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風嵐
課余時間與同事們坐在一起聊天,許多同事都發出無奈的感慨:“現在的學生大不比從前了,敢想、敢說、敢做,真是不好教育。”尤其是我們這些常識課老師,深有感觸。我是教生物的,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只有七、八年級開設生物這門課,中考又是選考科目,因此在生物這門課的學習上,學生抱有很大的輕視態度。上課不聽、不學,不尊重老師的現象時有發生。在此情況下,怎樣在生物教學中取得成功是我們許多生物教師深思的問題。通過對自己多年教學行為的反思和對一些教育者成功事例的分析,本人認為,作為一名教師,除了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高超的教學技能之外,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是教學成功的因素之一。而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
一、教師要多與學生接觸、溝通,關愛學生
愛,是人的一種基本需要,面對充滿稚氣、有靈有肉有活力的學生,教師的一句問候、一份關懷,都會對他們產生“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特別是那些單親家庭的孩子和學習能力弱的孩子,更是如此。老師要從日常生活入手,多與他們接觸、溝通,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愛。在我的班里有這樣一位學生,她有呼吸道疾病,上課老打嗝,她因此放棄了學習,發展到最后,在我的課上,書也不帶,作業也不完成。有一次,我把她叫到辦公室,沒有直接質問她為什么不交作業,而是從詢問她的病情治療情況入手,我對她說,我也曾經得過呼吸道疾病,不過現在完全好了,我還告訴她,這是一種小病,很快會好的,不要因為這點小困難,放棄了希望,耽誤了前途。她好像明白了我的意圖,不好意思地笑了。在以后的學習中,雖然她學得不是很好,但是很認真。這件事讓我懂得教師只有用愛去呼喚學生,才能使學生與教師之間心靈相通,肝膽相照。當然,愛不是與學生打成一片,不分你我,也不是寬容無度,重要的是使學生在關愛的氛圍中得到教育。
二、教師要尊重學生,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
我們所面對的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無論他活潑開朗還是沉默寡言,哪怕他考試不及格,他們都是未來社會的主人。因此,教師要讓每一個學生在人格上得到最大的尊重。我曾見過一位老師因不明真相冤枉了學生而事后在全班同學面前向這位同學道歉的情景。我還見過這樣一位老師,只要是在校外與學生相遇,總是微笑著主動與學生打招呼,我很不解地問她為什么,她解釋說,其實學生很怕在校外遇見老師,很多學生在校外遇見老師心里會緊張,主動與學生打個招呼是讓他們減少心理壓力。由此,讓我清楚地看到學生在這些老師心目中的地位——學生是和自己一樣的人,需要理解,需要尊重。教師只有樹立這種思想觀念,才能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才能真正面對全體學生,全方位關心學生,維護學生的權利。這樣,學生才會加倍地向老師學習,學會尊重他人,形成健全人格,并且使師生的心融為一體,產生共鳴。
三、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沒有一個人是全能的,也沒有一個人是無能的。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特別是“問題”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各盡所能,各顯其才。記得在一個班選課代表時,當時因為對學生還不了解,看到后排有個男生手舉得很高,就指定他為課代表,課后一打聽,才知道這個學生學習一塌糊涂,而且反應遲鈍,當時很猶豫,想換下,又怕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就先讓他試一試,以后找個機會換掉。沒想到這個學生在工作上非常認真,總是能在當天把所有作業收齊并送到辦公室,就是學習成績太差,連續兩次考試中生物成績都不及格。后來,我等他送作業時,總是有意地跟他聊上幾句,告訴他,我很欣賞他,因為他的工作完成得很出色,我希望他不光在收作業方面,還要在學習成績上都能在班上起模范作用,當好老師的小助手。他很受鼓舞,給我寫了個條,說他要好好學習,不會讓我失望,果然在那次期末考試中,他的生物成績非常好。這件事讓我更加理解了這句話“好學生是表揚出來的”,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學生。
四、教師要多一些微笑,多一些幽默,少一些說教
教師臉上的表情是課堂教學中的“晴雨表”,如果教師表情嚴肅,那么,學生就會有一種畏懼心理,他怕上課說錯話而受到老師的批評,從而課堂氣氛死氣沉沉,教師課上得吃力,學生課聽得也沒勁。反之,如果課堂上多帶些微笑,多一些寬容,多幾句幽默的話語,那么,課堂上必然會出現積極舉手發言、爭搶回答的局面。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不僅思維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個人的長處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關于這種情況,本人深有體會,剛為人師時,受到一些有經驗教師的真傳,“給學生一個好心,不要給學生好臉色”,因此所謂的教師威嚴一直掛在我的臉上,結果,師生關系不和諧,教學成績也不理想。而后,本人采取了課堂多微笑、幽默、寬容的方法,結果,效果完全不同,不僅師生關系得到改善,而且學生對本人的生物課越來越感興趣。
總之,教師只要關愛、尊重、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會在這種平和、融洽的氛圍中視老師為伙伴、為知心朋友,才能充分發表自己的心聲,展示自己的個性,教師也才能準確地把握每個學生的心理需求,有針對性地點撥、指導,促使其不斷健康發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龔超如.淺談如何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J].成功:教育,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