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虹
摘 要:城市化建設催生了一批城市新居民,如何做好新時期新居民婦女工作值得婦女干部思考。本文通過調研走訪,深刻了解新居民婦女工作及生活現狀,并由此提出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工作舉措,為使新居民婦女融入新環境,營造和諧氛圍打好堅實基礎。
關鍵詞:新居民;婦女;組織
中圖分類號:C92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0-0269-01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大量新居民群體涌入杭州市創業、工作、生活,為城市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成為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中不可忽視的力量。以余杭區南苑街道為例:據初步統計,全街道新居民32874人,女性18275人,占新居民總數的56%,占女性常住人口的70%。在新時期如何更好地發揮這一群體的作用,加強對新居民婦女的教育和管理,已成為基層婦女工作面臨的新課題。
一、新居民婦女的現狀
城市化的推進離不開這支特殊的勞動大軍,服裝企業、服務行業都有新居民婦女的身影。她們吃苦耐勞,不嫌環境臟亂,深受用工單位青睞。但仍存在很多問題,給社區治安、庭院衛生、計劃生育等各方面的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和壓力。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新居民婦女整體文化程度偏低。通過對新居民婦女較集中的蘇家、新豐、西安、聯盟、東湖等5個社區的新居民婦女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初中以下占97.8%,高中占1.7%,大專以上占0.5%。
2.個體素質較差。由于生活與習俗不同,致鄰里關系等各類糾紛頻繁發生;大多數人沒有良好的衛生習慣,集居地存在衛生臟亂差的現象;部分人法制意識淡薄,偷盜案件,黃、賭、毒案件時有發生。
3.政治面貌呈失衡狀態。對5個社區2675名新居民婦女調查表明,黨、團員11人,僅占總數的0.4%,黨群比例明顯失衡。
4.新居民婦女與本地婦女存在隔閡,很難融入。由于生活、工作等的差異,以及語言和習俗不同,新居民婦女很難融入本地居民的社會生活,只能與老鄉交流,自成社會群體。對政府和社區的日常管理,常因自卑心理而產生戒備、提防甚至對抗情緒,甚至會對社會造成極強的破壞力。
5.經濟收入偏低。新居民婦女從事非專業性工作和低技術含量工作人員較多,收入微薄。有的新居民婦女只顧在家看孩子,生活依附于丈夫,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
6.生育意愿強烈,家庭教育意識淡薄。由于她們經濟條件差,居住環境簡陋,生活無保障,養兒防老意識強烈,計劃生育、優生優育意識較差,對子女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
另外,還存在著新居民婦女流動性大、就業困難、子女就學難等問題。
二、做好新居民婦女工作的必要性
做好新居民婦女工作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更是婦聯的職責所在。
三、做好新時期新居民婦女工作的思考
針對目前南苑街道新居民婦女的現狀,可采取以下對策。
(一)建立新居民婦女組織網絡,夯實新居民婦女服務管理基礎。
街道婦工委根據區委提出的實現婦女組織全覆蓋的工作要求,積極探索基層婦女組織建設的新模式,在蘇家社區試點的基礎上,相繼在聯盟、新豐、西安、東湖等5個社區成立了新居民婦代會,新居民婦代會的先后成立,不僅充實了新居民婦女的組織網絡,豐富了管理模式,而且為新居民婦女提供服務與管理夯實了基礎。今后可在其他社區逐步推廣,婦代會主任分別充實到社區婦聯班子,真正摸索出一條新居民婦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以外管外、民主自治”新居民婦女管理新模式。
(二)搭建教育平臺,提供無償服務
做好新居民婦女管理和教育工作是當前所面臨的一個難題,婦女干部應大膽創新,可在條件成熟的社區建立新居民婦女培訓學校,采用集中、分散辦班等形式,為新居民婦女搭建法律、道德教育平臺,適應本地生活的文明禮儀、清潔家園、創業素質、文明經商等教育培訓平臺,并利用社區資源,免費為她們舉辦培訓班。同時,提供就業信息、困難救助等服務,竭盡所能地為新居民婦女解決各種實際困難,通過開展“牽手外地人,建設新家園”等活動,不斷拉近新居民婦女與社區居民婦女的距離,增強她們“家”的感覺和意識,營造“鄰里相處似一家”的團結氛圍,使她們真正融入社區生活,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新居民。
(三)有效整合社區資源,為新居民婦女提供活動場所
新居民婦女因受生活環境、經濟條件等多方面的影響,活動場地少,各方面受到制約。針對這一現狀,可有效整合社區資源,充分利用黨員活動室、社區圖書館、文體活動室等現有場地,組織新居民婦女開展活動,做到服務對象、內容、場地“三落實”。通過活動,滿足新居民婦女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豐富她們的業余生活,也增進她們的溝通和交流。
(四)加強法制教育,依法維護新居民婦女的合法權益
首先要加大面向新居民婦女的法制宣傳力度,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大力宣傳《婦女權益保障法》、《新婚姻法》等法律法規,著力提高法律素質,增強法制觀念,提高自我保護能力,防止犯罪的發生。其次,充分利用社區婦女維權工作站和“娘家人”服務熱線,為新居民婦女提供維權方面的服務,使她們真正感受到“娘家人”的溫暖。
(五)搭建就業平臺,提供新居民婦女就業服務
針對新居民婦女就業信息不靈、就業難的問題,把幫助新居民婦女解決就業問題作為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舉辦免費就業培訓、定期發布就業信息、重點推薦等形式,切實為新居民婦女群眾解決就業難的問題。
(六)搭建健康關愛平臺,切實關愛新居民婦女。
從關愛新居民婦女的身體、生殖健康出發,向她們提供計劃生育、優生優育、健康衛生等服務,定期為她們進行B超查孕查環檢查,免費舉辦健康知識講座,引導她們積極參與婦女“健康行”活動,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同時,在社區設立談心室,關心她們的思想、生活和情感。
(七)以成立社區新居民家長學校為載體,為新居民家庭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在成立、規范創業者子弟小學家長學校的基礎上,在條件成熟的社區成立新居民社區家長學校,開展家庭教育講座,幫助她們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與學校、社會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把子女培養好。
此外,要對新居民婦女加強黨的知識教育,引導、推薦優秀新居民婦女入黨,幫助解決新居民子女入學難等方面,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提供優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