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宏瓊
一、做好畢業班教師,先做一名好學生
1.聽老教師的課
我把聽課作為成長和進步的需要,而不是把它當作是一種任務,或是做樣子給領導看。老教師在處理教材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在聽課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角色的轉變,由學生時代的學習知識點轉變為學習老教師在課堂中如何處理教材、引導學生、如何過渡等各個教學環節。
2.虛心向老教師請教
在備課和教學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困難,除了自己找資料解決外,還要虛心向老教師請教,往往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我們對教材把握不夠,又缺乏經驗,在教學中往往會遇到一些概念自己雖然清楚,但很難在課堂上給學生解釋清楚。
3.學習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學習時不可生硬地照辦老教師的教學設計。在聽課之前,應先熟悉此章節的內容,初步形成一個自己的教學思路,再借鑒老教師的教學設計,對自己的教學思路進行適當的調整,學習自己認為他處理得好的地方,這樣做有利于自身的成長和提高。合理地借鑒,并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而不能盲目地模仿自己所崇拜教師的風格。
(1)向學生學習
向學生學習他們的學習思路、習慣、做題方法。好的思路、習慣、做題方法可以使學習事半功倍。有很多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我可以在教學工作中予以借鑒,也可以分享給其他學生;要想教好學生就必須對他們有所了解,只有這樣方能更好地與他們相處,進行教學工作。
(2)向教材學習
高三老師由于會碰到大量的陌生材料題,被難住的機會大大增加,因此,必須不斷加強自身的鍛煉。高考難點要通過做題發現,特別是學生認為難的地方自己要弄懂弄通,并通過講解和反復練習突破它,多檢查、多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及時發現教學不足并彌補之;在教學中我也發現高考的題目涉及的題型不斷增加,因此,教師必須不斷加強自身訓練,吃透教材的同時方能在教學中游刃有余。
二、樹立正確的教學思路
1.狠抓基礎
本校學生最普遍的一個特征就是基礎知識不過關,基礎較差;高考試題千變萬化,但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不變,基礎知識仍然是文科綜合能力形成的根基。所以復習時最重要的就是根據高考考點回歸課本,弄清高考的基礎點、能力點,挖掘提高點和突破點,有層次、有針對地復習,查漏補缺,杜絕知識盲點。另外,在全面復習的同時要重視和突出主干知識。復習階段,一定要定位在“低起點考查基礎知識”,真正做到夯實基礎,降低難度。這樣才能面對不斷變化的高考新題型。(1)要引導學生夯實基礎知識,建構知識網絡。要求學生復習必須立足于課本,熟練掌握教材所涉及內容,指導學生把書本知識串通、綜合起來,形成網絡加以強記,必要時督促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2)要訓練學生科學的解題思維,培養學生基本的解題能力,組織學生有效地復習。
在復習中必須抓住主干知識,以綱帶目,突出重點,避免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那樣不僅會加重學生的負擔,也會影響復習效率。復習應點面結合,既考慮知識系統的完整性,又要照顧到各個知識點的落實和延伸,使學生能從容自信地應對每一次考試。此外,要讓學生熟悉考題框架,熟悉各類題型,消除學生對試題的陌生感和畏懼心理。同時,在專題訓練時,盡量以往屆的高考試題為例題。學生知識點不清楚時,集中力量,強化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彌補知識缺陷。
在第二輪復習中,重視和注意時政熱點專題復習,要掌握好與考點內容相關的重大時事熱點問題。因為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應用,并且政治高考試卷從來都不回避社會重點、熱點問題。政治一般是以時事為材料來出題,選擇題、論述題都可以使用。對這些國內外大事的了解,不僅對提高個人思想覺悟很重要,對于高考取得好成績也至關重要。熱點專題復習時以某一熱點作為背景依托,對其進行政治學科內部的多角度思考,與教材的知識點對接,既是對教材知識點的應用,又是對教材知識點的重新梳理。
在最后一個月的復習中,引導學生要注意審題,強化審題意識。高三學生經過多年的訓練,缺乏的往往不是知識,而是解題的能力,在解題能力的訓練中,審題又是關鍵,審好題,就等于做對了一半,在審題中,要注意審材料,審范圍,審主體,審分值,審設問,通過反復訓練,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要研究試題題型的設計,提高應試技巧。弄清設問的方向,可以提高答題的準確性;答題要確切、簡練,書寫規范、工整,盡量采取要點式答題。答題時要準確應用政治術語,防止生搬硬套。避免出現答案寫得不少,得分卻極少的現象。面向全體,全面發展。
2.面向全體,關心全面
教育,不僅是教書,更是育人。不管成績如何,所有的學生對我來說都是一樣的,都希望看到他們各得其所,我校的藝術生較多,對于他們我是重在督促,指出不足;對于中等生,重在鼓勵,適當提問,調動學習積極性;對成績差的學生,幫他們找到差距,準確定位,樹立信心,作業有針對性、多檢查。經常與他們分享我自己的高考經驗和教訓。
參考文獻:
王平.淺談高三后期政治復習策略[J].學苑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