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櫟辰 李祥東 姜德樺
摘 要: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國防支出問題逐漸引起了各國政府部門的關注度,但就當前現狀來看,我國國防支出在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著某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因而在此基礎上,為了推進我國國際競爭力的進一步提升,要求政府機構在實施管理工作過程中應深刻認知到國防支出與經濟增長間的關系,最終由此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本文從我國國防支出需求分析,并詳細闡述了優化國防支出的策略,旨在推動我國國防領域分配工作的有序開展。
關鍵詞:國防支出 需求 政策
中圖分類號:E0-0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6-0072-01
前言
在和諧社會構建背景下,對國防與經濟建設的協調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此基礎上,為了規避財政資源分配稀缺問題的凸顯,要求我國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應著重強調針對國防支出展開調研工作,從而全方面掌控到國防支出需求,以此來提升我國整體實力,且實現財政支出的高效化分配,建構良好的社會發展空間。以下就是對我國國防支出需求與政策的詳細闡述,望其能為當前國防部門支出比例的協調性提出有利的文字參考。
一、我國國防支出需求分析
國防,即基于保障國家領土完整、捍衛國家主權所展開的與軍事相關的建設工作。而國防支出即表示國防建領域中資金的投入,例如,國防科研事業費、國防費等,同時就當前的現狀來看,我國國防支出人員生活費、活動維持費、裝備費所占的比例均為30%左右。此外,就當前的現狀來看,我國國防支出需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Smith假設在提出過程中認為,除經濟因素外,人口、政治、國家安全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國防支出高效性,因而在此基礎上,我國政府部門在對國防支出進行調控過程中應著重提高對此問題的重視程度,以此來滿足我國國防財政資源配置條件;
第二,從武器力量存量角度出來,我國國防支出需求亦體現在軍事人員人力資本等方面,因而在此基礎上,為了推進我國國防實力的提升,應注重在財力資源配置過程將部分資金投入到軍事人員經驗培訓領域;
第三,官僚政治理論在提出過程中認為,總統、外長、將軍及政府決策、行為均是我國國防支出需求的體現,即其關系著我國國防支出水平[1]。
二、我國國防支出政策實施路徑
1.強調與經濟建設的協調發展
就當前的現狀來看,我國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社會生產力無法滿足人們物質需求的問題,因而在此基礎上,我國國防支出政策在實施過程中應注重攻克社會生產力矛盾問題,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同時注重利用科技、人才、國家教育等資源打造良好的發展空間,同時就此實現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滿足國防現代化建設條件。此外,在現代化國防建設工作開展的背景下,要求我國國防部門應注重依據自身財政資源配置現狀,建構軍民兼容的聯勤保障體制,并堅守“寓軍于民”的體制改革理念,由此來增強現代國防建設創新水平,且就此加快協調政策發展步伐。
2.調整國防出口結構
在國防建設工作開展過程中強調對國防出口結構的調整是非常必要的,對于此,首先要求國防部門在建設工作開展過程中應注重明確國家發展戰略,繼而對各軍兵種之間分配結構進行調整。同時,基于信息化發展背景下,亦應注重針對國防費內部支出情況對其結構進行調整,以此來確保本土發展環境的安全,并為國家外交政策的實施提供有力的支撐條件。例如,美國在國防出口結構進行調整過程中,即將海、空軍國防支出所占比重上調至30%,同時確保陸軍支出比重占據總體的25%,由此來增強自身國防支出水平。為此,我國在國防支出政策調整過程中,應注重效仿國外成功經驗,對國防出口結構進行優化處理,同時提高海軍、空軍、二炮部隊支出所占比重,且針對信息化軍隊建設需求,對人事費、裝備購置費等層面進行優化調整,由此打造協調發展的國防建設空間[2]。
3.承擔防務負擔
英國、法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為了增強自身國防實力,分別將防務負擔值設定為2.5%、2.5%、1.5%,即處在較為成熟的發展階段。因而在此基礎上,為了逐步提高我國經濟競爭實力,要求我國國防支出政策在調整過程中應注重將防務負擔設定為2%-3%之間,從而達到最佳的國防支出調整狀態。同時,基礎承擔防務負擔的基礎上,要求我國政府部門在管理工作實施過程中,亦應注重提高對海上建設工作的重視程度,即擴大海洋資源、海上戰略資源開發等領域的國防支出比重,由此來增強我國軍事力量。
在國防支出政策調整過程中,強調對防務負擔的合理規劃是非常必要的,為此,當代國防部門在戰略調整過程中應著重提高對此問題的重視程度[3]。
4.加大人力資本建設
美國和英國在國防支出調整過程中為了增強自身軍事戰爭實力,均將人員生活費國防支出比例控制在30%-40%之間,而法國和德國在信息化國防建設過程中,甚至將人員生活費上調至50%-60%之間,同時亦在一定程度上逐步削弱了裝備費所占比重。為此,我國在信息化國防軍隊建設過程中,亦應注重擴大對人力資本的建設,同時在軍事人才培養過程中實施“信息主導”的戰略目標,在軍事人才培養過程中致力于提高軍事人才信息化水平,繼而為我國國際競爭力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撐條件。例如,美國在人力資本建設工作開展過程中為了打造良好的人力資源培養氛圍,即制定了人力資源戰略計劃,并提供了保障資金,同時增設了補償攻讀學位等,由此加快了人力資源建設步伐。為此,我國在國防支出政策實施過程中,亦應注重上調人員生活費所占比重,并逐步完善福利待遇,例如,將軍事人員基本工資上調4.5%左右,由此達到最佳的人力資本建設狀態,滿足國防支出戰略實施需求,達到最佳的戰略發展狀態[4]。
結論
綜上可知,我國在國防支出比例劃分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資源配置不完善等問題,影響到了國防實力的提升。因而在此基礎上,為了打造良好的國防軍事發展環境,要求我國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應注重對國防支出政策進行合理化調整,同時從加大人力資本建設、承擔防務負擔、調整國防出口結構等層面入手對傳統財政資源分配模式進行優化處理,由此達到最佳的資源分配狀態,且就此滿足信息化國防建設條件,達到最佳的國防支出調整狀態。
參考文獻
[1]安家康,陳曉和.國防支出效率的測算及國際比較——基于DEA的分析[J].財貿經濟,2012,11(03):38-45.
[2]楊育林,席建國.國防支出與私人部門經濟增長的動態關系分析——基于擴展的Feder—Ram模型[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06):72-74.
[3]丁詠梅,龔安權.中國國防支出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J].今日中國論壇,2013,23(19):487-492.
[4]安宸.基于擴展(Lag-Augmented)VAR模型的國防支出與經濟增長的因果關系檢驗[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02):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