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2011年騰訊公司推出微信這一免費手機通信軟件以來,微信已經成功應用于社會各個行業和領域,并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和效果。本文探討了微信在公共圖書館信息服務領域的應用,闡述了微信在公共圖書館界應用的范圍和問題,為提升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和水平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微信 公共圖書館 信息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6-0038-01
近年來,互聯網高速、迅猛發展,各種新媒體網絡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尤其是基于安卓和蘋果等系統的移動傳播媒介的普及,更是加速了人們獲取信息的速度,其快捷性、便利性、互動性的特點,已經成為有史以來增長速度最快、普及性程度最高的新型傳播途徑。
一、微信在公共圖書館信息服務中的應用情況
1.微信的特點
1.1多功能:①支持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②支持多人群聊;③支持查看所在位置附近使用微信的人;④支持微博、郵箱、漂流瓶、語音記事本等插件功能。
1.2多平臺:支持iPhone、Android、S60平臺的手機之間相互收發消息。
1.3少流量:圖片、語音和視頻優化,1M可發約1000條文字信息,1000秒語音信息,約1分鐘視頻信息。
2.微信平臺的傳播特點
2.1點對點的大眾傳播模式:公眾賬號可以通過群發消息對所有關注它的微信用戶進行信息傳播。
2.2噪音干擾較少的傳播過程:公眾賬號發給某一微信好友的信息,其他人無法直接查看,傳播過程噪音干擾少。
2.3受眾篩選的準確性:公眾賬號可以對訂閱用戶進行靈活的自定義分組,靈活制定內容定向發送。
2.4強大的信息擴散能力:微信用戶對于接收到的消息可以轉發給好友,可以在朋友圈中分享,具有很大的信息擴散潛能。
二、公共圖書館使用微信工具的范圍
1.簡約化傳統網上服務
基于網絡系統的圖書館服務(如查閱還書日期、續借、OPAC檢索等功能)平臺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得到讀者的廣泛認可,通過計算機讀者可以方便地進行圖書還書日期的查詢、續借、檢索等服務,但這些服務對終端有一定的要求,高速的互聯網絡和一定配置的計算機系統缺一不可。而基于微信搭建的OPAC系統平實簡約,讀者通過手機、PAD等移動設備,輸入關鍵字就可獲取所需的信息,更多信息也給出了外部鏈接的網址,讀者可以有選擇地進行查閱。
2.多樣化咨詢服務
參考咨詢等咨詢類業務現已成為公共圖書館一項基本服務,圖書館基于各類型數據庫和專家庫的知識服務架構可以為廣大讀者提供足不出戶的信息服務。使用微信的讀者可以在有需求的時候及時向圖書館微信發出信息咨詢的申請,申請的形式可以采用文字、語音、視頻、圖片的不同組合、混搭,圖書館員在收到咨詢請求后,可立即檢索信息,并將信息及時反饋給讀者,反饋的信息形式亦可根據問題而多樣化。回復的形式多樣化,可以更加生動形象地解決用戶的問題,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圖書館人性化服務理念更加凸顯。
3.快捷化信息發布
圖書館是重要的信息發布和服務機構,各種類型的文獻信息、專題信息等都可以通過微信進行發布,較之以往的發布媒介,微信傳遞信息的速度更快,針對性更強,成本更低廉。讀者在收到微信的最短時間內,可以將自己的感受和建議及時回復給發布者,在線互動交流。
4.持久化讀者活動
隨著網絡信息服務的高速發展,參與館內活動的讀者人數日益減少,不少讀者,特別是青年讀者都愿意參加網絡社團組織的活動。在此基礎上,公共圖書館可利用微信平臺,開展各項讀者活動,如各類線上線下讀者互動、調查回訪、意見建議收集、讀者俱樂部建設等業務,不斷加強同讀者之間的聯系溝通,提高服務讀者的能力和水平,滿足公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三、微信在圖書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和發展策略
1.存在的問題
1.1微信的功能使用不足
微信作為一種信息交流形式,可以傳送文字、音頻、圖片和視頻。但是從目前來看,最常用的功能還集中在文字和圖片的使用上。此外,在僅有的文字、圖片內容中,能夠引發讀者關注欲望的高質量信息較少,更多的信息內容集中在通知、消息等方面。微信公共平臺服務內容的單一化和簡單化,制約了用戶對平臺使用效果的認同。
1.2信息更新頻率較低
目前應用微信公眾平臺的圖書館只有少數能夠做到堅持每天更新,大部分圖書館的內容平均更新時間都在2天甚至更長,說明我國圖書館應用微信公眾平臺還處于探索和試驗階段。內容更新的不及時直接導致了部分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被關注率低。
1.3微信公眾平臺個性化開發不足
目前讀者雖然可以通過微信平臺與圖書館進行互動,但是這種互動僅限于圖書館通過系統對讀者就預設問題進行問答,不能對讀者的個性化問題進行回答。因此,如何對微信公眾平臺進行高級功能的開發,使之與圖書館內的各種系統進行對接是下一步圖書館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2.公共圖書館微信應用的發展策略
2.1微信賬號的規范管理
目前,由于相關監管的法律法規不健全,存在虛假信息泛濫的現象。為了方便用戶搜索、辨識,圖書館最好使用圖書館全稱為微信昵稱,LOGO為圖書館的館徽、建筑。在功能說明中注明為官方微信,同時說明圖書館微信所提供的主要服務內容。此外,有關部門有必要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監督,用戶也要增強保護自身和辨別真假信息的意識。
2.2培訓專職人員進行管理
對于圖書館的微信存在著回復滯后,開設后沒有充分利用的情況。應加強相關人員的培訓,并設立專門的微信管理人員,負責發送信息、及時回復讀者的問題,可以在收到讀者信息后進行及時的整理,然后將常遇到的問題發送給所有的讀者。
2.3積極進行宣傳推廣工作
圖書館可以通過館內宣傳欄、海報、微博等方式公布圖書館微信的二維碼、微信號以及昵稱進行宣傳。例如將二維碼置于借閱前臺,讀者拿出手機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就可以在微信上關注圖書館的賬戶。圖書館還可以利用LBS+“查看附近的人”功能,獲得讀者的關注,挖掘潛在的用戶。此外,用戶通過信息的分享能起到宣傳圖書館微信的作用,在圖書館內的讀者還可以通過微信查找在圖書館內使用微信的朋友。
參考文獻
[1]圖書情報工作雜志社.知識服務推動圖書館轉型——“2012知識服務專家論壇”紀要[J].圖書情報工作,2012.56.(53):5-11.
[2]張曉林.走向知識服務:尋找新世紀圖書情報工作的生長點[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0,26(5):32-37
[3]張帆,劉新梅. 網絡產品、信息產品、知識產品和數字產品的特征比較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27(8):250-253.
作者簡介:王海(1977-)男,漢族,天津人,本科,館員,現任職于天津市少年兒童圖書館,研究方向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