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浩 洪俊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提過“綠色發展”的理念,強調綠色惠民、綠色富國、綠色承諾的發展模式,呼吁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屋頂農業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型模式,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長途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已經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關注。
[關鍵詞]屋頂農業 生態建設 現狀 意義 建議
[中圖分類號]F30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 Q016)03—0041—01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耕地資源十分緊缺。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均耕地面積更是逐步減少。中國人正在用有限的耕地面積養活數以億計的華夏子孫,這在全世界范圍來看,已經算是創造了一個神話。中國的現代農業生產必須尋找出一條順應時代、科學合理的發展道路,才能夠應對農業生產承受的巨大壓力。
走“生態型農業”的發展道路已經實施了很久,亦有一定的成功和收獲,生態型農業理念的推廣,讓農業與自然能夠和諧地“相處”,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環境污染問題。目前的生態生產技術尚存在較多問題,但已經逐漸形成了多種具體的生態農業生產模式,“屋頂農業”便是其中十分典型的生產模式之一。
1屋頂農業的發展現狀
1.1國外現狀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左右,不少發達國家的大城市就將農業生產從過去的土地種植轉移到屋頂,美國政府甚至對進行屋頂農業生產的家庭實施稅務減免的獎勵政策;歐洲的部分國家在高樓大廈的屋頂嘗試種植花卉、蔬果,并用于出售或者家庭的日常食用;日本的屋頂栽培試驗更促進了屋頂農業生產技術的成熟和推廣。
1.2國內現狀
近年來,我國一些大城市的建筑屋頂越來越頻繁地能夠看到綠色植物的種植,然而僅僅是局限于較發達的大城市,小型城鎮的屋頂農業生產尚少。人們在屋頂種植或養殖,不但大大地利用了建筑屋頂的閑置面積,而且為人們帶來了可觀的利潤收入。同時,簡式屋頂綠化、花園式屋頂綠化涉及的材料、技術不斷更新。在這一過程中,屋頂農業成為一匹“黑馬”,很快引起業內外的關注。
2屋頂農業的生存法則
2.1屋頂農業的特殊性有別于傳統農業,屋頂農業的用土雖然是從地面運到屋頂的,但植物的生長環境卻產生了變化,溫度差異、樓層高度、高空氣壓等因素都是種植時期要考慮到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屋頂農業的用土厚度有限,目前的屋頂農業作物多選種淺根性的植株進行培養。通過調查顯示,近些年有試驗者正在嘗試利用營養液進行作物的培育,外用大棚構建生長環境,即使生產地點是在屋頂,其收成仍舊可觀,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屋頂農業的生產模式會更加多樣化。
2.2既然是在建筑物頂部進行種植,那么,這種發展模式必然與建筑物的關系密不可分,在享受屋頂農業給我們帶來好處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注意到屋頂種植與建筑物之間的和諧關系,做好必要的防水及防滲漏措施十分重要。否則,如果因為在屋頂種植而影響到居民的居住質量,則會引起負面效果,不利于這種新型農業生產模式的推廣。
2.3充足可靠的試驗數據,地面種植的實踐經驗都是屋頂農業得以成功實施的重要因素。任何新事物的誕生都是以以往的實踐經驗為考量和基礎的,我們不能拋棄以往的種植經驗,應該有選擇性的吸取過去的成功經驗,這樣才能夠真正地將屋頂農業發展成為生態型農業中一支重要的“生力軍”。
3屋頂農業推廣的意義及建議
3.1隨著城鎮化的不斷發展,耕地面積的減少,建筑屋頂有著巨大的開發潛力,通過屋頂農業將其充分開發出來,將有助于保護耕地,緩解土地壓力,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等,取得景觀、生態、經濟等多重效益,促進節約型社會的建設。發展屋頂農業對于平衡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結構比例,增強國家基礎保障體系,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3.2為了更好地推廣屋頂農業,相關職能部門應該加大對此類新型生態農業生產模式的關注,可以制定促進屋頂農業發展的免稅政策,吸引農民的眼球積極對農業推廣人才進行相關技術的培訓,并敦促他們有效地將科學的種植手段推廣到城市和鄉鎮中去,讓農民們認識到屋頂農業的巨大魅力所在。
3.3屋頂農業的植被應該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利用光照充足,通風性優良,少有人為破壞等優勢。同時,應該因地制宜地選擇性種植,在了解植物生長特性的前提下,為其選擇合適的種植地點:包括建筑屋頂的高度、位置、面積等等。總之,屋頂種植同樣要遵循科學性、可實施性的原則,避免盲目種植,造成建筑物破損的行為。
結論
屋頂農業是貫徹實行“綠色發展”理念的具體表現,是實現將綠色與農業結合的有效手段。現階段的屋頂農業種植技術還處于起步的階段,盡管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如果我們齊心協力、敢于創新、積極探索,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人們將會更加和諧地與大自然相處,生活在一片綠意盎然的高樓大廈之中。“空中花園”將不再是遙遠歷史中的魅力圖畫,在屋頂農業廣為大眾所接受時,待你打開窗,便能望見遠處的美麗風景,攀上自家的屋頂,就可摘到新鮮的果實,耳畔拂過的微風,清新又翠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