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農
進入6月下旬,隨著河北北部小麥收割的完畢,全國主產區麥收也基本宣告結束。由于今年夏收市場所承受的壓力較往年明顯偏重,小麥價格很是“受傷”。新麥市場購銷不溫不火,收購進度偏慢,價格走勢分化;受新麥質量下降的影響,陳麥市場購銷雖然清淡,但價格暫且穩定。
中華糧網數據中心監測顯示,截至6月23日,全國主要糧油批發市場三等白麥交易均價為2276元/噸,周比上漲4元/噸;2016年第24期中儲糧全國小麥收購價格指數135.88,周比下跌0.02%。
目前主產區新麥上市已有一個月,各市場主體入市收購心態依然謹慎,不僅南方麥區小麥行情運行低迷,北方麥區小麥價格也上行緩慢,新小麥價格想上漲不容易。鑒于此,河北、山東兩省小麥托市收購預案的啟動條件也基本成熟。
新麥購銷不溫不火
近段時間以來,隨著各地麥收的基本結束,新小麥上市量在不斷加大,市場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加。尤其南方麥區由于部分地區小麥質量偏差,市場供需矛盾日漸凸顯。盡管南方四省托市收購已啟動近一個月,但對市場的拉動效應低于預期,新小麥價格依然躑躅不前,上行緩慢。6月23日,河北石家莊地區制粉企業收購新麥進廠價格2340元/噸左右,山東濟南地區新麥進廠價格2340元/噸左右,河南鄭州地區新麥進廠價格2260~2280元/噸,安徽宿州地區新麥進廠價格2100~2200元/噸,湖北地區新麥進廠價格2100元/噸左右。
相對于符合質量的小麥溫和運行,質差小麥市場購銷則顯得更加慘淡,價格依舊處于市場的谷底。如目前蘇皖地區的超標小麥價格仍集中在1600~1800元/噸,個別地區甚至徘徊于1400元/噸以下。由于今年夏收期間降雨頻繁,“龍口奪糧”使得很多地區小麥質量受損嚴重。當前市場普遍反映,主產區除了山東、河北外,其他產區新麥品質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品質的差異導致市場小麥價格分化明顯。筆者認為,大量低價小麥游離于市場,將會拖累小麥市場的整體行情,“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或會不可避免地發生,新小麥價格上行較為困難。
收購動力弱于往年
目前主產區新麥上市已有一個月時間,從近來的收購狀況來看,各市場主體入市收購心態謹慎,購銷整體不溫不火,收購進度較為緩慢。國家糧食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15日,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小麥505萬噸,同比減少387萬噸。
今年新小麥收購進度同比偏慢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部分地區小麥質量偏差,不符合入庫標準,大量小麥被拒于政策性收購之外,托市收購吸納能力受阻,收購節奏緩慢;另一方面,市場主體對小麥后市仍然看淡,收購謹慎積極性不高,市場收購對新小麥的收購動力也普遍弱于往年。
麩皮穩中小幅波動
6月份以來,國內麩皮價格總體呈現穩中小幅波動態勢,前期的暴漲暴跌基本結束。6月23日,河北石家莊地區麩皮出廠價為1180~1200元/噸,山東濟南地區麩皮出廠價1180元/噸左右,河南鄭州地區麩皮出廠價1200元/噸左右,江蘇徐州地區麩皮出廠價1200元/噸左右,部分地區小幅漲跌。監測顯示,當前加工企業生產仍以陳麥加工為主。以陳麥加工為例,目前河北石家莊地區制粉企業理論面粉加工利潤為-26元/噸,山東濟南地區制粉企業理論面粉加工利潤為6元/噸,河南鄭州地區制粉企業理論面粉加工利潤為60元/噸左右。市場預計,后期隨著新麥使用比例的提高,制粉加工效益或將有所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