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
家庭作業是教與學的重要交織點,它是學生學習知識、發展思維、培養能力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學生在實踐中鞏固知識、深化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環節。同時作業是教師用來檢查、了解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式。根據教學中學生課外作業存在的問題和問題誘導自主探究教學實踐時的一些啟示,認為要想讓課外作業發揮最大程度的作用,應從作業的設計出發,力求在作業中體現出趣味性、實踐性、層次性、開放性和生活化的特點。只有對作業進行有效設計,才能在減輕學生負擔的情況下有更大的收獲。
一、目前初中物理課外作業設計與完成現狀
1.目前初中物理課外作業設計主要是以練習冊、課后習題為主,作業設計隨意性很大,缺乏針對性。作業以量取勝,而不注重作業設計的功能性目標的達成。各科都有一定量的作業,這樣學生的課外作業就非常多了,作業一多學生完成的質量就難以保證,敷衍了事、照抄作業的現象比比皆是。特別是對于寄宿制學校的學生來說,學生整天都在一起,抄作業變成了很多人做作業的方式,作業變成了一種負擔。
2.作業內容、形式單一,主要以計算、解答題為主,書寫量大,缺乏靈活性、應用性。可以想象作業缺乏趣味絲毫不能吸引學生,難度較大、作業量又較多的時候,很少有學生有耐心和毅力去完成,本該起到鞏固反饋作用的作業變成了應付老師檢察式的作業,既加重了學生學習負擔,也無法發揮作業的真正的作用。
3.雖說也有分層作業設計,但這種分層僅限于表面。不能真正照顧到學生知識水平、學習能力的差異。表現出學優生能很輕松地完成,學困生冥思苦想也難以完成的結果。長此以往,學優生容易松懈馬虎,學困生容易喪失信心,作業形同虛設。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睆闹形覀儾浑y看出,學生自覺地、快樂地學習物理是學好物理的好方法。我認為學生快樂學習的來源除了好的教學方式外,好的家庭作業形式也是重要的。這樣的家庭作業能成為學生快樂學習的動力。因此,我認為改變家庭作業的形式非常重要。以下是本人的一些淺見,談談作業的形式供大家研討。
二、閱讀式的家庭作業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在教學中除了教師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關鍵在于學生自己對外部世界的接觸,閱讀在這方面可以起一定的作用。
比如,在講“聲音的產生和傳播”這一節時,我們可以要求學生課后去閱讀“不是老天顯靈,是建筑師的杰作”這份閱讀材料,這樣的作業,不但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而且讓他們高興地再去進一步了解“聲音的產生和傳播”這一問題。當讓他會在教材中提到牛頓、歐姆、安培等物理學家的時候,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我們的作業就可以是讓學生課后去搜集這些科學家的故事。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還可以結合他們的故事,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激發他們勤奮求真的熱情,培養他們熱愛科學追求真理的激情。
三、收集式家庭作業
比如,講“溫度計”時,我們可以給學生布置作業:今天大家回去,到生活中去找一找溫度計,看看誰找的種類最多。這樣的作業學生輕輕松松就能完成,而且,他們正處于求知欲強烈階段的,這會促使他們去了解更多與溫度有關的知識。再比如,講“導體和絕緣體”這一節時,可以要求學生課后到生活中去收集各種導體和絕緣體。在學生完成這樣作業的時候,他們的眼睛不會只停留在書本上,而是把它放到了生活中去,物理與生活就不再脫節。
四、實驗式的家庭作業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物理概念;培養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學生應該多做實驗,應充分體現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實驗不應總由教師代勞。
比如,學習“長度的測量”“密度知識的應用”后,不妨要求學生到實際中去試一試、測一測、用一用。再比如,一些小實驗:紙鍋燒水實驗、覆杯實驗、晶體溶化實驗等等,我們都可以當作業,不但給了學生思維空間,而且有比較充足的時間。學生親身體驗整個實驗過程,完成實驗的同時,他們會提出新問題,并且會去分析問題,如,在覆杯實驗中,有的學生能成功、有的不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實驗形式的作業增加了學生的訓練機會,促使他們能自覺獨立地消化知識。
五、應用式的家庭作業
物理是一門源于生活的學科,我們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它。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學生的主要精力不應當在記憶上,而應當用到思考上?!闭嬲膶W習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過程。讓學生用物理眼光去觀察和思考生活中的問題,自覺應用物理知識。比如,學生分析玩具“射水筒”“紙彈槍”的原理;“高壓鍋煮飯為什么快?”“夏天在屋里灑一些水為什么感覺涼爽?”“電路出了問題,你會怎么辦?”等。這些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原因及如何解決。這樣的家庭作業,不但能讓學生從題海中解脫出來,而且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我們教學的良好進行。既開發了智力,又培養了能力,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參考文獻:
陳呂.初中物理有效作業的布置[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12).
編輯 丁可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