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玉春
在進行教學研討聽課學習中,我發(fā)現(xiàn)復習課中教師都試圖用實驗來調動課堂氣氛,鞏固基礎知識,提高復習效益。但實際情況如何,試摘錄幾個片段。
片段一:《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復習
師:化學實驗室新購買了一批石灰石,石灰石有什么用途呢?
生:……可用來制取二氧化碳
師:下面我們就請一位同學來演示一下石灰石與稀鹽酸的反應,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實驗現(xiàn)象。
生:取石灰石加入試管中,倒入少量稀鹽酸,并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師:同學們觀察到了什么現(xiàn)象?
生:……
師:實驗中我們只是定性地觀察到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它們之間有什么樣的量的關系呢?如何定量進行研究呢?
下面即進行有關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的相關純凈物、含雜質、表格式及坐標式的計算題復習教學。
片段二:《海水資源的綜合利用》
師:海水是一種重要的資源,我們不僅能從海水中獲得食鹽,還能從其中獲得鎂等金屬……
師:我們從海水中獲得的是粗鹽,如何制得精鹽?
生:溶解、過濾、蒸發(fā)結晶。
師:得到的精鹽是純凈物嗎?
生:……
師:粗鹽提純只除去了不溶的固體雜質,制得的精鹽中還含有氯化鈣、氯化鎂等可溶性的雜質?這里提供了氫氧化鈉溶液、碳酸鈉溶液,你們能設計實驗將“精鹽”中的氯化鈣、氯化鎂除去嗎?
生:分小組討論,設計方案,匯報交流。
師:點評,確定實驗方案。
師:這里有一瓶食鹽水,我向其中添加了氯化鈣和氯化鎂,變成“海水”,現(xiàn)在按我們的方案進行實驗。
師:演示向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出現(xiàn)了白色沉淀”;再向其中加入碳酸鈉溶液,“沉淀增多了”。(實際并不能觀察到沉淀增多的現(xiàn)象。)
……
片段三:《酸堿鹽》復習(教師甲)
師:實驗室有兩瓶失去標簽的無色溶液,只知道它們是稀鹽酸、稀氯化鈉溶液中的一種,你能將他們區(qū)分開來嗎?下面讓我們先來復習相關酸堿鹽的知識。
接下來要求學生將給定的11種物質分成單質、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酸、堿、鹽六類,并寫出它們兩兩之間能發(fā)生的反應方程式,師生共同歸納酸、堿、鹽的化學性質。
師:我們剛才復習了酸、堿、鹽的有關知識,現(xiàn)在你有哪些方法區(qū)分這兩瓶溶液了嗎?說出你所選擇的試劑或方法,并描述可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
學生口頭作答,教師在黑板上寫出學生所選擇的試劑,讓學生判斷是否可行。
師:剛才我選擇這么多試劑來區(qū)分這兩種溶液,真的可行嗎?讓我們通過實驗來驗證。
師:取兩支試管,分別取樣,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學生觀察現(xiàn)象。
師:答題時要規(guī)范地寫出操作、現(xiàn)象和結論。例如剛才的實驗應描述為:用兩支試管,分別取兩種無色溶液2 mL,再向其中分別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的,原來是稀鹽酸;沒有明顯變化的,原來是氯化鈉溶液。請同學們仿照此例,寫出用碳酸鈉來區(qū)分二者的操作、現(xiàn)象和結論。
反思:
中考復習是一個長期反復的過程,一輪二輪,強化模擬等手段不一而足。可中考復習更易流于形式,變成知識堆積、題海迷航,變成簡單機械的做題、講題、再做題的重復,化學的復習課堂變得越來越枯燥乏味,使化學復習課的效益大大降低。而此時在復習課中的實驗無疑是復習課堂一劑“興奮劑”,成為廣大教師爭相使用的“神器”。無疑,用好復習課中的實驗,對于激發(fā)學生興趣,創(chuàng)設有意義的課堂教學情境,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率,提高復習效益是有益的,但這也要求我們教師對實驗精心選擇設計,改變課本中的呈現(xiàn)方式,與我們的復習內容有機結合,才能起到“神器”的作用,否則可能適得其反。
我認為設計復習課中實驗應注意以下幾點:
1.實驗創(chuàng)設的情境要與復習內容緊密相連。實驗創(chuàng)設的情境應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但不能為情境而情境,而應將實驗的情境貫串于整個教學過程。如案例一中的實驗,要密切地與復習內容《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緊密聯(lián)系起來,利用實驗過程中產(chǎn)生的一些數(shù)據(jù),培養(yǎng)學生數(shù)據(jù)處理和計算能力。
2.實驗內容不要只是簡單重復課本中實驗而應該將一些實驗有機地組合起來,形成實驗串,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將關聯(lián)的知識建構成知識網(wǎng)絡,融合到自己的知識結構中。例如案例四中,教師讓學生通過設計實驗方案,巧妙地將酸、堿、鹽的一些實驗整合到一起,加深了學生對酸、堿、鹽之間關系的認識,形成較為完整的酸、堿、鹽的知識體系。
3.要挖掘課本實驗,提出新的實驗問題。例如復習中和反應時,我們通常會先向盛有一定量無色氫氧化鈉溶液的溶液里滴加稀鹽酸,讓學生判斷反應是否發(fā)生,這時學生往往會提出向其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觀察是否變色,若不變色,就說明氫氧化鈉與稀鹽酸發(fā)生了反應。此時,我們可以提出新的問題:氫氧化鈉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了嗎?如果檢驗你的猜想?你還有其他方法證明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了嗎?進一步引導學生展開新的探究活動。
總之,我們教師只有認真研讀教材、課標,精心設計復習課中實驗,才有可能發(fā)揮出實驗在課堂中應有的作用,成為復習課堂真正的“神器”。
參考文獻:
曹麗平.淺談中考化學復習課的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