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賽英
摘 要:紫砂作品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藝術創作,是中國傳統工藝中的民族瑰寶,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它起源于宋代,成熟于明、清時期,紫砂工藝制作發展到今天已到了爐火純青的時代。
關鍵詞:紫砂;生活;創作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0-0033-01
紫砂藝術歷史悠久、造型豐富,獨具文化藝術氣息。北宋工業的發展也帶動了紫砂陶業的發展和興起,明清兩代文人書畫家的參與,把紫砂壺的裝飾藝術引領進入新的道路,從而使紫砂壺的價值和人文意義進一步提高,獨具造型語言,也逐步成為一時的風尚。
紫砂壺卓越的實用功能為世人所知,紫砂壺制作本身也是一種裝飾手段,運用泥色的差別和泥料的特殊質地,形成一定的裝飾效果。切合壺的創意,把握好裝飾手法的運用,做到適度合理,突出壺的主題,比例協調適度。紫砂裝飾手段的多樣化,在提高紫砂壺藝術水平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紫砂作品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藝術創作,是中國傳統工藝中的民族瑰寶,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它起源于宋代,成熟于明、清時期,紫砂工藝制作發展到今天已到了爐火純青的時代。宜興紫砂壺根據形態可分為三大類:素身壺、花塑壺、筋紋壺。它們三者鼎立并存于世,相互依托、互相映襯,共同體現出宜興紫砂藝術的魅力和實用價值。
紫砂壺的創作,必須要具備三大藝術要素:其一是實用性;其二是傳統思想性和古雅美;其三是獨創性,創作紫砂壺首先得了解紫砂、認識紫砂、學習紫砂進而學習其獨特的工藝流程,結合生活大膽創新,但在創作過程中也得循序漸進,下面有本人對紫砂創作中談幾點膚淺看法。紫砂壺不同于其它藝術品,它集欣賞與實用于一身,它除了要具備優美的造型、豐富的內涵外,還必須具備良好的實用功能,要求手感舒適、口蓋嚴密、壺嘴出水流暢、壺把拿來順勢得手等等。紫砂壺藝,不僅造型獨樹一幟,而且有一整套獨有的成形制作工藝,使人贊嘆這套成形制作工藝是歷代藝人們手腦并用。智慧、勞動創造的結晶,是不斷提高、不斷深化、精益求精的工藝制作技法,紫砂壺藝與其它美術的根本區別在于它具有自身個性的特征和造型藝術語言,又成為其它藝術的載體,紫砂壺有千變萬化、永不枯竭的奧秘。
紫砂壺藝中的花貨,它吸收大自然的精華濃縮造型成壺,不管是供春的“樹癭壺”,還是陳鳴遠的“束柴壺”、“南瓜壺”,它屬于茶壺藝術,而不是雕塑藝術,筆者十幾年來在紫砂花貨藝術領域里不斷追求、探索,不斷嘗試、總結,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獲。紫砂領域里,有朱可心以秀美見長,蔣蓉以形妙色真見巧,在紫砂陶藝作品中表現出對大自然的鐘愛,而筆者在創作過程中以花草樹木、瓜果蟲類為題材,它們千姿百態,隨著季節變化都以自己獨特的風格、造型裝點著這個世界,給人們以美的享受,同時也是藝術家們都想去發揮、表現的題材和手法,用觀察來吸取營養,并且在創作中借鑒,大膽發揮,充分掌握和運用。
從紫砂花貨作品的表現里,可看到從古到今最多的是以松、竹、梅、荷花、荷葉等等為主題,如“梅花”以它獨有的美和清高傲雪著稱,也是文人墨客們歷來喜愛歌頌表現的內容,本人也以“梅樁”作題材,一樹段為壺身,再配以生機勃勃的枝桿作壺嘴,壺把加以嫩枝展現出活力的氣息,通過紫砂藝術的表達,顯示出梅花清新淡雅,在百花凋零的寒冬傲雪而放,骨子里的一種不懼強暴的抗爭精神。紫砂作品的優美造型,是依托精湛的制作技藝來完成的一把完美的紫砂作品,壺身要順和挺括,線條流暢,壺嘴、壺把舒曲自然、似若生成,壺美則如人之冠,要得體、口蓋直而緊,雖然傾側但無落帽之憂,嘴眼外小而內錐,可無空塞不通之弊。
紫砂壺藝造型相關工藝美術作品鑒賞提煉而來的,如古代青銅器、古陶瓷、瓜果、實用器物、幾何圖案等等,再比如“南瓜壺”以卷瓜葉為嘴、彎瓜藤為把、豎瓜蒂為的、以瓜形為壺身、葉脈藤紋刻畫逼真,仿佛剛從田間摘下,閃亮著朝露霞光,洋溢出濃濃的田園情趣,我們從這些造型中捕捉創作靈感、把握經驗、吸收氧分來達到我們的創作目的。
突出掌握壺藝創新的三大要素,這來源于自己對造型的熟悉深度,取決于自己的精心設計,要明確地安排作壺的大的“面”,即壺身,更要鮮明地強調壺體的每個部分嘴、把、口、底、足、鈕各種部件的支配方向,有關線到面的交代,必須清楚線條的來龍去脈、緩沖過度、明暗轉折、虛實對比,這樣才能深入空間而獲得形的深度,把點、線、面處理好以后一切也找到了作品形,也就具有了生命。壺的神韻也就是通過形象表達散發出的情趣,創作的時候不僅在平面上探索,而要在起伏上思考,一切生命都是從一個中心迸生出來,然后由內向外、滋長發芽、燦然開花,這樣才能達到你所想的藝術效果。意境是壺的精神,是思想內涵,有實質性的東西來表達作品的形象美,器在美而表現出氣質美。
總而言之,一件優秀的紫砂作品創作思想要源于生活,并且要高于生活。既要方便實用,又能陶冶性情,讓愛壺者在使用過程中能獲得美的感受。這種美的氣質也是健康的情感,來表達健康的意境。具有充沛豐富的感情在抒發形神兼備、氣韻生動、內涵豐富才能顯示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才是一件完美的紫砂作品。
參考文獻:
[1]卞宗舜.中國工藝美術史[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2]顧景舟.宜興紫砂珍賞[M].香港:三聯書店,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