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蘇州遺產園林強調“氣韻生動,虛實相生”,而自然光與影的存在為塑造蘇州遺產園林“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美學意境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通過對蘇州遺產園林自然光影造景的理解與分析,總結與歸納出光影造景存在的美學價值和意義,同時希望研究能對未來園林式設計提供有參考價值的設計方法。
關鍵詞:遺產園林;自然光影;造景;園林意境;美學
一、蘇州遺產園林中的自然光與影
(一)蘇州遺產園林
蘇州遺產園林是江蘇省蘇州山水遺產園林建筑的統稱。蘇州遺產園林又被稱作“蘇州古典園林”,以私家園林為主。起始于春秋時期吳國建都姑蘇時(吳王闔閭時期,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興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蘇州已有各色園林170多處,現保存完整的有60多處,對外開放的園林有19處。1997年,蘇州遺產園林作為中國園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被勝譽為“咫尺之內再造乾坤”。蘇州遺產園林主要有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網師園、怡園等。
作為蘇州遺產園林典型例證的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獅子林等,產生于蘇州私家園林發展的鼎盛時期,以其意境深遠、構筑精致、藝術高雅、文化內涵豐富而成為眾多蘇州遺產園林的典范和代表。
(二)自然光影
自然光與影是太陽賦予地球的一筆無價的財富,人類生活中所見到的光可以看成是有體積、強度、方向的自然虛體,光塑造了地球萬物的形體、質感和色澤;而影則是與光同時并存的、有界限且有隱藏能力的虛體,影通過與光的對比營造了地球萬物的空間感。光與影一明一暗,兩者相輔相成并以空間為媒介傳遞給人們豐富的視覺效果。
(三)遺產園林和自然光影的關系
陳從周老先生曾說過:“園林之詩情畫意即詩與畫的境界在實際景物中出現之,統名為意境。”自然光與影是營造蘇州遺產園林景觀美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光與影的虛實相生和明暗對比豐富了遺產園林的空間層次。如果單純考慮園林實體造景,那么在園林空間營造、材料質感等方面的設計會受到很大程度的局限性;若是利用自然光與影的關系來造景,那么在園林空間的質感、色彩、空間關系以及營造意境等方面會產生更加豐富動人的視覺審美藝術。對于蘇州遺產園林的美學營造而言,自然光與影的運用是不可或缺的。
二、蘇州遺產園林自然光影美學分析
自然的光與影與園林的結合產生了非刻意的視覺美學,光與影的明暗變化營造了園林幽靜深遠的空間氛圍。本章節內容主要針對蘇州遺產園林的建筑、水景、山石和植物四個主要造景要素的自然光影美學進行分析和研究:
(一)園林建筑的自然光影美學
這里所指的建筑是指蘇州遺產園林中的亭、臺、樓、閣、廊、舫、榭、館、堂、廳、橋等。建筑在蘇州遺產園林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人們居住玩樂的場所,也是連接園林內部各部分的通道,建筑的室內外空間形態在自然光影的照射下變化豐富、通透宜人。
1.園林建筑室內空間美學
蘇州遺產園林建筑室內空間自然光影的引入目的首先是為了滿足空間功能的需要,園林建筑內部空間的光影美學伴隨著其功能需求而產生。自然的光影會以各種方式通過建筑門窗等位置進入到室內空間,光線塑造室內墻體物件的質感和形態,而產生的影子使得室內空間更具層次,兩者交織讓室內空間的氛圍變得寧靜而朦朧。
2.園林建筑室外空間美學
自然光影對于蘇州遺產園林建筑室外空間的美學價值主要在于營造建筑外環境,表現建筑質感與色澤。蘇州遺產園林中的入口往往是相對封閉的,或是狹長的走道,或是照壁遮擋,自然的光影給予了建筑外環境的方向感,光與影的對比讓人從入口到內院的路徑產生一定神秘感。
蘇州遺產園林的建筑色彩之美以深淺對比為主,深色的建筑屋頂劃分出了建筑在園林中的空間層次,自然光影像黑與白的中間色一樣,通過“虛”的方式將建筑與園林空間融合在一起,實現了“弄影粉墻”的審美情趣。
(二)園林水景的自然光影美學
蘇州遺產園林中的水景在自然光影的作用下形成了園林中重要的虛景,園林中的池水給予人們舒暢、靜謐的感受,與園林建筑形成疏密對比。
1.園林水的美學
宋代畫家郭熙曾說過:“水,活物也。”意思是說水這個物質變化無窮,充滿了生命力和靈動感。蘇州遺產園林處于的氣候地區有時溫差較大,在園中池水處會隱約產生云霧繚繞的景致,此時的園林在云煙中若隱若現,仿佛在仙境中一般。
2.光影與園林水
園林中的水除了展現自身美學價值之外,同時與自然光影交相呼應:一方面水面上的光影照射出了水本來的物理特性,反射出波光粼粼的視覺效果;另一方面則是自然光影的反射效果,光影打到水面上反射出周圍景物,強化了園內空間在垂直方向上的層次感,體現倒影的美學價值很重要的一方面在于水面所反射的四周的景物。水中透徹晶瑩的柔光和變幻無窮的倒影營造了自然和諧的園林氣氛,從深層次上體現了中國人含蓄的哲學思想。
(三)園林山石的自然光影美學
園林中的山石造景方式源遠流長,山石常被作為園林中對景、障景等觀景設計手法。山石具有劃分和組織蘇州遺產園林空間的功能,在空曠、單調的空間,山石可以將其分割成一個個小空間,更具美學層次,更具動態美,產生“多方勝景,咫尺山林”的景色。
1.園林山石的類別和美學
蘇州遺產園林的山石類別與蘇州園林基本一致,一般分成仿真型、寫意型、透漏型、實用型和盆景型五個類別。仿真型是指園林山石形狀與自然山石相仿,最典型的例子是清代疊山大師戈裕良所設計的蘇州環秀山莊的假山;寫意型是指通過以小見大的方式將自然山型提煉成人工山石之景以寓意傳神;透漏型是指由通透的奇石堆疊而成的假山石;實用型是指園林中由山石而制的石門、墻體、樓梯等,如網師園中出現的月亮門兼具了實用型與裝飾性;盆景型是指園林中放置的以山石為主體的盆景景觀,如耦園里的山石盆景配以白墻形成中國傳統留白的意境。
2.光影與園林山石
蘇州遺產園林中粉墻與堆疊的山石形成江南水墨畫的色調和意境。自然的光與影在不同的時刻不斷改變園林山石的體積感和輪廓線,山石時而扁平時而厚重,尤其在園林山石處于逆光情況下山石光影的美學價值才展現得淋漓盡致。自然光影強化了蘇州遺產園林山石的神韻,通過時間的變化改變山石的通透景深關系,讓山石與園林空間協調,形成從自然山石到寫意山石的美學發展。
(四)園林植物的自然光影美學
植物在園林中是最直接體現自然美學價值的景觀,在蘇州遺產園林中,植物的種植要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的美感,以孤植、對植、叢植、群植等方式配置,更多情況是自然光影讓植物與建筑、水景、山石建立聯系,相互影響產生美學價值。
1.園林植物的美學
在蘇州遺產園林中,植物作為以觀賞性為主的真正意義上具備生命的景觀事物,它的美學價值更多體現在它的觀賞價值上。春季之時,植物以嫩綠淺綠色為主,萬物生長讓園林呈現出無限生機的感受;夏季之時,日照強烈,植物營養飽和,園林呈現出穩重厚實的感受;秋季之時,大多植物開始漸漸枯萎、落葉;而冬季之時,偏冷的陽光照射在落葉后的植物上,時而白雪覆蓋,一片凄美、冷峻。
2.光影與園林植物
植物作為蘇州遺產園林造景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植物的顏色也會因光影展現出更豐富的顏色層次。光影經過植物投射在地面之時便成為林蔭,在提供觀賞效果的同時也能為人們提供遮陽的功能。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探究了園林建筑、水體、山石及植物四個主要要素與光影造景的美學價值后,筆者認為因自然光影造景而產生的美學價值升華了蘇州遺產園林優雅含蓄、變化萬千的自然意境。
隨著人們現在越來越注重精神生活的需求,以宣揚中國文化美學為核心的園林景觀已經成為當下的設計趨勢。而自然光影是大自然賦予我們人類的無價之寶,人們在營造園林景觀時應將光影作為一種重要的元素引入設計中,充分利用光影與事物的關系而不斷嘗試出新的具有美學價值的作品,充實如蘇州遺產園林一樣具有神韻、美學價值的園林空間。
參考文獻:
[1]張曉艷.光影在園林景觀中的審美與應用研究[D].齊魯工業大學,2014.
[2]劉紅梅.李小杰.探析自然光影在園林景觀中的藝術表達[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4,(08).
[3]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
[4]陳少明.園林光與影的審美價值探討[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08:31-32.
[5]曹明綱.中國園林文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6]徐佳蕾.竹子與風景園林——基于美學、社會學、生態學三種價值之上的竹子與園林[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03.
[7]金學智.中國園林美學[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
莫詩龍,蘇州大學金螳螂建筑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與園林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