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正宏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之曾說過:“兒童都有希望獲得被人認可的天性。”一個眼神、一臉笑容,一句夸獎,都會使他們終身受益。基于此,我嘗試中年級作文評價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下面談談我的做法:
一、點石成金的激勵性作文評語
中年級的孩子剛開始寫作文,怎樣讓每個學生都有高漲的寫作熱情,努力寫好每一篇文章呢?我努力在點石成金的激勵性作文評語上下功夫,滿足學生自尊、參與、求知、成功的心理需求,促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1.激勵性的作文評語激發寫作的愿望
如何寫好評語?我認為:首先,寫評語要針對作文,寫出特色來。其次,寫評語要多用談話式,情理交融。用第二人稱書寫,滿蘊感情的兒童語言,采用談心的語氣。評語這一點我認為很重要,它是鼓勵學生的一個點睛之筆。評語雖然簡短,但是能寫出老師的真實感受,對學生來講就像跟朋友面對面聊天一樣,很真實。這樣也可以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
如,“標題具有吸引力,像一塊磁鐵,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目光。”
2.示范性的作文評語使學生知道改正的方法
如:對于那些書寫潦草的學生,在空白處書寫幾個工整的楷書,然后書寫上:“內容不錯,如果字漂亮點,就更美了,相信你會超過老師的。”
3.指導性的作文評語使學生明確改正的方向
一位學生在《濱河路的春天》一文中描寫道:春姑娘來了,她來到了濱河路,小草探出了腦袋,柳樹姑娘梳理著長長的辮子,花兒競相開放,有粉紅的桃花,黃色的迎春花,白色的荷花……
讀著,讀著,感覺大自然是那么有生趣,禁不住提筆同小作者交談起來:孩子,你筆下的春天很美,從綠油油的小草到各色鮮艷的花兒,老師已陶醉其中了。老師有一個疑問:荷花在春季開花嗎?有點不信,要不然你再觀察一番!
交談是一種技巧。委婉的口吻,既讓學生感受到了教師春風化雨般的愛心,又明白了自己作文中的不足,樂顛顛地修改作文并銘記一生。
4.啟發性的作文評語引導學生關注學習方法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對于學生作文中存在的不足,也應以溫和幽默的口吻指出方法:“咦?鼻子怎么長在眼睛上面了?注意人物外貌要按從上到下,眼、耳、鼻、舌、口的順序描寫。別灰心,再來一次好嗎?讓它成為一篇精彩的文章。”
真摯的感情,理性的思考,通過筆墨傳給學生,殷切的希望打開了學生的心扉,承接著師生之間的濃濃情意,為學生發展開拓了新的境界,每每發下作文,學生互相傳遞著,競相欣賞著各自的評語,臉上洋溢著作文帶來的喜悅和笑容。
二、及時有效的多元評價
“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和喚醒。”學生的作文完成了,老師批閱時融入真情,給予適當的肯定和鼓勵,增強成功的體驗,誘發學生的創作動力,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促進作文的再生成。
1.及時批閱,激發寫作激情
學生的作文老師要當天批改,當天反饋(在課堂上的口頭評改比教師在辦公室的課后書面批改效果更佳),不僅能使學生養成修改文章的好習慣,還能激發學生完成下一篇作文的熱情。
2.指導修改,得到修改權利
葉圣陶老先生說:“修改文章的權利首先應屬于作者本人。”我努力教會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先自改,默讀后用常用的修改符號找出自己作文中字、詞、句、段存在的不足進行修改;接著,同桌互改,仔細閱讀同桌習作,改錯字,看語句是否通順,用波浪線勾畫好詞佳句;然后在全班講評,評賞佳作,吸取本次作文的優點,修改自己的不足;最后和家長親子共讀,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把修改作文的權利還給學生,最終使學生成為作文的真正主人。
3.激勵為主,保持寫作興趣
在實踐中,激勵法對鼓勵孩子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批閱作文的時候,可以設立不同的獎項來激勵學生,并使用一些有個性的特殊符號批閱,然后以“心愿墻”的形式張貼出來,學生看到自己的名字就會感到非常滿足,這就大大鼓勵了學生。
4.報刊發表,培養寫作苗子
當發現有價值的作文時,鼓勵學生向各類報紙雜志投稿,發表后授予“班級作家”和“少年作家”獎狀并頒發獎品。
5.家校一心,形成寫作的合力
利用QQ群、微信群、校訊通等網絡平臺,將發表的“優秀作品”放到群上,讓家長欣賞點評,取得了家長的支持和配合,讓學生體會更大的收獲和成功的喜悅。
這些年,學生的作文陸續發表在各類報紙雜志上。作文教學中出現了興趣濃、方法活、感情真的喜人局面,作為老師感到由衷的欣慰。
總之,批閱學生作文時,我們要以鼓勵為主,多用積極的言語來跟學生交流,增加親切感。班主任靈活運用策略,既能給學生帶來溫暖,又能解決問題,提高成績,共同進步,讓學生在愛和鼓勵的環境中成長,相信他們一定會激發出自己的潛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親愛的老師們,請拿起你的筆,在學生的作文上寫下鼓勵性的評語吧!
參考文獻:
崔蕾.小學作文序列化教學的探索[D].蘇州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