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苗
培養創新能力,使其在將來的社會當中不斷發揮自己的特長,使學生能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能夠成為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使我國的建設人才能夠適應新世紀的要求,能適應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不斷為社會作出更多貢獻,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功保駕護航。作為基礎教育,我們教師必須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在課堂教學當中,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受學生情緒的影響,所以在學習教學過程當中,我們必須使學生不斷克服不利的因素,充分發揮積極的因素。作為教師,我們要深入教學的領域,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提升。
我們要注意各學科的特點,巧妙地設計科學的方法,通過各種方式的設計,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發展。作為教師,我們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征,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我們要注意課堂氛圍的設計,讓學生能夠感受知識,并以飽滿的熱情投入知識的學習中。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準備充分的教學材料,使學生能夠積極地投入到新型的課堂教學中,使學生能夠把教師教學的課堂變成自己主動學習的天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感知水平,大膽地進行嘗試性教學,把學生的抽象思維變成形象的具體的思維,使學生的學習變成自覺的主動的學習,教學思維由平面的變成立體的、多方位的學習思維。
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代表性,要使學生答出的概率大,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獨特的發展,最關鍵的就是教師的提問,學生的回答直接反映出學習情況;所以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善于把握住學生回答思維的方式,循序漸進,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全面的發展。
課堂教學當中,教師無論使用什么樣的方法,都要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其中。作為學習的一分子,在訓練方面教師也要講究方法,不要增加學生的負擔,要盡可能地減少學生的課業負擔,使學生有足夠的思維空間,使他們能夠把握住創造性思維的寬度,學習視野能夠不斷地得到拓寬。
在教學過程當中,總是會有不同的學生產生不同的疑問,產生不同的效果,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把握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思維特點,要多鼓勵他們進行嘗試,并大力贊揚他們的這種創新的方法,使其成為創新思維的動力,往往一些學困生所提出的問題是教師難以理解的,這時教師不要直接否認,要把握住他們的思路,給他們一片創造的藍天,給他們一塊創新的沃土,使他們的能力不斷地得到發揮,尊重學生的、個性的、創新的能力。
一位優秀的講師往往是走在學生的中間,真正走入學生的思維的空間,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這片沃土上不斷成長。哪一位科學家不是經過思想的不斷創造?哪一位作家,不是經過辛勤的耕耘才能不斷的提升,哪一位運動員不是經過刻苦訓練才有新的突破?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把握住學生的特點,給學生一片藍天,讓他們自由地飛翔。通過教育可以使學生創新能力得到發展。所以作為基礎教育,我們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從點點滴滴入手,一個好的學習習慣,一個系統的學習方法,一個很小的問題往往就會造就學生的創新能力。居里夫人如果不通過細致的觀察,又怎會發現鐳;牛頓沒有偶然的發現,又怎能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無數的事實證明,只有不斷的從細致的問題入手,才能有新的發現,那么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我們,一定要把握住創新的切入點,一定讓學生能夠從點滴的學習習慣入手,不斷開發學生的個性思維,使他們的思維能更快地適應社會的發展,為將來的社會發展的提供動力。
創新不僅僅是在探究的過程當中,實際過程當中也是如此,比如學生通過多種方法解題,這本身就是一種創新,使學生通過多條途徑解決問題,就是創新的一種體現。
老師對個性強烈的孩子,不要強制的統一要求,要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過分對學生進行壓抑,就會對孩子的創造力造成影響,剛剛萌芽的創新才能受到壓抑,還沒成長,就已經被扼殺。我們要給創新能力創造理想的沃土。要培養孩子們的創新個性,我們就要打破舊習慣,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的人才,就像伽利略如果只是相信亞里士多德,就不會有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新發現。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足夠興趣時,就會傾入全部精力,激發無限熱情,甚至廢寢忘食,表現出極大的創新欲望。教師的講,是要抓住關鍵,把握講的時機,應在學生領悟而領悟不出時點撥迷津,提問要到語言簡潔,問到火候上,切忌反反復復,一個恰當的耐人尋味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撥動學生的思維之弦,讓他們去討論,讓學生學會思考。
參考文獻:
張天寶.鼓勵創新: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課程·教材·教法[J],2014(2).
編輯 丁可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