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
摘 要 社會新聞主要是報道社會生活中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社會事件,反映先進人物的事跡,時代新風尚和普遍關注的問題,提倡正確的輿論導向,弘揚主旋律,反對封建糟粕和資本主義有害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眾的社會認識和社會實踐能力。社會新聞的思想性決定了新聞內容的主題、寫作方法和材料選擇,高于事實,把握規律,反映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文章主要從社會新聞思想性的意義出發,探究互聯網新時期社會新聞的思想性,發揚社會新聞思想性的體現方法,提高社會新聞的意義和作用。
關鍵詞 社會新聞;思想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主題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06-0006-02
時代的主旋律是黨和國家新聞報道緊緊把握的“脈搏”。盡管社會新聞反映的是社會倫理、風土人情、奇聞逸事、社會事件、社會生活,甚至社會風氣和刑事案件,然而社會新聞的主題和事實都應反映時代的思想性,反映公眾普遍關注的問題,而且高于陳述性的社會事實,反映社會主義的偉大思
想[1]。因此,僅僅強調社會新聞的娛樂性、可讀性、趣味性,而忽視社會新聞的思想性,將不利于互聯網新時代新聞報道事業的發展。
社會新聞的思想性不僅反映社會主義價值觀,而且拒絕低級落后的封建迷信和資本主義文化糟粕。社會新聞的主題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服務,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服務,為提高人民思想境界服務。
1 思想性對社會新聞的重要意義
社會新聞就是在社會學范疇內,以社會生活為依托,從人們的日常生活角度出發,報道人口、就業、道德、秩序、婚姻、家庭以及人與自然界中奇異現象的新聞[2]。社會新聞具有即時性,是新近發生或發現的事件和現象,具有時代性,是當前社會中存在的事實和問題,是活生生的,具有強烈的時代性。社會新聞應有文采,要講格調、講品位,不能空洞、言之無物。應注意的是社會新聞不能過分追求轟動效應,不可嘩眾取寵。而且社會新聞的真實性要求在報道時不要捕風捉影、道聽途說。社會新聞包括的內容有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新人物新風尚,社會人物的生活軼事與動向,反應時代倫理的自由戀愛,忠貞婚姻和幸福家庭新事例,國內外各地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自然景觀、地理風光和市政人口等;對人們有警示作用的民事和刑事案件,封建主義活動,金錢至上的詐騙拐賣,具有欺騙性的壞人壞事等惡風陋俗;與人們辦理各種事務有關的交通秩序、衣食住行、旅游留學、就業福利,房地產汽車等辦理手續和知識。
人民群眾在工作之余通過閱讀、聽、看社會新聞能增長知識和陶冶情操,然而社會新聞的思想性始終是中心和關鍵。靈活多樣的社會生活,動人的內容,新型的版面設計和現代的報道手段,都需要堅持社會新聞的思想性。
社會新聞的思想性是回答新聞報道時“為什么”的問題。社會新聞不能僅僅是傳聲筒和實錄機,而應具有對社會行動的指導性,能科學分析給人啟迪。引導讀者接受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經濟政策、傳遞道德觀念和價值標準。反映當前時事政策中反腐倡廉,海上絲綢之路,國防和軍隊建設,亞洲基礎設施銀行,萬眾創新等實現十二五計劃的最新政策大局。盡管在21世紀,不能再要求人們按照社會新聞的旨意去刻板行動,但是應繼續保持燈塔和旗幟的指導作用,具有使命感和責任感。科學分析要求縱覽大局,通過報道紛繁復雜的新聞現象,進行科學分析,使人民群眾發現其中的社會發展規律。
社會新聞思想性的意義:1)在社會生活的報道中用黨的方針、政策為人民群眾的工作實踐提供理論指導,創造良好和諧的社會環境,掃清一切阻礙前進的思想障礙。2)達到為讀者釋疑解惑的作用。依靠事實,用事實反映意義,不僅運用感性敘述的方法,而且對社會事件進行科學分析,使人民群眾掌握如何正確看待認識此問題的思想觀點。
3)反映時代生活中的先進思想和新觀念新風尚,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使人精神愉悅,凈化觀念,規范言行,提高認識能力,有助于在工作中積極進取,展現更好的精神風貌。
在采訪報道社會新聞時應尊重新聞規律,注重事實的選擇性和分析的科學性實踐性。注重社會新聞報道的思想性,內容的正確性和報道的積極意義;同時又要注重趣味性,用一定量的可讀性高的信息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更好地體現思想性。
2 當代社會新聞的思想性
當代社會新聞應堅持遵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經濟建設總方針。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人民群眾關注的社會生活內容越來越廣泛,包括文化、教育、經濟、生活、國際、政治等。因此,當代社會新聞政治性強,充分反映經濟建設的各項方針政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及時反映人民生活的全方位進步,反映社會各階層日益提高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弘揚主旋律,振奮時代精神,提高精神境界和生活環境,為經濟建設服務。
當前在我國GDP大幅增長,居于世界第二的領先地位,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國際聲譽逐漸提升的新形勢下,建立社會主義道德大廈的新境界,重新建設社會主義價值觀,在社會新聞的思想性上表現為提倡什么和反對什么。社會新聞中包含著社會文化建設的主流價值觀,在無線網絡,光纖網絡,汽車,建筑房地產事業大發展,萬眾創業,載人航天飛行,富有產品特色的中小企業爭先走出國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占據國際市場有利地位的新時代,反映我國精神價值與理想追求的共同體特征。例如:對共產主義永恒價值的不斷追求,積極提升和引導人們的社會行為和社會認知能力,對民族文化,大眾文化,傳統精神的正確輿論導向,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和社會秩序,給民眾送去美好的精神食糧。拒絕渲染沒落的、等級制的封建主義意識,拒絕宣揚庸俗、低俗、媚俗、丑惡、金錢萬能、暴力的畸形資本主義思潮,提倡正確的輿論導向,先富帶動后富,先進創業帶動就業,唱響主旋律,寓教于樂,反映勞動光榮,人民當家作主,黨員和青年團員無私奉獻,抗洪、抗震救災先進人物事跡,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提倡共產主義價值觀和新時代共同理想,抵制不正之風。
當代社會新聞的思想性還表現在,報社、媒體、廣播、電影積極報道和傳播有利于人民安居樂業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有利于科學教育進步,有利于提高綜合國力和實現十二五計劃,有利于深化改革、民主法治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聞內容。社會新聞記者不斷為讀者提供健康的、精彩的、全新的新聞作品,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和鑒賞水平。
3 體現社會新聞思想性的方法
首先用事實反映重要意義[1]。在一篇社會新聞中報道農民從熱愛土地,承包80畝地,到厭煩土地,將土地兩三畝分割承包給親戚朋友的社會事件。最早時稿件沒有通過,原因是缺乏思想性,沒有發現種田大戶從致富到收成不好的原因是“缺乏眼光和技術”,僅僅是描述了事件的經過以及一些言語和評論。當記者認識到思想性在社會新聞內容和形式上的重要意義后,注意了三方面的改動:種田大戶失敗的原因作為主題,科學分析高于事件的寫作角度和選擇事實表達主題的標準。稿件不僅很快刊發而且還被轉載。
從這篇文章可見社會新聞思想性的主要體現方法。主題的選擇最重要,是僅僅描述令人感興趣的事實抒發一些議論,還是在社會事實的現象中發現思想和規律,能讓讀者在閱讀中受到切中要害的教育,提高認識問題的能力,有助于解決在社會生活和社會行動中遇到的問題。而只有思想性才能建立稿件的有益主題。材料的選擇和寫作的角度不能僅僅是從社會人物的角度出發,而是從反映主題的角度進行選擇和表明,這就是高于事件,而不是拘泥于事實、數據與評論。而且為了反映主題,謀篇布局也很重要。選擇寫作事實和材料,事件發展、人物言行、環境狀況都必須與主題相關。社會新聞的主題始終應該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思想,以辯證唯物主義為理論工具,發現社會新聞的內涵。此外,社會新聞的思想性不僅要注意主題和寫作,還應注意選題。應介紹創業和工作成功的經驗、先進人物的先進事跡,使民眾可學,想學,能學。
因此,社會新聞的主題應遵守新聞規律,實現社會和經濟效益,注意報道紀律。不僅如此,還應制定和遵守團結穩定鼓勁的宣傳方針,樹立先進形象,提倡正面意義,解決普遍專注的社會問題,發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社會新聞思想性的科學分析是重要方法。對社會問題和社會事件不能做主觀、唯心、武斷、不可知、模棱兩可、戲劇性、隨便媚俗的分析。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社會新聞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唯物辯證法來分析事實、解答問題。這樣的分析才是科學的分析。這樣的解答,才是有力的解答[3]。
體現社會新聞的思想性還應注意反對什么。在風趣活潑、引人入勝的新聞內容中,以高尚的精神和情操塑造人。決不允許傳播有害身心健康和愚昧落后的腐朽思想,不允許給人們灌輸丑陋污穢、麻痹渙散的東西。革命烈士的高尚情操,改革者的公而忘私和有膽有識,以及具有金融和管理專長的創業者在經濟大潮中為國家繁榮無私奉獻的精神都應該弘揚和提倡。炒作一些雞零狗碎的蜚短流長和歪理邪說,造成思想觀念的扭曲,浪費社會資源。而且在重視新聞的經濟效益時,還應區分新奇和獵奇,前者是積極向上的,社會性強的;后者是有害心靈的,必須保持高度警惕。
在科技發展的新時期,新技術的應用對社會新聞思想性也有重要意義。報紙的版面采取了嶄新的形式,廣播里是社會新聞的聲音,電視里是社會新聞的音像。在互聯網和無線網絡時代,為適應形勢的發展,提高廣大讀者的閱讀興趣,采用最先進的設備和技術,也是新聞市場競爭的要求。在網絡信息技術的環境下,有特色的社會新聞將更加引人注目,然而新技術的使用應符合社會主義建設的要求。
社會新聞在報道新聞事實的同時,也介紹了相關科學知識。因此,在科學知識中反映思想性也是必須的。例如名勝古跡,重大國際學術進展,萬眾創新的新人物新事例新方法都應反映時代主題。社會新聞傳播科學知識的目的是揭露迷信欺騙活動,用科學戰勝落后,用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性戰勝資本主義的墮落和封建主義的腐朽。
4 結束語
新聞工作者的思想修養和寫作方法并不相同,然而社會新聞“以反面警示、正面啟發教育和促進為基本功能”始終不變,不僅雅俗共賞而且高瞻遠矚,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時代,這是新聞工作的社會責任,使人民群眾得到啟迪和提高精神境界[4]。社會新聞的思想性在新時期能不斷發揚光大,具有更好的實踐性和針對性,在新聞媒體走向市場中促進寫作技巧的提高,促進新聞內容更加生動活潑,使社會新聞的報道和傳播為社會主義建設增磚添瓦,為廣大人民群眾全心全意服務。
參考文獻
[1]潘稱意.從一篇稿件的修改談新聞報道的思想性[J].新聞愛好者,2007(4上):52-53.
[2]姚婷嬌.論當代社會新聞的標題特色[J].品牌:理論月刊2010(9):64-65.
[3]王燦發.時代性、思想性、形象性—評《凝聚全黨意志 承載人民期望——黨的十八大代表誕生記》[J].中國記者,2012(11):78-79.
[4]王志民.社會新聞淺析[J].安徽文學,2008(8):350.