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群群
摘 要:圓器壺是易學難精的。同樣是一把“仿古壺”,每個人做起來都不盡相同。粗者,只有其形,而沒有神氣;細者,則珠圓玉潤,入手生溫。
關鍵詞:紫砂;圓器;創作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0-0035-01
時代發展到了今天,壺藝創作進入了空前的繁榮期。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兩重性、雙面性。紫砂材質的限制、造型形態的限制、藝術風格的限制等,給創新帶來了難題。與此同時,也正因為有了這些限制帶來的一道道坎,故又存在許多創造和突破的機遇,只是難度相應提高。可每當跨過一道坎后,其興奮度也會相應增加,成功后獲取的成就感、喜悅感也就非同尋常。因此,只要我們面對現實,將這些“限制”分析透徹,就能從中開拓、尋找出真正意義上的突破口和創新路徑。
紫砂泥具有合理的化學組成、礦物組成和顆粒組成,具備生坯強度高、干燥收縮小和可塑性能好等工藝特點,為紫砂陶器多種多樣的造型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紫砂壺是用陶土燒制而成,作為一種陶器,大多是作為生活日用品使用,容易損壞,牢固度無法與銅、銀、鋁、鐵等元素的金屬器抗衡。紫砂泥燒成后由石英、云母殘骸、莫來石、赤鐵礦、雙重氣孔等物相組成,其結晶相多、玻璃相少。因此,具有抗熱震性、透氣性、較高機械強度等特點,賦予了紫砂陶優異的實用功能。
圓器壺是易學難精的。同樣是一把“仿古壺”,每個人做起來都不盡相同。粗者,只有其形,而沒有神氣;細者,則珠圓玉潤,入手生溫。如何欣賞一把上好的紫砂圓器壺,本人通過二十多年的從藝經驗,認為可以從四個方面來評價欣賞。
紫砂器所謂的圓,并不是指用圓規畫出來的正圓,而是指意象上的“珠圓”,即是視覺上要有圓的柔順、美滿,要圓得有變化、有韻律。一件好看紫砂圓器看上去要協調自然,絕無突陷,使人感到圓潤豐滿,百看不厭。如“掇球壺”,她并不是一味追求正圓,而要求線條流暢,曲面柔順,既要有婉轉圓潤,又要兼顧平穩。只有如此,才能歷經時間的考驗,而不為被潮流所淘汰。
盡管紫砂圓器是以圓型為主體結構,但仍要在造型上求“穩”,避免產生不安全感。所謂的“穩”,包括了視覺上的“安穩”及實用上的“安穩”。前者使人心生安定,后者則是避免因設計不良而產生執用不順,甚至因而造成壺身破損。
一把紫砂壺由壺身、壺把、壺嘴、壺鈕等組合而成,這些附件與主體之間的搭配需要協調一致。如我們常見的“圓珠壺”就采用以小視大的設計原則,即將壺鈕做成壺身的模樣,透過形狀的統一,體積的對比,來達到視覺上的美.又如“掇球壺”其壺身、壺蓋與壺鈕的基本結構由三個大小不同的橢圓重疊而成,既有圓形的端莊,又有橢圓的靈動,充分掌握了“勻”的精神原則。
這是指制作工藝必須規矩嚴謹,端正挺括。正圓必須端正,橢圓力求順暢,不可模棱兩可。圓器并非處處圓滑無角,相反,它的口蓋、流口等處,一樣藏有許多的線面轉折與明暗過渡,這些地方必須一絲不茍,馬虎不得。
總而言之,圓器壺要求達到“圓、穩、勻、正”講究“柔中有剛”、“珠圓玉潤”、“骨肉亭勻”,就是圓中有變化,大小、曲直要勻稱。一件完美的紫砂圓器壺,是藝術和技術統一的結果,是紫砂把日常生活用品提煉到具有美學欣賞價值的高度,把她那“形、神、氣、態”完全展示在人們面前。
所謂有意味,那是指作品中的思想,哲理,玄機,趣味,但是這種思想哲理玄機趣味又叫說不清道不明的特征。陶淵明說:“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揭示的就是這一種現象。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思想,哲理,玄機,趣味,許多人喜歡籠而統之地稱之為妙,妙,是一種境界,是一種天趣,是一種美不勝收的審美感受。如果一把壺你覺得它非常之妙,甚至到了妙不可言的程度,那么它一定是紫砂極品。
一件較完好的作品,必須使器皿自己能夠抒發藝術語言,給人油然而生一定的藝術感受。具體反映在以下三方面的要素:一是形象,即物體本身的形狀式樣,展示給人們的視覺印象。二是神態,即通過形象表達散發出的情趣。三是氣質,即器皿內涵的實質性的美的素質。能使這三者融會貫通,方可稱為佳作。當代著名紫砂大師注重在傳統中創新,正確把握中國文化和中國紫砂的內在結構關系,正確掌握中國紫砂發展的本質規律,充分估量前輩藝人傳統技藝在中國紫砂發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走傳統中創新的路子,增強了宜興紫砂在中國紫砂文化中的獨特價值。
參考文獻:
[1]卞宗舜.中國工藝美術史[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2]曲延波.中國明清紫砂壺藝鑒賞[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3]韓其樓.紫砂壺全書[M].北京:華齡出版社,1980.
[4]顧景舟.宜興紫砂珍賞[M].香港:三聯書店,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