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肖
摘 要:本文基于對改制文藝院團及地方劇場等文化單位和企業現狀的分析,在“團、場、線”結合的基礎上,結合城市文化建設、文化產業發展的切實需要,圍繞“城市文化生活綜合體”項目的建設展開闡述。希望能從一個基層文化單位工作者的角度,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及國有資產改革工作的推進提供參考。
關鍵詞:地方劇場,改制文藝院團,城市文化生活綜合體,文化與經濟
中圖分類號:J89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0-0287-01
近年來,國家文化產業政策頻繁出臺,地方劇場表面“高大上”,實際上卻沒有真正發揮其作為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的主要功能,其應有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遠沒有得到彰顯,而這種情況在全國大部分省市都普遍存在。這不僅是因為劇場的經營管理人員普遍缺乏劇目推廣、營銷經驗,等、靠、要的思想十分嚴重,更主要的是因為這些劇場在經營上單打獨斗、封閉自守,沒有融入區域或全國性的演藝行業,缺乏劇目引進渠道。
與地方劇場的情況一樣,全國范圍內的大部文藝院團也存在在著許多不容忽視、亟待妥善措置的問題。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全國大部分國有文藝院團已實現了事業身份到企業身份的轉變。在此基礎上,許多省、市、自治區先后組建成立了省級文化演藝集團,主要是將改制文藝院團進行整合,實現集團化統一管理。對于地方劇場與改制院團所存在的問題,我認為可以將二者統一起來辯證地看待。劇場作為舞臺劇目的演出場所,是院團所創造的產品實現價值的終端,而劇場所需要的,正是以院團的創作生產為基礎的劇目資源。也就是說,這二者可互為補充,共生共榮、共同發展。
因此,若能將數量龐大的地方劇場與以改制文藝院團為主要構成的文化演藝集團相結合,不僅可以使院團有了可自主支配的排練、演出場所,更使得地方劇場能夠以集團為依托,打破單打獨斗、封閉自守的經營格局,形成區域性的演出劇場院線集合,實現一體化、規模化的經營管理。在此基礎上,劇場和院團還可以通過集團的平臺功能及樞紐功能,最終形成劇目生產的院團、劇目演出的劇場和劇目推廣的院線三者的有機結合。
基于對地方劇場及改制文藝院團現狀的雙重考慮,我認為文化演藝集團與地方劇場的結合勢在必行。但在具體操作中,打造以國有文化演藝集團為操手、以演出劇場為核心的“城市文化生活綜合體”,既是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深化國有資產改革等工作強有力的推進,也是對城市文化建設有著深遠意義的有效舉措,而最關鍵的,我認為它是一條基于三位一體(地方劇場、文化演藝集團、城市文化建設)綜合考量的、最符合實際的可行之路。
“城市文化生活綜合體”建成后,應形成包括中小型演出劇場、影城、畫廊、文化書店、藝術品商店、時尚餐飲、精品購物、藝術酒店等城市文化生活為元素,集公共文化服務、文化消費及時尚生活于一體的城市文化生活綜合格局。它的存在,將為實現城市商業生活與文化生活二元互補、二元互動的良性發展提供空間上的可能。
對于廣大市民來說,“城市文化綜合體”的建成將使人們能夠獲得一站式文化消費體驗。這樣一來,演出劇場的核心作用將提升城市商業生活的文化品位;而劇場周邊的文化及商業格局的多元化、綜合化、一體化,反過來又會有效地帶動劇場演出的人氣,使人們逐漸養成欣賞高雅舞臺劇目的習慣。
不僅如此,打造以劇場為核心的城市文化生活綜合體,就是要實現“以文促商、以商養文”的長遠目標。消減政府對劇場的資金扶持力度,讓劇場產生自我造血功能,真正地“活”起來。到那時,我們不僅可以更有效推進地文化演藝集團的工作,實現真正意義上的 “團、場、線”的規模運營,還可以為多排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精品力作提供經濟支撐,從而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城市文化生活綜合體”建設一旦全面鋪開,勢必會與那些“文化地產”項目形成鮮明比照。那件以追求商業利益為目的文化外衣將無限鋪展,早晚要把當今文化人的一顆原本就躁動的心裹挾進去。從這個角度看,“城市文化生活綜合體”所具有的促進文化建設、盤活文化資產、引導文化生活內在機能,還將為文化產業“立名”、為文化發展“立命”、為文化人“立心”。
對于文化與經濟的關系,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是:“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我認為這對文化是不公平的。經濟作為基礎,是應該為文化建設和文化發展服務的,也就是說,應該“經濟搭臺,文化唱戲”,而不應該反過來讓文化成為經濟利益的宿主。所謂文化產業,并不是要將文化直接變成產業,文化就是文化,屬于文化自身的范疇,而文化產業是具有文化屬性的產業,屬于經濟的范疇。對文化的東西應首先確立它的文化屬性和文化價值,在此基礎上再來探索它的市場屬性和市場價值。
正如習總書記在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所強調的,“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總之,我們切不可把“城市文化生活綜合體”這類的文化產業項目當成企業或政府的搖錢樹,如果把文化建設及文化發展比作當今城市生活的精神土壤的話,我們絕不能直接在土地上挖地三尺找果實,而應該合理利用土地,先種樹,再收獲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