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淑萍


摘 要: 由于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小學生往往不敢問、不愛問、不會問,或問得壓抑、猶豫、缺乏自信。本文以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習慣,激發學生質疑興趣,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培養學生獨立質疑能力。談談自己在課堂上如何培養學生敢問、愛問、會問的做法。
關鍵詞:質疑 合作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6-0146-01
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著名科學家李政道也說:“學問,學問,要學習提問。”可見,“問”是思維的開端,是創新的基礎。現代教學提倡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學會質疑問難,進而分析和解決問題。但是,并非所有小學生都敢問、愛問、會問。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疑為線索,以思為核心”,逐步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使其養成多思善問的習慣。現以“圓的周長”為例,談一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一、營造輕松自由的氣氛,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習慣
少成苦天性,習慣成自然。可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是多么重要了。在現代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之一。由于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小學生往往不敢問、不愛問、不會問,或問得壓抑、猶豫、缺乏自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辦法讓課堂形成一種輕松、自由、熱烈的氣氛,使學生感受到質疑問難的心理自由,幫助學生克服質疑問難的心理障礙,增強其勇氣和自信心,逐步形成敢于質疑的習慣。例如:在課前準備時,教師說:“同學們,今天老師愿意和同學們成為學習上的伙伴,同學們可以和老師交朋友,待會兒上課時,你們有什么問題,可以問班上的同學,也可以問老師。”
二、創設疑惑情景,激發學生質疑興趣
興趣是兒童入門的先導。愛因斯坦說過:“最好的老師莫過于熱愛。”兒童有了熱愛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就會在活動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創設疑惑情景,目的在于誘導學生積極提問,將學生的認知結構與教學目標(學生問題)充分暴露于課堂,以利于通過討論解決問題。例如:在引入新課時,課件出示:新“龜兔賽跑”。
(如圖所示)森林中在開運動會,烏龜和兔子正在爭奪冠軍,烏龜跑的是邊長40米的正方形跑道,兔子跑的是直徑40米的圓形跑道,它們倆同時從A點經B點跑了一圈,又同時回到A點,這下可難住了老虎裁判。學生聽到這里疑問頓生:“誰是冠軍?怎樣評判?烏龜所跑的路程是正方形,怎樣求正方形的周長?兔子所跑的路程是圓形,怎樣求圓形的周長?學生由自言自語很快過渡到“問”聲不絕。這樣,激發了學生的質疑興趣,為下一步進行自主學習創造了良好的開端。
三、留下充足的思考時空,引導學生學會質疑
“問”,源于思。它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環節。一個問題的提出往往需要時間和空間,只有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才能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提出開放性問題的材料,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機會,留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怎么想就怎么問,問錯了沒有關系。同時引導學生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現象到本質地提出問題,讓學生慢慢地學會質疑。例如:在測量圓的周長時,給學生提供了一元的硬幣、象棋子、在紙片上畫出的圓、細繩和直尺等材料。讓學生想辦法測量它們的周長。(給學生留了三分鐘的時間思考)學生想了一會,學生自言自語地說:“用什么方法測周長?用什么工具呢?”當學生用細繩測量畫在紙上的圓的周長時,感到不方便,學生便疑問頓生:“是否還有其它方法測量圓的周長呢?怎么測呢?”有的幾個學生自成小組共同討論,有的學生還起來問老師。
四、因人而異,培養學生獨立質疑能力
“問”,因人而異。由于學生認識結果、思維方式、學習風格的差異,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惑與不解也不盡相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正確對待個體差異,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因人而異地引導學生大膽質疑,逐步形成多思善問的習慣,以此培養學生獨立質疑的能力。創設小組合作學習情景,意在充分利用學生的個體差異,以此培養學生互相提問的主動性、流暢性、有序性,促進學生獨立質疑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小組合作求c與d的比值時,教師說明:以百分為基礎,提出和回答一個問題獎10分。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問:“你會測XX的周長嗎?怎樣測?你會測它的直徑嗎?怎樣測?”,“你求得的c與d的比值是多少?”,學生試著問、想著問、爭著問,經過問與答,自由矯正。這樣,既鞏固了求c與d比值的方法,又培養了學生獨立質疑能力、表達能力和合作競爭意識。
五、創設互動情景,培養學生共同質疑的能力
“問”,表于言。無論哪種形式的提問,都是某一命題的疑問形式,對小學生來說,還存在著語言表述障礙。創設小組互動情景,意在消除這種障礙。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既提倡獨立思考提出問題,也提倡小組合作提出問題,以此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共同質疑的能力。例如:在鞏固練習時,提供的材料是:(課件出示)老虎裁判請烏龜和兔子重新比賽,兔子的比賽路線是從A點出發,沿三個小圓的周長經B點回到A點;烏龜的比賽路線是從A點沿大圓的周長經B點回到A點。根據情景,同學們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小組學習)經過短暫的思考,提出了以下問題:兔子和烏龜比賽的路程相同嗎?誰是冠軍?如果他們同時到達,誰跑的路程多?誰又是冠軍?小組內討論解決問題,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請教老師。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培養了學生共同質疑和與人合作的能力,這正是合作學習的魅力所在!
六、創設反思情景,培養學生自我質疑能力
“問”,終于省。兒童學習的過程是個體在充分交流與共享中生成、修改的“再創造”過程。它必須經過反復思考、深入研究、不斷調整才能完成。這就需要學生有較好的反思意識和能力。因此,反思不僅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品格,更是創造性學習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創設反思情景,旨在訓練學生自我質疑,培養其內在能力。例如:在鞏固練習結束后,以學生自問作為結尾。問:“我今天學習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還有什么沒有弄懂?”“學習了什么方法?”“它可以用在哪些地方?”這樣,學生經過自我質疑,不僅讓學生學習的新知識得到梳理和升華,而且培養了學生自我質疑的能力。
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量營造一種民主、和諧氣氛、留下自由思考時空、創設各種情境,因人而異地鼓勵和引導學生質疑,促進學生質疑能力的發展,逐步養成多思善問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