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承恩
摘 要: 在信息化獲得飛速發展的影響下,文化傳播的方式也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處于新時期的圖書管理人員在適應社會發展與變遷的同時,必須要加強自身的管理能力,通過不斷的學習新知識以解決在圖書管理中所存在的諸多問題。文章通過對現階段的圖書管理經驗進行總結,并針對圖書管理的現狀進行分析,進而對今后的圖書管理工作提出若干的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公共圖書 圖書管理 分析與思考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6-0062-01
我國作為文明古國之一,在圖書管理方面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因而有著極為豐富的圖書管理經驗。然而這種管理經驗依賴于長期的積累,在面對現代文化傳播時,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嚴重制約公共圖書管理工作的進展。因此圖書管理工作應結合時代因素應進行現代化改革,實行現代化的管理模式,以促進公共圖書管理工作的發展。
一、公共圖書管理現狀
公共圖書管理工作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由于人們對書籍資源的根本需求,在現代化教育行業中占據一定地位,但是由于自身因素的影響,也造成公共圖書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從而制約公共圖書管理工作的發展[1]。其中制約公共圖書管理發展的因素,主要包括讀者的需求與公共圖書管理制度的不協調、公共圖書資源信息和讀者需求的不協調及開放范圍相對有限。讀者的需求和公共圖書管理制度的不協調,主要是指在公共圖書管理制度中,主要采用“借記還”的登記制度,針對圖書管理工作未從讀者需要,進行綜合出發,進而造成讀者對圖書資源需求不完善現象的發生。例如公共圖書針對圖書管理沒有進行明確歸還日期,造成短期內圖書資源的短缺,影響其他讀者的共同需要。公共圖書資源信息和讀者需求的不協調,主要是指公共圖書管理工作未從讀者需求出發,針對公共圖書信息資源庫的建設主要模仿高校圖書館建設,進而造成公共圖書千篇一律,不能滿足讀者個性的需求和綜合發展的需要,進而制約公共圖書管理的全面建設。公共圖書管理工作的開放范圍相對有限,是指公共圖書主要滿足地區內或者校區內讀者,不能全面面向社會開放,從而造成公共圖書管理范圍受限,客觀上制約社會對公共圖書管理工作的認可,并影響公共圖書管理工作的發展。
二、創新管理理念,實現現代化管理模式
公共圖書管理工作是高校實現對圖書管理的前提和基礎,針對公共圖書管理工作應加強時代因素,實行現代化管理模式[2]。現代化社會的發展,越來越注重人的主體地位和維護中心價值,因此公共圖書管理工作應注入“人”的元素,注重對讀者權益的維護和尊重,以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和新型讀者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實行公共圖書管理工作的現化管理模式,應更新管理理念,從思想上和行動上重視公共圖書管理工作。針對公共圖書管理工作及時“補鈣”,有利于實現公共圖書管理內容的豐富充實,從而增強公共圖書發展的“促進劑”,以實現公共圖書管理工作的落實和實現,從而推動教育事業和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實現全能型人才建設戰略[3]。因此公共圖書管理工作應堅持創新管理理念,以推動公共圖書管理工作的發展。
三、創新管理方式,實現公共圖書現代化管理
公共圖書管理工作在現代化社會的發展,實行現代化的管理模式,需要結合公共圖書管理要求,進而利用現代元素,進行公共圖書現代化管理工作的實現[4]。隨著現代化社會的發展和互聯網技術在各領域的深入運用,因此在公共圖書現代化管理模式中,應注意互聯網技術的運用。針對公共圖書現代化管理,應注意信息化源元素的引入,從而提高圖書管理工作的管理力度和效率,實現圖書管理工作的現代化建設。實現公共管圖書現代化管理,應合理利用網絡平臺,針對公共圖書管理工作,建立綜合性的信息資源管理庫,從而有效利用網絡平臺的信息進行擴充性完善建設,以促進公共圖書管理內容的充實新穎和更新及時,有效帶動公共圖書管理的現代化建設。公共圖書管理工作建立現代化資源信息管理庫,更能滿足讀者對現代化書籍和經典文獻的綜合需求,從而促進學術的交流,實現圖書管理工作的最終目的。同時也有利于將現代化學術研究成果技術展現在讀者面前,從而啟迪讀者思維和認識。另外公共圖書現代化建設,也應尊重服務讀者和保障學習發展的目的,綜合制定管理措施和發展戰略,利用網絡資源的優勢,進行對實質性文獻的補充,綜合建立信息平臺,滿足讀者對讀書的需求,同時對于信息資源的選擇,也應按照培養全能型人才的要求和學習發展特色,綜合管理信息資源,保證信息資源精華及時補充到公共圖書信息資源庫中。最后公共圖書現代化管理部門,也應結合計算機的優勢,進行公共圖書現代化管理設施的完善建設,根據計算機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技術優勢,有效帶動公共圖書現代化建設步伐。
四、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公共圖書管理體系
公共圖書管理工作的現代化建設,首先應提高供應給圖書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并促進圖書管理制度的完善。針對圖書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應從管理素質等進行綜合建設,依據公共圖書現代化發展目標和管理措施,完善管理人員的理論建設和管理水平建設,根據現代化發展特點,提高管理人員的思想認識,確保管理人員思想認識和現代化元素的協調發展。同時根據公共圖書現代化管理要求,制定管理人員的發展制度和學習加強措施,首先加強管理人員工作責任和職業態度的共同建設,確保管理人員對公共圖書管理工作切實負責。其次應通過加強相關基礎設施操作水平的方式,綜合提高管理人員的操作職能,滿足公共圖書現代化發展的根本需要。最后公共圖書管理人員應結合圖書現代化建設,提高學習水平和創新觀點,做好信息資源的管理和操作,實現讀者和公共圖書的傳遞作用,推動公共圖書現代化建設,以滿足讀者的需求。
五、優化管理制度,提高公共圖書管理水平
為實現公共圖書現代化建設,應結合公共圖書管理需要,合理優化管理制度,實現公共圖書高效管理,以提高公共圖書現代化管理水平,進而帶動公共圖書現代化建設。優化公共圖書管理制度,首先應優化管理人員隊伍建設,實行競爭上崗責任制,切實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優化管理人員隊伍建設,更有利提高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促進公共圖書管理的綜合發展。其次公共圖書管理工作,應優化管理體系,確保公共圖書管理內容的簡明扼要,能針對公共圖書管理崗位進行明確分工,并實現公共圖書高效的管理。為有效促進公共圖書管理工作的發展,應根據讀者需求綜合完善公共圖書信息資源建設,同時應完善公共圖書網絡平臺職能建設,確保網路資源和書籍資源的共同建設,推動公共圖書管理建設。最后公共圖書管理工作,應根據管理體制,完善公共圖書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公共圖書管理體系現代化體系的完善建設,實行現代化管理方式,有效提高公共圖書的社會效益和經濟利益。
結束語
雖然我國的圖書管理工作尚未與當前的社會發展相適應,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國的公共圖書管理工作因此而荒廢。我們應當正視圖書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制定出相應的解決對策,而對于圖書管理中與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部分也要進行積極的整改,做好圖書管理的創新工作,以提升我國在公共圖書管理方面的水平,使圖書管理能始終與我國的社會發展趨于一致,從而滿足社會大眾對于文化和知識的渴求。
參考文獻
[1]于新忠.關于做好圖書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J].圖書檔案,2015,(03):180.
[2]左曉英.關于高職院校圖書管理工作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5,(02):245-246.
[3]陳珘.關于做好圖書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J].黑龍江史志,2015,(05):305-307.
[4]戴君青.關于高校圖書管理工作的新思考[J].文化縱橫談,2012,(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