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園林受儒道兩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崇尚自然,秉持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思想。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園林設計的轉折時期,是山水園林發展的奠定時期。在唐宋時期,我國園林的設計更是受到詩歌和繪畫的影響,“詩情畫意”成為中國園林設計的指導思想,注重園林山水的仿神寫意,力求在園林中注入高雅的意境。
關鍵詞:天人合一;隱喻;造景方法
一、儒道思想對我國園林發展的影響
獨特的風格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是我國園林得以立足世界三大園林體系的根本。我國園林是自然式園林發展的代表,與西方園林自園林布局、造景手法和設計理念上決然不同,西方園林以發展規則式的園林為主。比較重視幾何圖案,建筑軸線同時就是全園景物軸線。園中不論石塊、花草、樹木均被修整成幾何形態,或者與道路、水渠等一起布置成整齊的幾何圖案,以表現對稱、均衡、有序的理性之美。
我國的園林則與之完全不同,其發展受到了傳統文化和哲學思想以及傳統審美意識的影響。我國古典園林最高的藝術宗旨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尋求人工美與自然美的和諧統一,要用人工來創造一種宛如自然天成的景觀之美。這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中國思想在造園活動中的體現,表達了園林主人和造園家向往自然、追求超凡脫俗的文化心態。“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亡。”傳統園林的設計理念是我國園林設計發展的基石,繼承和發展我國古典園林的設計思想,將傳統園林的造景手法融入到現代園林的設計中是現代園林得以發展的基礎,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
中國的園林在不同的時期呈現出不同的設計理念,但是其根本的設計思想是一以貫之的“天人合一”思想。秦漢時期的林苑和上林苑,特別是建章宮一池三島的設計手法對后來的園林設計有著深遠的影響,而且在西漢時期出現了最早的私家園林,設計追求與自然山水的神似。魏晉南北朝時期,私家園林設計追求自然野逸的風氣,園林規模縮小,發展了“小中見大”的構思。唐宋時期,造園設計得到全面的發展,受唐詩宋詞的影響,“詩情畫意”成為中國園林設計的指導思想。明清時期是中國園林發展的頂峰,皇家園林的“三山五園”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之作,私家園林主要集中在江蘇、南京、揚州和杭州一帶。
二、我國傳統園林造景的隱喻意義
中國園林崇尚意境,園中的一切造景都具有其一定的含義。例如,一池三島,寄托了對海外仙山的幻想;朱柱碧瓦,顯示了帝皇之家的富貴;暗香盈袖、月色滿園,表達了對于安寧閑適生活的向往;岸芷汀花、纖巧野橋,體現了遠離塵世喧囂的追求等。園林意境的創造,主要依靠設計者對園林的整體和局部、宏觀和微觀的精心設計、巧妙安排。同時還可借助聯想寓意、匾聯點題等手法,使護體明朗,意境深化。
自然的景色是天然的,不可能拘泥于抽象規則的幾何圖形。于是中國古典園林的布局便與一般建筑相反,講究具有自然靈性的布局形式,而不追求明確軸線、對稱有序和等級森嚴,即所謂“宮室務嚴整,園林務蕭散”。園林中常規建筑不宜多且體量不宜大,其平面和選址也趨于活潑自由,往往出現曲廊、折橋、敞軒、水榭、山亭、半亭等豐富的形式。中國園林還大量使用自然化的景觀元素,如天然或人工堆疊的山巒、石磯、洞穴、蜿蜒多變有聚有源的水面,千姿百態的林木、花卉,以及具有人文比附含義和詩情畫意的“歲寒三友”、池畔殘荷等。
中國園林的命名藝術令人心醉,園林楹聯更是與詩詞珠聯璧合。例如園林的園主酷愛竹子,“個園”的“個”字即是取“竹”字的一半,這種拆字手法暗喻了園主的主題。除了暗喻外還有明示,如園門口的對聯如此概括園中的景物:“春夏秋冬山光異趣,風情雨露竹影多姿。”進入園內處處是竹影婆娑,建筑上的楹聯也多為詠竹之詞。如映碧水榭有“暗水流花徑,清風滿竹林”;覓句廊有“月映竹成千個字,霜高梅孕一身花”;拂云亭有“竹憐新雨后,山愛夕陽時”;抱山樓前清漪亭有“何處簫聲醉倚春風弄明月,幾痕波影斜撐老樹護幽亭”,等等。對仗工整的楹聯美不勝收,把園之竹刻畫得惟妙惟肖。中國園林中的建筑匾額和楹聯絕非單體建筑裝飾那么簡單,而是營造和提升建筑品味和空間意境的絕妙方法。
三、我國傳統園林的造景方法
我國園林的創意與工程技藝的融合,以及豐富多彩的造景手法是我國園林造園藝術的一大亮點。古典園林強調布局要突出主景和多樣性的統一。為使園林空間的處理達到立體空間景觀、動態空間景觀序列以及最終成為美化和諧的園林整體環境的目的而采取的一些手法,成為造景手法。主景和配景、揚景和抑景、夾景和框景、漏景和添景、季相造景、點景等是我國園林造景的基本手法。
以天津科技大學泰達校區為例,天津科技大學位于濱海新區天津東部沿海地區,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地帶,總面積2270平方公里,人口263萬,是中國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高水平的現代制造業、宜居生態型新城區。本著生態型、國際化、開放性的泰達校區,南臨十三大街、北至東海路、東臨黃海路、西到洞庭湖,成為濱海新區唯一一所整建制高校。
天津科技大學的校園景觀設計中,結合現代景觀設計理念,運用傳統的造景手法,營造了豐富多彩的校園空間環境,創造優美的校園景觀。校園景觀中,為了突出主景,在空間構圖上加以突出,使主景主體位于進入校門的視覺中心上,使構圖更加明確(圖1)。天津科技大的校園規劃的設計主題是:“源泉”,有三層含義:首先,規劃是校園的規劃,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它體現了知識和智慧之源;其次,本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在校師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體現以人為本,綠色生態的設計思想,所以又體現了生命之源;再者,從平面圖(圖2)上可以觀察到本方案設計的地面鋪裝都以圓形為主,“源”同“圓”。所以本設計主題為源泉。天津科技大學的校園規劃充分吸收了中國傳統園林的設計思想,幾乎達到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思想。俯視整個校園,校園的景色是一步一景,步移景異,園中的道路也是曲折迂回,使同學們在課余時間可以陶冶情操。
層次的造景手法可謂是中國傳統造園中常見的一種造園手法,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前景、中景和背景,也可以說是近景、中景和遠景。一般近景和遠景是為了讓中景更突出而存在的。當園林的空間相對來說比較大時,那么景觀的景深的絕對透視距離就會非常大。如圖3,水流是近景后面的建筑是遠景,整個景觀畫面是為了突出其中景的造型。這樣的造景手法在層次結構上及其深度感上都非常飽滿。不論是近景還是遠景都能夠增加空間的層次感以達到豐富景觀深度的作用,使景色深遠,富有層次的感染力,給人以回味無窮的視覺感。
泰豐公園位于天津濱海新區開發區第四大街,結合了現代城市的公園設計理念,運用傳統的造景手法加以詮釋,使城市空間環境更加豐富多彩,在公園的入口運用了主題升高的造景手法(圖4),為了主景在視線上更加突出,利用了空間高度的層次感,使主體升高,在視覺上畫面構圖更加明確。
泰達國際雕塑公園位于天津濱海新區開發區第三大街,此公園運用具有現代感的雕塑作為造園的主題,使空間豐富多變,達到小中見大的視覺效果,將園中景觀的張弛度達到了極致。特別是公園的入口的景觀石塊運用“點景”(圖5)的造景手法,更是起到了深化主題的作用。“點景”點的是景色的意境以及景色的絕妙之處,使步入園中的游人對園林的主題有更深刻的感受,不但增加了園林的視覺感染力更能為園林的詩情畫意添上濃濃的一筆,使園林的文化內涵以及意蘊,都能給人以無限的藝術聯想。
四、結語
中國園林設計注重自然之美。設計構成有法無式,布局自然,隨機變化,園林中的建筑不追求過于人工化的規整布局,與山水自然融合,與整個園林協調。中國的園林設計還十分強調曲折多變,追求“以有限的面積造無限的空間”,常常劃分若干景區,各個景區的面積大小和配合方式力求疏密相間,主次分明,幽曲和開朗相結合。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天人合一”的造園思想是我國園林得以傳承的支撐點,在現代園林的設計建造上我們要吸取傳統園林的精華,將中國園林崇尚自然、以表現自然美為主旨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的哲學觀念發揮到極致。
參考文獻:
[1]魏保支.傳統造景手法在現代園林中應用的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01.
[2]王晶晶.中國古典園林造園思想的新發展[D].湖南工業大學,2007.
[3]尹定邦.設計學概論[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4]張捷.論中國傳統園林景觀分設計元素在現代空間中的繼承和發展[D].東北師范大學,2010.
作者簡介:
宋麗敏,天津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指導老師:孫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