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榮
摘 要: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復興中華民族的重要內容。如何確立和發揮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成為當前必須盡快解決的重要課題,探索文化館如何建立符合公共文化服務要求的可行路徑。
關鍵詞:文化館 公共文化服務 位置
中圖分類號:G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6-0289-02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復興中華民族的重要內容。文化館能夠加快我國在地方上的文化建設,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水平在不斷的提高,除了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還需要做出突破,突破陳舊觀念的局限性,打破思想的保守,提高創新意識和擴展性,而這些部分成為了文化館建筑形式與存在意義的難題。如何確立和發揮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成為當前必須盡快解決的重要課題,本文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內涵、文化館的基本特征進行分析,并研究了積極發揮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的主體作用,重點構建符合公共文化服務要求的文化館。以求探索文化館如何建立符合公共文化服務要求的可行路徑。
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內涵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就是面向大眾的公益性的文化服務體系。主要包括先進文化理論研究服務體系、文藝精品創作服務體系、文化知識傳授服務體系、文化傳播服務體系、文化娛樂服務體系、文化傳承服務體系、農村文化服務體系等七個方面。先進文化理論研究服務體系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具有引導性意義。
1.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1.1建設公共文化服務網絡
以大型公共文化設施為骨干,以社區和鄉鎮基層文化設施為基礎,加強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電臺、電視臺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一批代表國家文化形象的重點文化設施,完善大中城市公共文化設施,在鞏固現有圖書館、文化館的基礎上,基本實現鄉鎮有綜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動室,在中西部及其他老少邊窮等地廣人稀地區配備流動文化服務車。
1.2建設公共文化服務的各項工程
一是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二是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三是社區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工程。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對于建設和諧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文化館是公共文化體系中重要機構,又是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的職能部門。它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工作是否能得以順利開展的關鍵所在。
二、文化館的基本特征
文化館是基層的文化事業單位,文化館是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傳播先進文化的載體。它有三個方面基本特征。
1.文化館的公共性
公共性是文化館機構性質的高度概括。文化館的公共屬性決定了文化館的服務對象,必須是廣大人民群眾,具有廣泛性和群眾性,它的服務方式是以提供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為主。群眾文化事業是整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修養,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精神生活的需求,娛樂的滿足和身心健康,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文化館的服務性
它的服務內容主要就是開展具有鮮明時代性、民族性、科學性、思想性、藝術性的群眾文化活動,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在新的歷史時期,文化館應當按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要求,在服務意識,服務機制,服務功能,服務能力和水平等方面作出新的探索。
3.文化館的主導性
文化館是政府公益性事業單位,是當地社會文化活動的指導中心、創作中心、培訓中心、活動中心,是學習、宣傳、實踐先進文化的主體力量,在社會發展的各個時期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三、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作用
伴隨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文化發展受到了重要的影響,新時期文化建設得到空前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漸完善。文化館作為服務體系的重要部分,其服務功能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起到重要的作用,加強文化館建設是時代的最新要求。我們應積極發揮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的主體作用。
1.文化館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重要標志,是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載體。
2.文化館的職能
文化館以文藝的形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開展公益性文化藝術服務和社會藝術教育工作,輔導培訓基層文化人員和文藝骨干,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組織創作生產和推廣群眾文藝作品及其它公共文化產品,組織開展相關文化理論研究,保護和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組織開展文化交流活動等。省級文化館、地市級文化館職能要充分體現對下級文化館業務工作的指導、輔導,縣級文化館的職能要充分體現對鄉鎮(街道)文化站以及村(社區)文化室業務上的支持和指導。
3.文化館的核心價值
文化館的核心價值是傳承、創新、引領、繁榮。傳承,即傳承傳統文化;創新,即創新現代文化;引領,即引領時代風尚;繁榮,即繁榮文化生活。
在我國,文化館是通過政府機關設置的一種社會公益性的文化傳播機構,主要是服務于大眾,以提高國民思想覺悟與精神質量為其目標與發展依據。調查顯示,在以往的各個歷史時期內,文化館都能充分發揮其作用,將中國社會公共文化及意識形態在公眾中傳播開來。
四、構建符合公共文化服務要求的文化館
近年來,各地文化館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以合山市文化館為例,合山市文化館主要經營傳播文化藝術知識、開展宣傳娛樂教育活動,該市以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契機,大力推進文化惠民工程。一是堅持文化服務場地免費開放,受益人數達95874人,較2010年增長32%。二是加大群眾文化活動力度。舉辦了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春晚、新春鋼琴演奏會、新春山歌演唱會等,深受群眾喜愛。
文化館對時代發展要求相比、與廣大群眾的期待相比仍然存在薄弱環節和不足。那么,如何構建符合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求的文化館?
1.要進一步加強設施建設,完善設施設備
文化館最主要的設施包括硬件和軟件設施,硬件設施指館和相關的設備,軟件設施指工作人員及相關制度等。這些都要完善。
一座好的文化設施,其造型和外觀應該能夠充分體現當地的文化特質、文化特色,體現當地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和文化符號。此外,三館內部的裝飾、環境布置和項目設置也應該充分體現文化品位和文化內涵。在其裝飾材料的選擇、色彩的搭配、設施設備的配置、功能區的分割、墻壁和空間的布置、氛圍的營造等方面,都應體現一定的文化品位,讓人于舒適、舒展、溫馨、愉悅中感受到一種濃郁的文化藝術氣息。
2.要提升文化內涵,增強文化魅力
第一、提升產品的文化內涵。文化館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優質、豐富的公共文化產品。文化館所生產和提供的產品一定要有含金量,要有藝術品位和文化內涵。人民群眾需要精美的精神食糧。
第二、提升人的文化內涵和服務的文化內涵。文化館人應該有文化,懂文化,有文化學養、文化內涵,應該是典型的文化人,并且具有一定的專業文化藝術特長。應該特別熱愛自己的職業,有著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為社會提供高端的文化藝術服務。服務項目應該力求做到新穎、獨特、益智、有趣,貼近當地的文化傳統,貼近老百姓的文化需求,讓人民群眾樂于接受、樂于參與。
3.要做到供給和需求有效對接,要建立群眾需求、評價和反饋機制
以“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滿意度導向”為原則,以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根本任務,深入實施“文化引領”戰略,建立以群眾為主導、符合轄區實際、包含“需求征集→項目評審→預告供給→評價反饋”等可循環內容的文化館服務群眾需求征集和評價反饋機制,拓寬公眾信息渠道,暢通需求表達途徑,不斷增強群眾對文化館服務的知曉度、參與度和滿意度,有效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實現公共文化產品供給與需求的有效對接。
4.要提高文化館治理能力,組建文化館理事會
吸納有關方面代表、專業人士、各界群眾參與管理。理事會要有效地履行職責,理事會對文化館的人事任命或提名,預算及其執行、日常運行的監督,理事會有對文化主管部門的人員、有文化館或圖書館的副館長,外部理事在具體管理和監督方面等監督。
5.要強化責任意識和危機意識
實現文化館建設、產品與服務的轉型升級,提高文化館系統的整體服務效能。
6.做好免費開放服務
文化館設置免費開放服務應遵循以下原則: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貼近性、引導性、創新性等。做好以下各項免費開放服務:
6.1陣地服務項目設置
6.1.1舉辦公益性演出。利用文化館的音樂廳舉辦公益性交響樂演出、公益劇場、文藝演出、公益電影、群星舞臺、雅韻坊、故事會、免費書場、廣場文藝演出等。
6.1.2舉辦公益性培訓。舉辦公益講座、免費市民藝術學校、群星展廳、民間工藝坊、免費開展少兒聲樂、流行歌曲演唱、中老年合唱、老年藝術、電子琴、古箏、二胡、成人形體、交誼舞、拉丁舞、兒童畫、書法、國畫、剪紙等普及性文化藝術培訓。舉辦打工學堂、市民講堂、文藝創作輔導班、基層文化干部和文藝骨干免費培訓等。
6.1.3免費開放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廳。公益展覽展示傳承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精粹和精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免費為群眾提供視聽服務、報刊閱覽室、公共電子閱覽室、數字文化館體驗區。
6.1.4免費組織文藝沙龍。免費為基層文藝骨干提供交流文藝作品、切磋創作技藝的平臺。免費發放群眾文藝資料和館辦群眾文化雜志。群眾文化論壇或公共文化論壇。免費舉辦群眾文化或公共文化理論研討活動。
6.2流動服務項目設置
文化館可組織演出團隊到基層開展文藝演出;群文流動大講堂;文化館組織業務干部送講座到基層、農村、社區;采用大篷車的形式下基層進行流動巡回式的攝影展覽。組織開展區域內文化交流活動;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組織書法家進校園,開展面向中小學生的書法普及教育活動;組織業余文藝骨干進行創作采風活動。
6.3數字化服務項目設置
建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層點,免費為群眾提供相關服務。建立公共電子閱覽室,免費為群眾提供上網服務。建立網上文化館,利用文化館網站,開展網上資源查詢、信息發布、師資介紹、網上報名、網上咨詢、網上輔導、網上展覽、網上比賽、網上講座等服務。
只要以“完善體系、提高效能、促進公平”為綱領,著眼于文化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完善頂層設計,轉變政府職能,強化社會參與,創新管理方式,增強文化館建設的投入,促使工作思路的創新,創辦具有亮點的文化品牌項目,并且將從整體上推進陣地免費社會文化活動的開展,使人民群眾真正成為社會文化活動的受益者,從另一角度上反映出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方針政策。相信這必將對文化館事業乃至構建現代公共文化體系建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