江哈爾濱人,任職于黑龍江省農業環境保護監測站。研究方向:生態農業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