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 王莉蘋
中圖分類號:D63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6-0312-01
網絡輿情是把“雙刃劍”,在意識形態領域交鋒的主戰場上,必須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在網絡輿情“沉默的螺旋”上升之際提前介入,在“群體極化”形成之前果敢“亮劍”,用法律武器提高網絡輿情危機的應對能力,搶占輿論斗爭主陣地、打好主動仗,奪取主導權。
一、健全網絡輿情危機導控法律法規體系
龐德曾說:“法是社會控制的最終有效工具。”網絡輿情危機的有效平息需要健全的法律機制進行引導和管控,方可化解沖突;因此,在網絡輿情應對中必須將法律法規體系的健全和完善擺在戰略首位。
第一,轉變網絡輿情應對觀念,強化法律導控意識。要理性應對網絡輿情,不能采取過激的輿論斗爭方式,必須將以往非理性的“封堵”策略轉變為有效的法律導控,強化網民對網絡輿情認知的法律意識,增強網民輿情觀念認同感和輿情危機炒作的法律威懾力,通過法治思維澄清事實真相、疏通輿情危機,回應媒體的獵奇心理和網民的質疑,轉變“被動挨打”的局面。
第二,健全網絡輿情應對法律制度,重構法律導控秩序。健全的輿情應對法律體系是有效導控網絡輿情危機的制度性屏障。首先,加緊完善網絡輿情管控的法律法規,制定適合互聯網時代的《網絡管理法》、《危機應對法》等網絡法規,防止網絡“失范”,建立權責明晰的網絡管理法規體系,加強敏感輿論資訊管制,規范信息發布機制,關注敏感論壇,過濾不良信息,制定新聞發布和管控制度,切實將網絡輿情危機納入到統一的程序和制度中,更好地用法律手段來調整并建立緊急狀態下的輿情危機管理機制,依法管理網絡,確保網絡輿情規范有序。其次,以法律制度提高網絡輿情管控的戰略地位,成立專門的網絡中心,不斷加強網絡“把關人”制度建設,建立網絡隊伍培訓機制,提高輿情危機應對能力,通過制度性建設將網絡輿情危機導控常態化,增強網絡虛擬戰場的事實存在,為輿論斗爭掃清障礙。
第三,加大投入力度形成體系。目前,我國雖然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網絡大國,但我國先進的網絡安全產品和關鍵領域安全設備主要依賴進口,主流防火墻技術和殺毒技術大都來自國外,網絡安全技術仍然“受制于人”,網絡安全防護方面還很薄弱。為此,我們必須在高度重視網絡安全戰略意義的同時,加大對網絡安全技術和裝備建設的投入力度,加快網絡空間作戰技術和裝備的研制攻關,建立享有自主知識產權、國際領先、滿足自身需求的網絡安全技術產品,形成具有中國特點的“網絡安全體系”,全面提升我國守護網絡邊疆的實戰能力,牢牢掌握網絡安全的話語權、主動權和控制力。
加強科學研究強化應用,有網絡戰爭必然有網絡國防。近年來,我國在網絡實務中采取了一些強有力的措施和舉動,組建了“網絡藍軍”,并加強了網絡作戰相關理論和實戰應用的研究等。但從側面看,相關科學研究成果相對單一、零散而不全面系統,亟待加強網絡安全相關理論和戰法研究力度,亟待在各大院校開設相關學科,亟待培育網絡安全技術人員,亟待加強對網絡建設應用操作層面的戰略規劃,亟待建設適應網絡安全需要的新型作戰力量體系。加強普及教育促進轉化,當今,信息網絡已經成為我們必須搶占的思想文化陣地,并成為意識形態的傳播工具和“必爭地”。近年來,一些西方國家利用信息網絡大打“精神滲透戰”,大量傳播西方普世價值和腐朽思想觀念,國內極少數不法分子也借助網絡輿論巨浪為虎作倀。西方反華勢力“內外夾擊”的網絡戰爭戰法戰術致使我國有的青少年在網絡消極信息的沾染、迷惑和滲透下,道德意識、價值觀念和民族意識逐漸淡化,成為網絡腐朽思想文化的附庸。在加大監管力度的同時,注重網上與網下相結合,有效利用信息網絡優勢,有效借助鮮活載體平臺,增強人民群眾的網絡安全意識、憂患意識和為網絡國家建設衷心奉獻的犧牲精神,培養人民群眾成為網絡安全的“忠誠哨兵”。
二、建立網絡輿情危機預警研判機制
網絡信息因政治性、敏感性強,素來被網絡媒體追逐、熱議,健全的輿情危機預警研判機制是有效應對突發事件的關鍵環節。首先,建立輿情危機預警監測機制,設立網絡輿情處置會議制度,組建專門“網絡輿情信息系統”,依賴專用網絡監測軟件,及時準確追蹤、預測、掌控網絡輿論的時空分布與主要內容,全天候對輿情進行監測,準確把握網絡輿論動向和發展規律,為控制輿情發展提供最佳時機。其次,健全輿情危機分級分類管理制度,及時判斷危機的性質、程度及發展趨勢,將對危機局勢的預測分析轉化成預防和應對危機的行動策略,擠壓不良信息生存空間,最大限度地縮短反應、處理時間,提高網絡預警、管制效率,搶占輿論引導先機,形成輿論攻勢。
三、建立網絡輿情突發事件應急預防處置機制
網絡輿情事發突然,應急預防處置能力是衡量導控水平的重要標志。針對網絡輿情的傳播機理,健全網絡輿情危機預防和處理體系,完善相關配套規則,組建專門性輿情突發事件處置領導機構,建立突發事件新聞發布機制,分級制定危機判斷標準和預設方案,避免虛假資訊“流竄”蔓延,做到未雨綢繆,一旦危機爆發便有章可循,使輿情導控由被動轉化為主動,避免出現“蝴蝶效應”;同時,密切關注輿情動態,及時掌控前瞻性資訊,確保對事態的第一時間獲知權,根據網絡輿情發展態勢制定網絡輿情危機處置行動手冊,明確工作流程,研判各國網絡輿情危機處置案例,擬制各種輿情危機預防和處理的法律預案,確保在網絡輿情危機應對上,做到預案在先,機制靈活,臨“危”不懼,處變不驚。
四、建立網絡輿情危機導控問責追究機制
法律的價值在于實踐。健全的問責追究機制是確保網絡輿情導控在第一時間得到貫徹落實的關鍵。建立以國家政府、保衛部門、公安機關等組成的平“戰”合一、中央與地方系統配套的問責追究領導機制,明確網絡輿情導控問責范圍、對象和標準,對處置不當的網絡群體事件給予相應查處,甚至追究法律責任;此外,嚴厲打擊網絡違法犯罪,對惡意散布危害國家安全利益的,根據具體情節,采取多種法律手段進行制裁和懲處,從而提升解決網絡輿情的能力,不斷提高網絡輿情管控的戰略地位。
網絡輿情是一把“雙刃劍”,置身于新變革的時代大潮,在直面云詭波譎的網絡輿情斗爭中,不僅要在戰略上重視網絡輿情交鋒的嚴峻形勢,更要在戰術上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對網絡輿情危機進行預警研判和應急處置,搶占輿論斗爭主陣地,掌握輿論交鋒的“戰場”主動權,捍衛國家的網絡領域安全。
參考文獻
[1]鄒新.新媒體語境下的高校宗教滲透問題芻議[J].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4 (04)
[2]崔波.風險社會下傳播秩序的重構[J].東南傳播. 2009 (11)
[3]李東,杜柯柯,張忠強.新媒體涉軍輿情管理策略研究[J].未來與發展.2014 (07)
[4]李文竹.關于“報紙消亡”四種論說的再思考[J].陰山學刊.2011(04)
[5]弋鵬,黃慧慧.新媒體對高校理工科學生網絡價值觀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文教資料. 2014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