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習近平強調“在干部培訓中黨性教育是關鍵”。2015年 12月全國黨校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把黨校姓黨作為立校辦學之本”。縣級黨校作為黨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基層領導干部的搖籃,承擔著基層干部黨性教育的重任,實現縣域經濟和社會的跨越發展,必須把黨性教育貫穿到基層黨校的教育培訓中,切實提升縣級黨校的干部培訓職能。
關鍵詞:黨性教育 縣級黨校 培訓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6-0361-01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抓好黨性教育這個核心,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價值觀”。全國黨校工作會議要求各級黨校要加大黨性教育在干部教育培訓中的比例。
一、縣級黨校加強黨性教育的困境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時期干部隊伍建設的需求和新時期黨性教育培訓的特點,縣級黨校在加強黨性教育存在一些困難。
1.黨性教育的內容空洞、形式陳舊,缺乏創新力
一是內容上太注重理論灌輸。目前縣級黨校的黨性教育課課時嚴重不足,甚至多個班次培訓內容基本相同,沒有針對性,滿足于一般說教,社會理論問題、熱點及難點問題聯系實際不夠。二是黨性教育教學形式單一。突出單項灌輸,缺乏互動交流,即使有互動,也是淺嘗輒止。學員只是被動的接受教育,沒有主動的學習實踐,黨性無法轉變成工作中的強大動力,從而造成黨性觀念虛化。三是缺少黨性教育資源、基地。因為現有條件束縛,縣級黨校大多缺少黨性教育資源和基地。或者因為資金欠缺,沒有在干部培訓工作中開展體驗式、現場式的黨性教育,從而使紅色革命教育基地沒有在縣級黨校黨性教育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2.黨性教育的理念偏差、管理不當,缺乏吸引力
縣級黨校在開展黨性教育的過程中,普遍存在機械認知的問題。一是作為縣級黨校本身,對于如何開展黨性教育沒有合理的規劃,認為只要和“黨”字沾邊就是黨性教育,導致黨性教育培訓流于形式,缺乏實效性。二是外界環境對縣級黨校的認識不足。不少人認為黨校特別是縣級黨校可有可無,沒有從事關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的高度認識黨校工作、看待黨校工作,在地方和基層還存在“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問題。三是縣級黨校的黨性教育管理機制沒有與干部的任用、選拔、考核相銜接,造成部分干部到黨校參加培訓的態度不端正,認為“學好學不好一個樣”,使得培訓管理工作沒有任何約束力。
3.縣級黨校黨性教育的師資力量薄弱
縣級黨校條件落后,教師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渠道有限,自身缺乏黨性鍛煉,教學、科研缺少與外界環境和相關業務部門的溝通聯系,不能及時了解掌握黨委政府的工作思路,思想僵化現象嚴重,多數教師在科研工作和教學備課中存在理論脫離現實、閉門造車的現象。在黨性教育開展過程中,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體系把握不夠準確、一知半解,對黨的理論政策創新發展不夠及時,使黨性教育缺乏戰略思維、黨性修養、決策眼光。
4.縣級黨委、上級黨校對縣級黨校黨性教育的重視不足
由于許多地區黨委、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發展經濟和社會建設上,對縣級黨校的干部培訓工作不夠重視,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經費投入,沒有把干部黨性教育提到應有的高度去重視。黨委政府對黨員干部重使用、輕培訓,隨意縮短甚至取消培訓工作。縣委組織部門主管干部教育培訓,在干部培訓的教學內容及安排上起主導作用,導致縣級黨校“主辦職能”趨于弱化,甚至只負責安排培訓場地、擔任個別課程的授課及培訓的后勤管理工作,黨校干部培訓“主渠道、主陣地”逐漸被取代,使得縣級黨校在加強黨員干部的黨性教育上無能為力。
二、縣級黨校在新形勢下加強黨性教育提高培訓職能的對策
1.突出黨校姓黨,深化黨性教育內容
黨校姓黨決定了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是黨校教學的主課,縣級黨校更要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作為黨性教育的中心內容,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堅定基層黨員干部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引導基層黨員干部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立場觀點方法。在主體班次中專門設置“黨性教育單元”,加強黨史、國史教育和馬列經典著作的研讀,運用生動的黨史材料,使整個黨性教育課變得生動形象,確保教學內容和時間,保證黨性教育課不低于總課時的20%。
2.整合多方資源,創新黨性教育形式
首先變單向灌輸為雙向互動,爭取每次主體班次都安排互動交流發言,讓學員通過聽取黨性理論知識,結合自身工作實際,進行理論探討和思想碰撞,堅定黨性修養。其次,在主體班次準備工作中,針對不同學員開展調研,了解學員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廣泛采用研討式教學、案例式教學、體驗式教學、情景模擬式教學和現場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引導學員理論聯系實際,在理論指導和現場參觀中領悟黨性。再次,通過挖掘當地的紅色教育資源,搭建黨性教育平臺,引導學員瞻仰革命圣地,認清時代重任,提高黨性覺悟。還要加強與上級黨校和同級黨校的溝通聯系,統籌協調黨校系統的黨性教育資源,制定完善的辦學質量評估體系,通過上下聯動不斷提高黨性教育質量和水平。
3.提高科研水平,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科研工作是基層黨校開展工作的基礎,縣級黨校作為黨委政府的思想庫,必須找準定位、明確職能,聚焦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圍繞縣級黨委和政府重大決策,深入研究社會熱點難點,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加強理論總結和理論創新,結合時代特征和當地實際,積極推進新型智庫建設,引領黨員干部正確加強黨性鍛煉。
不斷優化縣級黨校教師隊伍的學科結構、層次結構、理論深度、學歷結構,發揮骨干教師的傳、幫、帶作用,爭取機會讓專業學科教師去上級黨校和高等院校進修深造,提高教師自身理論水平和黨性修養。組織教師去一線、去基層掛職鍛煉,加深對國情、黨情、縣情的了解,打造出優質精品課程,“每年領導干部講課總課時占黨校主體班次總課時比例不低于20%”,保證當地領導干部對黨校黨性教育的重視,提升縣級黨校黨性教育的實效。
4.加強和改善縣級黨委、政府對黨校工作的領導
縣級黨委要把辦好、管好黨校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切實加強對黨校工作的領導,定期研究解決縣級黨校在改革發展中的重要問題,幫助黨校解決實際困難,支持黨校外派教師掛職鍛煉、進行社會調查。縣級黨委、政府還應把黨校的全年工作納入全縣每年的整體工作來部署,緊密結合當地實際和干部培訓需求,計劃安排每年縣級黨校的培訓班次、宣講任務、調研匯報,確保縣級黨校黨性教育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49.
[2]中國共產黨章程[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2.?
[3]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北京.2015.
[4]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呂文賢,女,(1986.2-),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碩士研究生,助理講師,主要從事黨建、社會問題、文化熱點等相關問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