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婧
摘 要:隨著2008年博物館免費開放,博物館開放程度加深,博物館志愿者服務隊伍不斷壯大,但各種問題也隨之而來,其中志愿者隊伍的穩定性成為國內外志愿者管理中面臨的嚴峻問題。本文以廣東省博物館為案例,剖析廣東省博物館志愿者管理辦法及現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總結經驗與啟示,期望能給予其他志愿者組織幫助。
關鍵詞:博物館;志愿者;志愿者管理
中圖分類號:G2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0-0182-02
所謂博物館志愿者,泛指所有義務為博物館服務的個體或者群體。廣東省博物館志愿者章程中對志愿者的定義是指經過廣東省博物館公開選拔招募且登記在冊統一管理的、不以物質報酬為目的、自愿奉獻個人時間和精力,以服務于廣東省博物館事業,面向公眾傳播、弘揚、保護優秀傳統文化,從事博物館相關業務志愿服務工作的人士。廣東省博物館的志愿者工作始于2002年,至今已有十四年,自2010年新館遷至珠江新城,現在冊志愿者190人。“粵之窗”志愿者服務隊于2010年5月18日正式成立,隸屬于廣東省文化志愿者服務總隊,接受廣東省博物館教育推廣部的直接管理。近幾年為加快推進現代公共文化體系建設,廣東省博物館以健全本館文化志愿服務組織機構,提升文化志愿服務工作管理水平,壯大本館的文化志愿服務隊伍,以及開展文化志愿服務系列活動為工作重點,志愿者隊伍建設得到了很大進步,但是廣東省博物館也同樣面臨著志愿者流失嚴重的嚴峻問題,根據這些現狀筆者也做了一些反思,僅供其他志愿者組織參考。
一、廣東省博物館志愿者隊伍建設
廣東省博物館自2013年起,每年3月份,都會積極投入到當年的志愿者招募工作,現在從前期的籌備、宣傳到報名、面試、考核、培訓、試用等各環節都有序進行,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官網、微博、微信和豆瓣等線上平臺以及學校社區等線下平臺多渠道統一發布招募信息,并及時推送進展情況。如2015年招募中,志愿者隊共收到746份報名表,經過招募小組緊張的評審,共有385人入圍首輪面試。經過層層篩選考核后,志愿者還要經過兩個多月的崗前實習,考核通過后方可上崗服務。而從今年新招募的志愿者來看,我館志愿者來自社會各行各業,在職人士比重較大,總體而言,省博志愿者隊中學生和社會人士的比例更趨平衡。
存在的問題:在2015年前,廣東省博物館志愿者中大學生志愿者比重較大,大學生由于學業及就業等先關問題,穩定性較差,經常流失,影響到正常志愿者工作安排。而志愿者中的在職人員相對學生志愿者穩定性要好很多,大部分的在職志愿者工作穩定,多數人久居廣州,其專業廣泛工作經驗豐富,能夠更好地給予博物館多方面專業的志愿服務。因此,在2015年廣東省博物館志愿者招募的過程中有側重的對社會人士進行招募,使得廣東省博物館志愿者中學生和社會人士比例更趨平衡,而且從2015年一年的志愿者工作中也不難發現,在職志愿者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廣東省博物館志愿服務組織機構
2011年起,廣東省博物館志愿者者組織采取由教育推廣部直接負責,志愿者委員會具體組織開展工作的模式。2015年招新后,將架構重組,將現有的志愿者團隊189人,分為十個小組,每組配有一名組長,且3名隊長(一正兩負)分管各小組。其中非講解類分為五組,分別為人事管理、新聞采編 、策劃及設計 、資料整理 、青少年教育活動。以及歷史展廳、自然展廳、木雕展廳、陶瓷展廳、端硯展廳五個講解組。經過重新改組后,志愿者組織架構更加健全,充分調動了志愿者委員會積極性。
博物館志愿者工作人員及志愿者委員會全體成員組織修定的《廣東省博物館志愿者章程》,進一步明確了我館志愿者隊伍的服務宗旨、工作職責、招募辦法、組織架構、退出機制、權利與義務等條款,逐步推進志愿者隊伍工作的規范化和常態化。
存在的問難:在2015年前,廣東省博物館志愿者組織主要從事的是講解工作,隨著博物館事業發展的需要,博物館的教育活動及其他相關工作越來越需要志愿者的支持,通過重組的廣東省博物館的志愿者組織架構,增加人事管理、新聞采編 、策劃及設計 、資料整理 、青少年教育活動組別,使得講解組與非講解組志愿者人數更趨平衡,人員專業更廣泛,我們通過2015年的數據可以發現,2015年廣東省博物館志愿者總的志愿服務時間近9000小時,其中非講解類達到近3000小時,可見,非講解類的志愿者在整個博物館的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三、廣東省博物館志愿者培訓
廣東省博物館一直十分注重志愿者的培訓工作。2011—2015年期間共舉辦了大約30多場的志愿者培訓。為了讓每年新一屆志愿者朋友進一步了解省博,更快加入省博志愿者團隊,廣東省博物館教育推廣部組織志愿者,舉辦專場“新人培訓會”,并針對講解與非講解志愿者崗位的特殊性,專門開設兩場不同培訓內容的崗前培訓會,讓新志愿者在提高自身講解水平的同時,也讓非講解志愿者深入了解所在崗位的重要性。
同時,為培養我館志愿者對博物館及文物的了解,加強各志愿者的志愿服務水平,豐富服務內容,我館教育推廣部還邀請館內外專家,面向全體正式志愿者及新人,開展崗前培訓會。經過此類培訓會,志愿者參與度極高,從省博的建館、運作、教育推廣到文物藏品的管理、征集等多方面,加深了志愿者對博物館的認識。
存在的問題:筆者通過與廣東省博物館志愿者的交流,了解到大多數志愿者報名參與志愿團體時都不會關注服務報酬,很多人是想通過此平臺能夠給予社會更多的回報。但是,在交談中了解到,很多志愿者們希望館方能夠給予更多的專業知識培訓,提高服務水平。而通過培訓,有助于志愿者隊伍的穩定性,使得志愿者對博物館工作更有熱情。
四、廣東省博物館開展的各項文化志愿服務系列活動
從2012年開始,廣東省博物館開始組織各項的文化志愿服務系列活動,其中的“PKD演講比賽”活動,已成為廣東省博物館志愿者品牌活動。此活動共開展了四屆,志愿者們以各自獨特的視角和不同的演講形式,闡釋了他們對文物的見解。自2013年“粵博國寶知多少”知識分享會共舉辦三屆,并在2014年被評為優秀文化志愿服務優秀項目, “國寶知多少”活動依托五個常設展覽和特展內容,每年都會開展不同主題的知識分享會,志愿者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聯系相關的背景知識,對本館的文物進行闡釋,志愿者們精彩和多元化形式的演說,獲觀眾一致贊譽,不僅充分展現了廣東省博物館志愿團隊人才濟濟的優勢,而且也向來館參觀的游客們展現出我館收藏的各大精品文物的風貌。廣東省博物館志愿者服務隊不僅在博物館內開展系列服務活動,還把教育活動帶出博午飯,2015年廣東省博物館與天河區獵德街團工委合作,特別推出“益苗計劃——流動博物館展覽進山區校園”,把博物館里的展覽和教育活動送到當地學校,并由省博志愿者給孩子們帶去志愿關愛服務。
除此以外,廣東省博物館2014—2015年開展的多種特色主題志愿服務活動,如“文化暖心 點亮生活—志愿講解 傳播愛心”主題活動、“春暉報吾師—省博教師節同樂日”主題活動、中國傳統書畫志愿者藝術分享會、氣象萬千品漢韻——志愿者專題講解活動等。志愿者還協助館方工作人員順利開展特展教育活動及節假日活動,維持現場秩序,默默的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存在的問題:從廣東省博物館的志愿服務活動我們可以發現,活動很多,但是成系列的不多,而且與其他志愿者組織的合作略顯不足,應該在現有的品牌活動基礎上,總結經驗,發現不足,開展獨具博物館特色的志愿服務活動,讓更多志愿者成為博物館的陳列展示籌備、藏品和資料管理和教育活動組織的一員,發揮其專業特長,使博物館志愿服務工作更具影響力。增加與其他志愿者組織的合作,開闊志愿者眼界,整合志愿者資源,
五、結語
博物館志愿者的志愿服務有效彌補了博物館現有的服務力量不足的情況,滿足了志愿者自我實現、奉獻社會的精神追求,同時進一步彰顯了博物館為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宗旨。而博物館的志愿者管理的宗旨是有效的增強志愿者隊伍的穩定性,實現博物館與志愿者的共同進步。志愿者管理方應總結經驗,發現不足,從精神層面關注和激勵每一位志愿者,建立有效的志愿者激勵措施,滿足志愿者的相關期望能夠有效的增強隊伍的穩定性,減少其志愿者的流動,避免流動造成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