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相棟 朱榮杰 王景波 相斌
摘 要: 文章分析了地方性對建筑設計的影響,提出了山地景區建筑設計中表達地方性的方法,探討了平邑蒙山景區的地方性特征及表達技巧。
關鍵詞:山地景區 建筑設計 地方性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6-0267-01
山地景區建筑是景區重要的標志物,其特色影響到游客對景區的感知認識和對景區的滿意度,而景區建筑特色的設計根植于山地景區的地方性。地方性越強,旅游景區與客源地的差異就越顯著,游客在游覽時感知就愈強烈,印象就愈深,滿意度愈高。如何在山地景區建筑設計中表達景區的地方性呢?文章以平邑蒙山景區為例,對該問題進行探討,尋找山地地方性表達的方法。
一、地方性內涵及對建筑設計的影響
地方性是一個地方自然環境和事物、人文環境及事相、文化精神的凝練。地方性是一個地域特色,構成了與其它區域的差異。自然條件、資源、環境及經濟成就、社會重大事件、人文歷史、地方名人、文化藝術、古建筑及遺址等要素都深深地影響著一個地域的地方性,并對一個地域的建筑設計產生重要影響。
自然條件及環境對建筑設計有顯著的影響。如我國南北方地區氣候不同,建筑明顯不同。南方地區高溫、多雨、潮濕,建筑設計多強調通風、遮陽、防潮、排水等功能。北方地區寒冷、少雨、干燥,建筑的設計多重視防寒、保暖、透光等要求。地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及與周圍建筑的環境融合度影響著建筑的空間與平剖面設計等許多方面。
地域文化包括生活方式、民族習俗、人文歷史、地方藝術等多個方面。它們對建筑空間組合、色彩及外觀造型等設計的影響突出。如山區居民的建筑多采用灰瓦、石塊,與山區的生態顏色相協調。
二、山地景區建筑設計中表達地方性的方法
首先,在建筑設計時,應當盡量推薦采用山區當地特有的建筑材料。因為地域性的建筑來源于人們長時間地適應了當地氣候、環境、地形、材料等條件。在山區,盛產木材、毛竹,山區的游憩木屋、游步道、休憩亭子等建筑可充分利用當地的木材作為原料。石頭一般是山區大量的資源,將石頭制成石材,用于山區賓館、民居等建設,也能很好地體現山區的地方性。
其次,應善于借鑒當地傳統的建筑符號。山區居民的石墻石屋院落及有一定坡度的石階路,都是當地的建筑符號。如在山區建筑設計中,借鑒山區居民的石墻石屋院落的特色,定能為設計增色不少。
再次,正確使用當地的建筑色彩。把象征地域文化的色彩大量運用到建筑上,可以讓設計風格具有更強的識別效應。如山區以綠色為主,色彩的地區性特征清楚明確,山區建筑使用灰色,可讓人產生天人和諧的感受。
三、平邑蒙山景區的特征
1.平邑蒙山景區簡介
平邑蒙山景區位于蒙山之陽,境內主峰龜蒙頂海拔1156米,為山東第二高峰,有“岱宗之亞”的美稱。景區分布有鷹窩峰奇觀、偉人峰、江北第一竹園、九龍潭飛瀑、白云巖道院、東蒙古道等眾多景觀,人文景觀豐富。鷹窩峰奇石神妙。萬壽宮建于北宋,道教盛行,道眾曾達數百人,宗教氛圍濃厚。宮內有“玉皇殿”、“三清殿”等建筑,古松眾多,翠竹廣布,松竹常青,春華秋實,景色宜人。
蒙山屬暖溫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植被茂密,生態環境優美。據中國科學院環境評價部測定,山內空氣負氧離子含量220萬個/立方米,被譽為“天然大氧吧”、“森林浴場”。因空氣質量好,生存環境優越,周邊長壽老人眾多,又被譽為“東方養生長壽勝地”。
景區內分散居住大量農村居民,這些居民依據山區的環境和條件,形成了適應蒙山山區的農業生產制度、農業產業結構和方式。山區以板栗、桃、山楂為主的經濟林業和果業面積大,產品質量好。利用山區內的巖石、林木等各種原材料,形成了集生產、生活為一體,安排合理的富有沂蒙山區特色的山區院落。
2.平邑蒙山景區的特征
山地特色突出。景區內主要是高度、大小不一的山峰,多達幾十座,峰谷的落差達數百米。山峰陡峭峻拔,氣勢雄偉。
環境優美,生態極佳。景區內森林茂密,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長壽文化厚重,特色濃郁。
人文歷史悠久,文化氛圍濃厚。萬壽宮始建于宋代,建筑面積千余平方米,觀內古樹參天,宋代道教盛行,道眾眾多,游客云集,香火旺盛。
山區民居農家特色明顯,民風淳樸。山區農家小院石質院墻堆疊有序穩固,石構房屋墻壁棱角清晰、平直,屋頂的蓋草或灰瓦使房屋與山區融為一體,反映了居民天人合一的理念。當地居民熱情好客,每到有客人來訪,親自為客人制作他們認為最為珍貴的禮品——石磨工藝煎餅,與客人分享,讓客人深深感受到他們的豪爽的好客文化。
四、平邑蒙山景區地方性特色的表達
1.強化山地建筑的本土性
本土性是任何地區地方性的特質,最能體現其地方性,利用本土性對地方性的表達效果自然明顯。如在景區主峰龜蒙頂,山勢陡峭,地形多變化,無大面積的平坦用地,建筑用地條件復雜,可依山勢而建,逐步抬升建筑的地勢高度,形成層疊有序、高低錯落的建筑組群,造就依山順勢、隨意自然的建筑形式。再如,為了突出景區優美的生態特色,景區游步道、觀景點宜設計成木結構或仿木結構,或利用山區石料的石階道路。
2.建筑設計宜就勢彰魅
如針對景區山地的特色,在鷹窩峰的觀景點可設計適度懸空的亭臺,在景區深部可設計一些若隱若現的閣、樓,在景區登山游步道沿線,可設計一些體量合適、布局合理、適應山區用地有限性的休憩亭臺,為了與景區綠色主色調相映,景區宜選用青灰色為建筑的主基調。
3.建筑布局宜選用山區農家院落的形式
山區農家院落是山區民居的特色,與山區環境相映,且與城市的樓房結構明顯不同,可讓客人充分感受體驗山區淳樸的農家生活文化。
4.展示景區長壽文化
從增加蒙山景區的養生功能看,小道宜有起伏,宜增加吸引人們活動的攀爬、跳躍的建筑,增加游客活動量。
總之,建筑設計者應積極研究山地的地域性,推出反映山區地方特色的的建筑產品,渲染山地景區特色,傳播地域文化,把地域文化和時代特征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易金鋒.營造景區主題特征的建筑設計手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0.
[2]http://www.mengshan.gov.cn/index.php r=zjms/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