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蘭
摘 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這是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所提出來的,也是構建符合學生發展的小學數學課堂的基礎,更是培養學生基本數學素養的保障。所以,為了將枯燥的數學課堂形象化,也為了保護學生長久的學習興趣,更為了促使學生在高效的數學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展,作為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師,要立足于數學教材,有效地將學生熟悉的生活實物、情境、應用過程等引入課堂,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同時,也能促使學生形成基本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生活化;情境;學習效率;應用能力
在素質教育下,構建生活化的小學數學課堂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而且,對活躍課堂氣氛,對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都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是,在長期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數學課堂一直采取的是知識灌輸式教學模式,被動的學習狀態讓學生根本看不到學習的樂趣。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數學教學素材,并有效地與實際課堂教學結合起來,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而且也能確保學生在高效的數學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展。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構建生活化的小學數學課堂進行論述。
一、創設生活化情境
情境教學是素質教育下所倡導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也是將抽象課堂形象化的一種有效方式,更是高效數學課堂順利實現的保障。但是,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一直采取的是照本宣科的模式,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掌握最多的數學知識來應對考試,導致很多學生越來越不喜歡數學學習。因此,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要有意識地將枯燥的課堂形象化,以為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提高以及綜合數學素養的形成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教學“小數的混合運算”的相關知識時,為了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也為了給課堂注入生機,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欲望,更為了促使學生在高效數學課堂中的快樂學習,在本節課的教學時,我創設了“逛超市”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分別扮演消費者和收銀員,并將之前準備好的標有價格的卡片放在不同的區域,然后,組織“消費者”進行自由消費,自由買賣,并逐步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當然,在這樣的生活情境創設中,在學生參與體驗中,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數學與我們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同時也能大幅度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二、組織生活化探究
探究是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教學活動之一,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組織生活化的探究活動不僅能夠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都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從學生的已有認知出發,鼓勵學生從自身熟悉的情境出發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索,以確保學生在生活化問題的探究中鍛煉知識應用能力。
例如:在教學“路程、時間與速度”時,為了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也為了保護學生長久的學習興趣,更為了確保高效數學課堂順利實現,在本節課的教學時,我創設了生活化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如:一天,小明放學時,媽媽的電動車拿去修理了,小明不得不與媽媽走路回家,如果小明的學校與小明家之間的距離為5千米,而小明和媽媽打算在1.5小時內走到家,請問,小明和媽媽的速度要保持在多少才能完成?對于這一生活化的問題來說是非常常見的,除了放學回家之外,還包括去超市、去公園等等,這些都能用到“路程、時間與速度”的相關知識,而且,在這樣熟悉的生活問題中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三者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有效的生活情境的創設也能強化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降低課堂的枯燥感,進而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
三、設計生活化練習
一直以來,數學習題練習遵循的思想都是“多練”,即便是在減負的今天,學生的課業壓力也是有增無減,嚴重不利于學生健康的成長。所以,在構建生活化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將簡單的習作題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結合在一起,以逐步提高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例如:(1)媽媽買了一個西瓜,中午吃了1/2,晚上,吃了1/4,請問還剩下幾分之幾?
(2)我坐在教室里坐_____排_____列,你好朋友_____,坐_____排_____列。
……
熟悉的生活化練習題,不僅能夠將數學知識應用到這其中,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知識解答能力,同時,也能減輕學生的課業壓力,對提高學生知識靈活應用能力,對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都有著直接的關系。
總之,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來有效將學生熟悉生活情境帶入課堂,以促使學生在輕松環境中快樂學習,同時,也為學生全面的發展做好保障工作,進而讓數學課堂更加具有活力。
參考文獻
王德林.淺淡如何創建生活化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