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
摘 要:丹江口市“一江兩岸”濱江景觀帶在設計上秉承經濟、實用、盡可能美觀的原則,堅持以市民休閑為主的城市綠色生態濕地公園的定位,充分尊重原始地形地貌,在建設上不做大的景觀改造和建設,盡量避免挖填,對現有駁岸、近水灘涂進行適度整理和疏浚,大面積栽植耐水樹木,保護現有水生植物。
關鍵詞:濱江景觀;設計;創新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84
1 丹江口市“一江兩岸”濱江景觀帶的由來
丹江口市城區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條件,南水北調中線控制性工程——丹江大壩屹立城中,漢江穿城而過,因此被一分為二,成為當今的左、右兩岸,左岸是當今的老城區,右岸是現在正在建設的新城區;現有3座大橋連接左、右兩岸城區。本屆市委市政府果斷決策,加快推進“一江兩岸”景觀帶建設步伐,著力打造自然、生態、人文景觀融為一體的氣勢磅礴的親水、休閑、旅游、生態濕地公園,為建設“宜居宜業宜旅”的工業生態旅游城市打下堅實基礎。
“一江兩岸”濱江景觀帶規劃建設區域主要是:左岸沿江大道、右岸漢江大道、丹江大壩、丹江新橋、老橋、東環路橋所包圍的區域。總占地面積794hm2,其中陸地面積297hm2,水域面積497hm2。
2 “左岸”濱江景觀帶建設概述
自2011年年底開始建設以來,“一江兩岸”濱江景觀帶建設工程快速推進,截至目前,左岸已經完成沿江大道道路改造、南水北調主題公園、水之源廣場、櫻花林、紅花苑、銀杏林等,以及貫穿江邊的游步道、沿江亮化等工程,現在這一帶已經成為市民休閑健身的理想場所和聚集帶。
3 “右岸”濱江景觀帶建設概述
右岸主要是建設滄浪洲濕地公園,先后投資2億余萬元,完成了征地和拆遷補償,而后通過建設園區內的游園步道、沿河的江堤、浮橋、九孔橋等工程建設。目前,園區內交通體系基本形成,基礎設施基本完善,景觀效果基本體現,已經成為了丹江口的“城市綠肺”。
4 丹江口市“一江兩岸”濱江景觀設計中的創新
4.1 景觀設計理念的創新
丹江口市是湖北省節約型園林城市建設的示范城市,2013年8月26~28日,“全省節約型城市園林綠化建設論壇”在丹江口市舉行,滄浪州濕地是會議的觀摩現場。滄浪州濕地保護得到了與會專家中國工程院孟兆禎院士等知名園林專家、學者30多人,以及參會150名代表的一致肯定和贊譽。節約型園林城市建設的目標就是以最少的人力、資源和能源投入,獲取最大的生態、環境和社會效益。
4.2 以尊重原生態發展,保護原有植被的創新
隨著人們生活品味的不斷提高,園林景觀已成為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園林景觀設計與建設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丹江口市“一江兩岸”濱江景觀帶在設計上秉承經濟、實用、盡可能美觀的原則,堅持以市民休閑為主的城市綠色生態定位,充分尊重原始地形地貌。
4.3 堅持2大原則,完善旅游城市的創新
在“一江兩岸”濱江景觀帶的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2大原則:即保護生態的原則和經濟實用美觀的原則。具體體現在3方面:通過地方立法,將滄浪洲濕地公園列為永久性保護區域,禁止大的建設行為,該景觀帶包括水域將納入綠線和藍線控制范圍,出臺強制規定對其進行保護。羊皮灘列入永久性禁止任何商業開發性質的區域;在建設方面主要是以完善設施、造園和補植樹木為主,滄浪洲濕地公園是丹江口市“一江兩岸”景觀帶規劃建設區域中重點工程項目,總占地面積3.43km2。滄浪洲濕地位于是丹江口壩下,因大壩泄洪、河沙長期於積等原因自然形成了大片濕地。如今它成為是丹江口人的驕傲,是大自然賦予丹江口的綠色資源。公園布局有公園廣場沙灘娛樂場、植物園、月季園、沿路布局有花帶等景觀節點。濕地公園的建成,已形成了丹江口市“城市之中有濕地,濕地之中有城市”獨特的景觀;巧妙設計觀景平臺,合理布局功能設施,其功能布局為,南水北調施工大橋橋下,修建一封閉停車場,其它停車場在漢江大道沿線布置。沿漢江大道設計3處廣場,供市民休閑娛樂運動,兼做大壩、漢江觀景平臺。公園內以人行休閑步道和自行車運動車道為主。羊皮灘沿漢江一側設計一處可供5000人游泳的沙灘浴場,在內河沿岸設置一處供小孩嬉戲的約600m2的露天沙池。
在丹江口市“一江兩岸”濱江景觀帶建設的過程中,展現了節約型城市園林綠化理念;尊重原生態的發展,保護原有的地形地貌,不做大的土石方調整,不破壞里邊的一草一木;巧妙設計、合理布局,精心打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力爭建設出使居民滿意的宜居宜業宜旅的“三宜”城市景觀,從而使整個城市充滿生機,使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更加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