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曉
摘 要: 洛神故事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申報洛陽市獲批。它的屬地問題備受爭議,一說它屬洛陽市,一說它屬偃師市。從曹植寫的《洛神賦》里的關鍵地點轘轅、通谷、景山來看,它們明明顯顯就是在偃師境內!故事中曹植在洛河邊與洛神相遇,就在景山下的洛河邊。從整個故事中的洛神與曹植來看,兩個人的品質都十分優秀,兩人都互相愛慕,但最后的遭遇卻十分不幸,值得人們同情、敬仰和愛戴。
關鍵詞:洛神 曹植 非物質文化 傳說 屬地
中圖分類號:J0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6-0375-01
對于曹植所寫《洛神賦》中洛神這個美麗的神話故事的屬地,洛陽市文藝界的一些人說,是在洛陽所轄的洛河段出現的,因此屬地是洛陽市,而偃師本市文藝界的人說,洛神故事的屬地不在洛陽市,而是在偃師市境內。那么,究竟其屬地在哪里呢?
近日,在尋查非物質文化遺產時,我查閱了一些文史資料,認為曹植所寫洛神這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并非在洛陽,而是在我們偃師。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曹植其人及其所寫《洛神賦》的原因。據中國文學史記栽,曹植,字子建,是曹操之子,曹丕之弟。因其父子三人在文學中很有建樹,被稱為“建安三曹”。曹植幼時聰穎,十幾歲便“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不僅“善屬文”,而且“每進見難問”,應聲而對。因此,很得曹操賞識與寵愛。曹操曾多次考慮欲立其為太子,但因后來看他有“任性而行”,“以驕縱見蔬”的不良作為,其想法才算作罷。而曹丕因善弄權術,又有人幫腔,曹操終立曹丕為太子。曹丕后來便做了皇帝,名曰魏文帝。曹丕因記恨弟弟曹植有才華,對自己當皇帝是個威脅,就強迫他七步之內作詩一首,不然就殺了他。而曹植竟然在哥哥出了“斗牛圖”這個題后,在七步之內作成了詩,曹丕心里暗暗佩服;隨即又刁難他說,需在出完“兄弟”這個題后要立即作成詩。曹植竟立即吟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說這是七步詩)曹丕聽后,大為感動,竟潸然淚下。從此哥弟關系稍為緩和。畢竟冤家路窄,二人的矛盾并未消除。因為,曹植年輕時遇見了一個姓甄的姑娘,想娶她為妻子。甄姑娘也愛曹植的才華,暗中請月老為他們牽紅線。誰知,曹操得知這個姑娘聰明美麗且又賢惠,就為曹丕娶做了妻子,曹丕遂封她為皇妃。此時的曹植并沒有發出什么怨言,在宮中也從未對甄妃有非分言行。二人只是在心里默默相愛,以眼神傳情。但曹丕得知他們脈脈含情,就一直對弟弟懷恨在心。于是,曹丕就把曹植封到山東鄄城(今山東濮縣)當了陳王,遠離了京城。后來,曹丕又娶了郭貴妃,就對甄妃冷淡起來。郭貴妃想當皇后,就與奸臣密謀策劃了一個計策,制作了一個桐木偶像,上寫曹丕的名字埋于甄妃的后宮院里,再派人密告曹丕。曹丕發現后,大怒,不容甄妃申辨,就賜她自盡。郭貴妃就此當了皇后。
甄妃死的那年,曹植從山東被召到洛陽朝見哥哥曹丕。曹丕叫甄妃生的太子曹睿來陪曹植吃飯。曹植見了曹睿,就想起甄妃死得太慘,不由暗暗流下眼淚。曹丕看在眼里也很悲傷,自己也早覺察到了甄妃的冤情,覺得對不起她。飯后,曹丕就把甄妃的遺物玉鏤金帶枕贈送給曹植。曹植更為感動,也更為難受。飯后,他拜別了哥哥,就啟程回山東封地去。
曹植寫的《洛神賦》中的洛神,就是在上面的背景之中出現的。如賦中寫道:“余從京域(漢魏洛陽故城一帶),言歸東藩(即鄄城),背伊闕(指龍門),越轘轅(今府店鎮十八盤山上),經通谷(即大谷、大谷口、水泉口。在寇店鎮),陵(登、上)景山(今顧縣白云嶺)。日既西傾,車殆(同怠)馬煩。爾乃稅駕(于是就解馬卸車)乎蘅皋(在有香草的水邊高地),秣駟乎芝田(讓駟馬在布滿豐草的好田地里吃草),容與(安然悠閑)乎陽林(在楊林),流眄(目光轉動,縱目觀看)乎洛川(在河洛川區)。于是精移神駭(精神搖動,感到異常),忽焉思散(忽然思緒渙散)。俯則未察(低頭未發現什么),仰以殊觀(抬頭看發現了奇異的景觀)。賭一麗人(指甄妃),于巖之畔(立在山崖旁邊)……”這段文字正如《偃師民間故事》中《曹植與洛神》一文記述的那樣:曹植帶著玉鏤金帶枕準備回他的封地山東時,心里一直在想念著慘死的甄妃,只覺得心神不寧,恍恍悠悠出了洛陽城(今漢魏古城),往東走了一段路,便來到洛河邊。他命令隨從人員停車休息,把馬放到河邊飲水吃草。他對著西沉的紅太陽出神。突然,他看到一個非常美麗的女子(賦中有細致描寫),像一朵出水芙蓉那樣,慢慢從洛河的碧波中升起,隨著波濤,輕悠悠、飄忽忽地來到岸邊。曹植覺得她很面熟,但又想不起在哪里見過。隨即聽隨從提示說,聽說管洛河的女神叫洛神,一般人是看不到的,王爺看到的一定是洛神了。曹植十分高興。
接著,曹植就和洛神開始對話了。曹植向洛神走去,施了一個禮說:“仙姬想必就是洛神了,小王有禮!”洛神回禮說:“還禮,王爺別來可好?”曹植問:“別來可好?你我何時分別?”女神道:“王爺難道把我忘記了嗎?”曹植道:“看來面熟,難道你是……”他想說出甄妃,又想她已死,怎么會是她呢?就說:“不不不,小王不敢冒昧!”洛神說:“王爺可曾拿到我那玉鏤金帶枕?”曹植這才如夢方醒,驚喜地說:“拿到了!你,你果然是皇嫂甄妃?怎么到這里來了?”甄妃長長嘆息了一聲說:“一言難盡呀!”接著,就把前因后果說了一遍。最后說道:“玉帝念我死得冤屈,封我為管理洛水之神。因為你我還有未了之緣,在宮中不能傾訴,所以特地到這里相會,了卻前緣。那玉鏤金帶枕贈送給你,你留作記念吧!今后怕不能再見面了。”曹植悲傷地說:“想我曹植,空有滿腹經綸,反遭別人猜忌。如今我萬念俱灰,愿隨仙姬同守洛河。”甄后含淚說:“可惜你我有仙凡之別,如今相見之時,也是訣別之刻。這里有耳環一只,賜予王爺,望王爺多多保重,小仙告辭了!”曹植雙手接過耳環,說道:“小王身上只有一塊玉佩,朝朝暮暮和我相伴。現在贈給仙姬,望仙姬多多保重!”洛神接過玉佩,轉身踏進洛河波濤,就消失了。這是一個多么美麗而感人的神話故事啊!不久,曹植就為這次奇遇,寫下了這篇被文學史稱為名作的《洛神賦》(原名《感甄賦》)。
由上述文字可知,洛神出現的地點就非常清楚了:從曹植在《洛神賦》開頭寫的他途經的地點轘轅、通谷、景山來看,明明顯顯就是在偃師境內!即是提到洛陽市所屬的伊闕,也是在大的方向上說“背伊闕”,即背向龍門這地方(而東行)。再說,曹魏的都城就是漢魏洛陽故城,而漢魏洛陽故城分屬偃師、洛陽、孟津三地,論面積一多半在偃師。曹植辭別曹丕,返回山東封地,自然是出東門或南門,出城后向東走,在洛河邊與甄妃見面,這個地點一說就是在伊洛河交匯處,此交匯處曹魏時期靠上游的地方;一說是在景山下。不管是靠上游,還是考下游,這地方明明顯顯是偃師境內!所以說,洛神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偃師所獨有的。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