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波 宋國昊 張春渝
摘 要:近年來,隨著老一輩相聲大師逐漸淡出舞臺,而新一輩相聲演員又鮮有能承前啟后者,相聲藝術的境地越發尷尬。而校園相聲社團作為相聲傳承與發展的重要陣地,在服務學生、傳承傳統文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為使校園相聲更好的發展,科研團隊通過向校園相聲社團成員發放問卷和進行深度訪談的方式,從相聲內容、表演、傳承方式、傳播載體和社會力量等七個維度提出建設性意見,希望能為校園相聲的發展貢獻力量。
關鍵詞:校園相聲;重要陣地;建設性意見;傳承與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0-0218-03
校園相聲社團是指在學校中由業余的相聲愛好者自發聚集而組成的社團,是服務學生的公益組織。作為校園社團文化的一部分,校園相聲起著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傳承曲藝文化的重要作用。但近兩年來,校園相聲演員的表演積極性不高、人才流失嚴重也是不爭的事實,如何幫助校園相聲走出困境、擺脫尷尬成為校園相聲關注的議題,本文也在校園相聲的發展中給出了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一、校園相聲的現狀及特點
(一)相聲內容和表演緊密聯系學生生活
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從馬克思唯物主義哲學的角度來看,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反映人們生活的相聲作品,人們自然喜愛。
同理可證,校園相聲的本質是服務學生,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因而相聲作品也必然要符合學生的口味。只有在創作中融入學生的生活,加入學生元素,才能為學生接受。比如某曲藝社改編的相聲《新聞聯播》:
甲:剛入學的學弟問,咱們山威的校風怎么樣啊,學長回答
乙:咱們學校的校風啊好!大!啊!
甲:………
這個包袱取材于城市的氣候特質,詼諧幽默地將學校的風很大這一事實融入到相聲表演中,很容易引起學生觀眾的共鳴,甩響包袱,逗笑觀眾。類似的案例還有:
甲:等我有錢了我要出趟國
乙:哪兒???
甲:文登
乙:文…文登也算出國!那是文萊!
這兩個案例都是在相聲中充分融入學生生活:“校風”的案例是結合了學校的氣候特征,而“文登”的案例是結合了地域特色。這也從側面上反映了演員的表演中,從學生的日常出發,充分考慮了學生的生活和體驗,并結合當地的氣候、地域、旅游等自然和人文特色,創作出符合學生口味的相聲作品。
(二)校園相聲注重培養演員表演風格
在校園相聲社團的發展中,演員扮演著核心角色,舉足輕重。好的相聲演員往往有獨樹一幟的表演風格,突出鮮明的表演特色,在演出中往往能撐起這場表演,起到活躍氣氛、暖場的積極作用。因此,培養優秀、有特色的相聲演員是許多相聲社團的重要任務。
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三立,他的表演就傾向于幽默、含蓄,說話親切自然、如數家常,同時又善于講故事,設置場景,不知不覺地把觀眾帶入表演中,使觀眾成為他相聲中的一份子。值得一提的是,相聲演員的個人風格和演員的人生經歷、性格特征、生活環境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所以形成自己的表演風格需要長年累月的積累。青年相聲演員于丹也曾提到,最好的演員是到各大茶館或是茶館后臺化身“聽貨”,看前輩們如何臨場應變,聽大師們抖包袱的技巧以及表演中把握的相聲節奏。只有長年累月的耳濡目染和真材實料的積累,方能造就一位真正優秀的相聲演員。校園相聲演員盡管是業余愛好者,但是也不能忽視基本功的學習,課下時間多聽多看多練習,通過學習別人的表演,取長補短,自我提升,才能最終形成自己獨一無二的表演風格。
(三)校園相聲的傳承堅持口耳相傳,以強帶弱
口耳相傳和師徒授受是相聲延續了數百年的流傳方式,通過拜師授藝、面對面地交流學習,許多相聲大家掌握了本領,許多經典的相聲段子流傳下來。著名相聲大師馬三立,盡管有曲藝世家的家庭氛圍,但仍然拜師學藝,16歲就拜師著名相聲演員、八德之一的周德山為師,也是在跟隨老師的學習中,逐漸成長起來,形成了“平淡、細膩、如數家常”的表演風格,深受全國人民喜愛。
學生演員可能沒有自己的專業老師,但是依然可以通過同學之間的口耳相傳傳承相聲。哪里應該用什么語氣、如何開場抓住觀眾的心、如何抖包袱、怎樣響底,經驗豐富的演員都可以指導經驗不足的演員,以達到培養人才的目的。
二、校園相聲發展的瓶頸
(一)校園相聲演員登臺積極性偏低
經過實地調查,團隊發現演員積極性不高是制約校園相聲發展的重要原因,而且這個現象非常普遍。團隊調研的曲藝社都存在開會遲到早退、開會請假、借口推脫表演等現象。再加上部分學期新生演員鍛煉機會少,導致演員表演水平提升慢,舞臺演出效果不佳,傷害了演員的登臺積極性。
(二)演員水平參差不齊,培養周期長
演員培養周期長、演員水平參差不齊也是校園相聲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特別是培養優秀的相聲演員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除了演員本人的積極上進,社團也要提供更多的演出平臺和演出機會,給予重點關注和重點培養。而相聲本身對演員普通話、站姿等表演也有一定要求,需要時間的打磨,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演員的培養也是校園相聲社團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演員課業負擔重,時間難以協調
高校學生的主要任務還是學習。部分學校的課程較多、課下作業量較大,學習時間侵占了大部分的課下時間,因此留給社團活動的時間自然也比較少。此外,部分高校還有類似于科研立項、挑戰杯等學術性賽事與活動,吸引了大批的學生參與,一定程度上也占用了學生的課余時間。在學業與社團之間的競爭中,社團自然是要退居二線。
(四)社團缺乏專業和管理指導
校園相聲社團的演員出于對相聲的熱愛參與社團活動,但實際上大部分演員屬于業余愛好者,相聲的表演經驗偏少,缺乏專業性的訓練。再加上社團運營離不開優秀的管理,因此社團的發展也急需指導老師的建議。
三、校園相聲發展的建設性意見
(一)建立鼓勵方案和機制,完善社團內部管理
在校園中,相聲社團是公益組織,不涉及經營,但市場化的管理經驗和鼓勵機制卻可以借鑒到校園相聲社團中。
南京師范大學趣多多相聲社就有自己的“相聲奧斯卡”。社團固定在每一年秋季學期期末的時候,舉辦關于演員的“年度表彰大會”。在會上,總結當年的付出和收獲,總結演員一年的優秀表現并予以表彰,同時對社團未來一年的發展提出新的希冀和要求。除趣多多相聲社之外,像山東大學(威海)的星星笑曲藝社,也在通過舉辦相聲比賽活動鼓勵演員,希望能對演員起到積極的心理暗示作用,使他們更愿意投入新的相聲表演和創作中,從而提高演員進行創作和專業表演的積極性,為相聲社團的發展重新注入活力。
(二)建立優質有特色的相聲品牌,提高品牌效應
打著某個名號,宣傳相聲,宣傳社團或組織或平臺,是近些年來屢見不鮮的推廣方法。在天津相聲廣播舉辦的“歡聲笑語校園行”活動中,通過動員大學生參與相聲活動,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這種在校園進行相聲品牌建設的方法,不僅能促進品牌的發展,而且還能提升頻道品牌效應。因而,對校園相聲來說,定期舉辦品牌性的活動,不失為一種提高相聲和社團影響力的好方法。
南開大學國樂相聲協會每學期就會舉辦精品相聲專場,重點打造品牌活動。而這些活動的成功舉辦也很好的打開了國樂的相聲聲譽。借助同學之間的口口相傳,不僅國樂的知名度高了,而且了解相聲的人也多了,品牌自然是聲名鵲起。
(三)擁抱新媒體,用互聯網思維發展校園相聲
通過對相聲收聽渠道的調查,團隊了解到目前電視、廣播為相聲主要的傳播載體,而新媒體對相聲傳播的貢獻反而不大,可見,相聲在網絡媒體的傳播任重道遠,而如何利用新媒體達到最佳傳播效果也是互聯網思維下發展校園相聲的關鍵。
1.成立微信、微博公共號等社交媒體 提高社團影響力
在團隊調查過程中,發現南開大學國樂相聲協會早在2010年9月份便建立了新浪微博,截止2016年1月,已有粉絲4440人。國樂的新浪微博不定期發布演出信息、發放票務和視頻節目演出,并設有一名運營專員,及時反饋評論,回復私信。據2014屆會長張晚琛介紹,他們在社交平臺上花費了較大的精力,除了新浪微博,他們還建立了人人網,及時發布演出信息。同時也在籌備成立微信的社交平臺(目前已處于運營中),希望能通過社交媒體的運營,提升國樂的品牌效應,提高社團的影響力,更好的傳承相聲,弘揚曲藝文化。
但隨著時間流逝,許多社交媒體都已衰落,比如人人網。所以,相聲社團的宣傳和傳播平臺也需要與時俱進,對衰落的社交媒體逐漸少用直至最后棄用;而對于用戶較多的社交平臺,如騰訊旗下的QQ和微信,如新浪旗下的微博都要盡力維護,經常發布相聲類消息,增加用戶粘度,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達到最佳傳播效果。
2.在電臺APP上開設相聲專欄,定期維護與更新
廣播作為相聲傳播的重要平臺,在相聲的發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校園相聲因其本身的受眾面較窄,因此并不適合借助廣播傳播。但近些年來,隨著電臺APP的流行,校園相聲的傳播又有了一個新的平臺。
借助電臺APP,讓校園相聲更加趨于網絡化傳播,可以使得校園相聲不再局限于一校一城,打破原有的空間和地域限制,擴大校園相聲的受眾面,提高年輕聽眾對校園相聲的關注度和知名度,增加校園相聲在年輕聽眾中的影響力。此外,校園相聲演員也可以通過電臺APP了解其他校園相聲,彼此交流學習,提高自身的表演水準。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在APP上開通了自己的電臺,校園社團就要注意和網絡聽眾的互動與交流,增加用戶粘度。而相聲演員也要虛心學習,勇于接受聽眾的意見和批評。
總之,在電臺上開設校園相聲專欄,就要投入一定的時間和精力有效運營,達到借助網絡電臺龐大的用戶基數,推廣校園相聲的目的。
3.建立網絡直播平臺 實況更新演出信息
網絡直播的方式對于校園相聲比賽和演出傳播具有獨到的作用,通過時時更新演出信息,可以滿足觀眾對于表演最新動態的需求,讓觀眾更及時地了解演出。因此在建立兩微一端(微信微博客戶端)的基礎上,實況更新演出信息,用直播的方式加大演出信息播報。在第十一屆威海市大學生相聲小品大賽的決賽中,山東大學(威海)星星笑曲藝社就首次采用了bilibili直播的方式實況播出威海市大學生相聲小品大賽。通過文字和圖片相結合的方式,實況播出演出信息。
4.保存音視頻資料 創立網上存儲空間
評書、相聲等形式的藝術流傳依靠的是師徒授受制度,但這樣的人際傳播通常保存性比較差,失真較嚴重。因此,在實際表演中做好錄像和拍照準備,為表演保存豐富齊全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就顯得尤為重要。
團隊在訪談國樂協會的時候也發現,國樂也有自己的攝像設備,所有的相聲視頻都會留存好資料,并且由專門人員對視頻進行后期處理,然后上傳至國樂的優酷空間。上傳成功后,再通過微博等社交平臺,廣泛轉發視頻,在社交媒體中大量轉載,無形中擴大了影響力。在微博的互動中,因事不能到場的觀眾留言說看了視頻覺得很喜歡,一個視頻看好幾次。由此可見,視頻在網絡上傳播的影響力可見一斑。當然,優酷只是個例子,相聲社團也可以通過騰訊、愛奇藝等視頻平臺進行傳播,不過要結合社團本身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傳播平臺,以期達到最佳傳播效果。
(四)建立融合思想,密切與本地相聲茶館、社團聯系
世界上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孤立存在,校園相聲也不例外。校園相聲社團的存在和發展與本地區內相聲茶館的發展的聯系是密切的。從社團的長遠發展來看,兩者緊密聯系的優勢十分突出。校園相聲社團可以借助地區內的相聲茶館平臺鍛煉演員,給演員提供更多的表演機會,增加演員的舞臺經驗,提高演員的表演水準;對于地區內的相聲茶館來說,學生演員的加入,可以增加茶館內演員的數量,減輕茶館內演員的演出負擔,為茶館注入了新鮮血液。同時,舞臺上新鮮面孔的增多,也可以提高觀眾的新鮮感和好奇心,減少因為固定演員帶來的視覺疲勞。
當然,這種和本地茶館緊密聯系而達成的雙贏局面,獲益最多的還是學生演員。除了可以增加舞臺經驗,更重要的是可以得到茶館內專業演員的指點。相對于校內的指導老師和同學來講,茶館內的演員登的舞臺更多,所見世面應該更廣,因而經驗也相對的更豐富。所以對校園社團來說,和當地的茶館保持密切的聯系既實用又有意義。青年相聲演員于丹也提過“最好的演員是到各大茶館或是茶館后臺化身‘聽貨”,觀察優秀的演員臨場如何隨機應變的,看得多了,聽得多了,自然懂得就更多了??傊@相聲社團要重視“融合”思想,關注“抱團”效應,和同類社團有更多的交流與互動,以謀求自己的長遠發展。
四、結語
校園相聲作為相聲發展的重要陣地,擔當著為相聲藝術培養人才的重要使命,如何解決校園相聲演員積極性不高、經費來源單一等問題成為各方關注的議題。本文從受眾和傳播的角度出發,通過可行性意見的提出,希望能為校園相聲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謝添.略談馬三立相聲表演的藝術特點[J].天津演唱,1980(12).
[2]平淡.處處占便宜—免費網絡存儲空間大搜羅[J].網友世界,2006(05).
[3]孟立君,閆斌.用電子郵箱實現網絡存儲[J].陶瓷研究與職業教育,2005(04).
[4]卓一男.話說王自健[J].曲藝,2011(10).
[5]李忠良.郭德綱相聲“現掛”語言特色研究[J].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4.
[6]張艷君.天津相聲廣播“歡聲笑語校園行”活動品牌建設研究[J].品牌,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