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衍芳


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給我們很多啟迪,閱讀它們,感悟它們,能讓我們在人生道路上足跡更踏實,步伐更穩健,人教版六年級第一單元教材就是圍繞“人生感悟”這一專題編寫的。由于學生對人生的哲理缺乏實際的生活體驗,所以,本人在教學時以“在感悟中成長”為主題,設計了一組群文閱讀,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聯系生活實際,聯系自己的所見所聞,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獲得生命的啟發,感悟人生的哲理。
【教學內容】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用“啟發”為話題,選一組文章閱讀。
【教學目標】
1.讀懂文本,把握主要內容,從中獲得啟示,在感悟中成長。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表達感悟的不同方法。
3.引導學生運用瀏覽、跳讀等不同的閱讀方式提高閱讀效率。
【教學重點】
1.讀懂文本,把握主要內容,從中獲得啟示,在感悟中成長。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表達感悟的不同方法。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表達感悟的不同方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學、微視頻引入
(一)課前導學
1.為第一單元的每篇課文設計一個精巧的板書。
2.能夠說出這樣板書的用意。
(二)微視頻引入
1.教師談話:孩子們,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體驗,生活中的平凡故事,常常給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下面就讓我們走進生活中的一個小插曲,據說它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方式。
(微視頻:《愛手機還是愛他們》內容簡介:老母親為兒子送來洗好的西紅柿,但兒子只顧著玩手機,頭也未抬;小女孩拿著玩具小汽車對爸爸說:“爸爸,我來開車接您玩,但爸爸只盯著手機的股市,沒有回望過孩子渴望的雙眸。)
2.學生看視頻,教師小結:愛手機還是愛他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感悟,而我們正是在這每天的感悟中成長起來的。(板書:在感悟中成長)
【設計意圖】課前導學單是對整單元內容的回顧,又是對認知的一種重新建構,同時將非連續文本滲透其中。就是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孩子樹立一種“大語文”的觀念,閱讀基于文字,又不限于文字。視頻《愛手機還是愛他們》就是一個另外一種形式的閱讀,從司空見慣的生活場景入手,喚起孩子的共鳴,進入主題與方法感受的“盛宴”。
二、轉換形式,課內互學
下面我們用一組非連續文本來回憶一下第一單元課文帶給我們的人生感悟。
1.出示幻燈片,明確閱讀要求。
閱讀提示:
在第一組非連續文本中提取以下兩點重要信息:
(1)第一組課文我們在閱讀中獲得的啟示。
(2)第一組課文表達感悟的不同方法。
2.學生自主閱讀第一組5個由課文提煉的非連續文本,按閱讀提示提取主要信息。
3.集體交流文本啟示及作者表達感悟的方法,教師依次出示。
【設計意圖】本環節除了復習第一單元帶給孩子們的啟示及課文的表達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將第一組課文的文本形式轉換為非連續文本,使互學變成另外一種不同形式的閱讀,提高孩子閱讀非連續文本時的信息提取能力。
三、課中促學,嘗試應用
1.學生快速閱讀第二組3個文本,在了解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選擇文本的重點部分閱讀,交流閱讀后的啟示。
要求:如果文本直接表達了感悟,就用橫線畫出來,如果沒有,就補充出來。
2.聯系《桃花心木》等課文,交流體會3個文本表達感悟的不同方法。
《兩個魚罐頭》——通過一件事(在孩子們談善良是什么的過程中,讓孩子們嘗試用工整的句式表達:善良是小姑娘對媽媽的關愛;善良是老板口中的“錢剛剛夠”;善良是對小姑娘的同情等,從而學會同一主題用不同方法表達感悟。)
《像花一樣成長》——借物喻人
《媽咪,爹爹……為什么》——工整的句式
四、課堂練學, 拓展深化
1.瀏覽兩個完全迥異的文本,(一個為圖文并茂的漫畫,一個為散文)并自選其中一個文本閱讀。
2.集體交流文本閱讀的啟示,及作者表達感悟的不同方法。
3.如果要把這幅漫畫表達感悟的方式改變一下,你打算運用怎樣的方法。(預設:對比、表格、敘事、工整的句式及從孩子手里的學習用具出發,用擬人去寫等方式)
4.小結:孩子們,閱讀更多這樣的文本,我們的生命之樹才會長青,運用不同表達感悟的方法,我們的習作才會更有生機。
【設計意圖】進一步引入圖畫、表單、寫景去表達感悟的方法,如果孩子們接受的話,引導孩子們將非連續文本轉化為不同表達方式的連續文本(詳見教學設計中的預設),進而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
五、課后拓學,閱讀推薦
1.學生互相推薦。
2.教師推薦。
(1)林清玄、史鐵生的散文。
(2)《意林》—— 一則故事,改變一生。
(3)微電影《角落的叮囑》。
(建議:親子閱讀,完成記錄卡。)
3.教師總結孩子們,電影也好,雜志也罷,不同的介質會帶給我們不同的閱讀魅力,相信大家讀了它們,會如于丹所評價,它會給“心靈更多成長的力量,給生命更多感動的理由”。
【設計意圖】師生、生生之間推薦閱讀材料,包括雜志、散文、電影等,讓孩子們感受不同介質帶來的閱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